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方向不對,努力白費。”
在語文考試中,“受傷”最嚴重的事情,莫過於作文跑題了。費老大勁兒寫了一篇作文,字跡工整,沒有錯別字,也沒有語病,自己還美滋滋地認為能拿高分。結果文不對題,老師只是給了很少的“辛苦分”,大部分分都被扣掉了。整體成績也因此掉了好幾個檔次,實在太可惜。
對此,有的同學可能覺得委屈了,題目我都來回讀了好多遍了,可還是理解錯了題目要求啊!
確實,現在的作文要求,出題老師常常設置有不少陷阱,而且考試中的應試作文,跟我們平常練筆的時候完全不一樣,沒有大把時間反覆閱讀思考,更沒有時間反覆修改,如果不仔細看、沒有一定的審題能力的話,很容易就掉進去了,今天給大家分享3個審題技巧,幫助同學們在考試使快速、準確地理清作文的要求,不至於跑偏了。
第一,理清重點,找出題眼
審題無非3大方向,體裁、內容、表達,在審作文題時,一定要確定這3個方向,是半命題還是命題作文?作文題目自擬還是材料、話題、條件、漫畫、想象、應用文?是寫人、記事、寫景還是狀物?這些一定要搞清楚。
另外,把作文要求中的關鍵詞語即“題眼”找出來,通過“題眼”來確定作文的具體方向。比如這兩道命題作文——《一件難忘的事》和《一件難忘的趣事》,一字之差,寫作方向大不一樣。
在題目《一件難忘的事》中,“題眼”是難忘、事;而《一件難忘的趣事》的“題眼”是難忘、趣事。前者要求只要是“難忘”的“事”即可,無論是讓人快樂、悲傷、激動還是深刻的;但後者必須是“難忘”的“趣事”,如果寫了讓人悲傷、難過的事,那就是跑題、文不對題了。
第二,列提綱,明確主旨和立意
考試的時間緊迫,沒有修改的機會,作文必須要一氣呵成,甚至連錯字都不可以頻繁修改,為了確保作文的內容始終符合題意,在審好題後、正式動筆之前,最好先列提綱,把自己要表述什麼事物、表達什麼觀點和感情,有幾個步驟,簡單地羅列出來,然後再按照提綱一步一步寫下去,就不容易偏題、跑題,容易拿滿分。
還是以《一件難忘的趣事》為例,自己要寫的這件“趣事”是什麼?為什麼“有趣”?它是如何讓你“難忘”的?又可以用什麼跟“趣”相關的詞語來形容?有了這些提綱內容的指引,作文越寫越有感覺,且始終圍繞“難忘”的“趣事”來寫,老師看到你文章主題鮮明,就能給你打高分。
千萬不要因為看到考試時間不多了,就想偷懶不列提綱,跟寫岔了比起來,這點時間“浪費”得很划算,並且列提綱有助於消除寫作文時的焦慮情緒,效率反而會更高。
第三,多進行起標題的練習
標題是一篇作文的概況和靈魂,一個好的標題,不僅能夠讓我們在寫作文過程中始終有明確的方向,不至於跑題,老師也能通過標題的質量來判斷我們的理解能力以及概況能力,產生良好的第一印象,更願意打高分。
平時可以多看一些作文題目,為作文多起幾個標題;也可以在日常的閱讀理解練習中,學習文章是如何命名的。
關於語文作文的審題技巧,你明白了嗎?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