ai+“國際范”,中法攜手培養未來卓越工程師。作為習近平總書記此次在滬考察面對面相見的唯一外籍教師,伯涵崢(hamza boukili)所在的上海交通大學巴黎卓越工程師學院9日推出首屆“笛卡爾班”,聯合法國兩大頂尖高校集團——巴黎綜合理工大學與巴黎文理研究大學,構建“數理+ai+工程”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體系。
一年前,中法兩國元首發布《關於人工智能和全球治理的聯合聲明》,提出雙方將共同致力於發展安全、可靠和可信的人工智能,支持加強國際合作,推動建立全球治理規則。“未來拔尖創新人才的兩大核心素養就是人工智能和跨學科能力,”同為數學老師和ai創業者,伯涵崢(hamza boukili)用流利的中文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這也是“笛卡爾班”課程體系核心內容的兩大維度。
法國在數理教育領域長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擁有嚴密的知識體系、深厚的歷史沉澱和卓越的人才培養傳統,法國數學家連獲菲爾茲獎達20年左右。法國數學不僅注重基礎理論研究,也善於將數學應用於實際問題中。對此,中法名校合作辦班突出數理與ai的底層融合,既繼承法式教育在抽象建模與邏輯推演方面的訓練優勢,又融合交大工科教育在工程應用與系統實現中的學科傳統。
上海交大巴黎卓越工程師學院的合作院校是被譽為巴黎“清華北大”的巴黎綜合理工大學、巴黎文理研究大學。三方面向2025級本科生,共建以法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哲學家勒內·笛卡爾命名的“笛班”,打通從數學原理到技術落地的全鏈條人才培養路徑。同時,課程體系特別融入科技倫理、科技政策、科學哲學等人文社會科學內容,並開設ai全球治理專題模塊,引導學生理解人工智能發展所帶來的倫理、法律與監管挑戰。
教學採用中英法三語授課方式,注重提升學生的跨語言表達力與跨文化理解力,鼓勵其在全球語境中思考“可信ai”與技術向善等議題,成長為科技與人文兼備、具備國際引領力的ai新生代。海外研修與交流方面,由學院出資,支持學生赴法國預科學校、頂尖工程師學校、知名研究機構進行1至3個月的科研訓練,強化學術與文化融合。
新班採用雙導師制培養,由交大與法方高校專家共同指導學生開展科研訓練,推動學生本科階段即進入高水平科研軌道。學生可優先獲推薦進入中法雙碩士、雙博士項目,同時獲得上海交通大學與巴黎綜合理工大學、巴黎文理研究大學等世界名校的碩士或博士文憑,取得中法雙方認可的高水平學術成果。此外,畢業生可靈活進入全球頂尖高校與科研機構、高科技企業、國際組織等,投身人工智能、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新興行業。
“笛卡爾班”作為合作辦學十多年的巴黎卓越工程師學院本碩融通體系一部分,本科直研無名額比例限制。同時,班級學生可取得法國工程師職銜文憑(diplôme d’ingénieur),該文憑相當於中國碩士學位,在歐洲及全球工程界享有高度聲譽。迄今,巴院已累計培養7屆碩士畢業生,80%以上投身國家重點單位、世界五百強企業或國際研發機構,另有近20%進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巴黎綜合理工大學、牛津大學、洛桑聯邦理工大學等全球頂尖高校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