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跑團:用跑步見證更加優秀的自己

2022年9月29日下午,初秋的暖陽灑在北京金隅科技學校的跑道上,在徐徐微風的陪伴中,在一張張年輕且自信的笑臉的映襯下,在一聲發令槍響之後,北京金隅科技學校360餘名師生以激情奔跑拉開了“喜迎二十大 一起向未來”活動的帷幕。
跑步或許是最沒有門檻的運動方式了,對場地和器材都沒有過於嚴苛的要求,有一雙舒適合腳的運動鞋就可以隨時隨地進行。但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運動,在北京金隅科技學校一直持續堅持了5年。5年間,師生參與率從3%提升至30%,參加人數從最初的32人,到現在的單場360餘人,從“談馬色變”到把“跑馬”發展為最具規模、影響力最大、參與人數最多的全校性體育活動,“金馬跑團”是創造者,是堅持者,更是延續者。

源 起

希望通過跑步帶動更多人關注健康,享受運動帶來的快樂

“金馬跑團”全稱為北京金隅科技學校馬拉松跑團,前身是2015年學校田徑隊的“光榮與夢想跑團”以及2016的“愛跑圈”師生跑步組織。2017年9月,結合國家提出的“健康中國”戰略以及教育部開展的“師生健康 中國健康”主題健康教育活動,學校決定將跑步作為全校師生的常規健身項目,“金馬跑團”正式組建。“跑團成立之初,只有二三十名師生,基本上都是體育愛好者。我們希望通過跑步能夠帶動更多人關注健康,享受運動帶來的快樂。”發起人高占國老師這樣介紹。

2017年9月28日首屆校園馬拉松順利完成,32人參加,12人完成了21公里的挑戰。回憶起5年前帶領師生完成第一次校園馬拉松的畫面,高占國依然感慨不已:“這對我來說,是一次不小的挑戰。做還是不做,少跑還是按照原計劃跑,我在心中默默問自己。周圍聽到最多的還是朋友的勸告和家人的擔心,這些話不免讓我有些動搖,最後一咬牙,試試吧,能跑多少算多少。沒想到後來竟然能有12個人完成了21公里!跑完步我請完賽的同學們在食堂大吃一頓,跑步給學生帶來的自信也為後續活動的舉辦奠定了基礎。”講到這些,高老師臉上洋溢出自豪又幸福的笑容。

自此之後,學校的操場上經常可以看到“金馬跑團”師生們的身影,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其中。2018年10月金馬跑團訓練營正式成立,為師生搭建起一個科學訓練的跑步平台。一年又一年,跑團以堅持運動、堅持夢想為理念,致力於推動健康生活方式,提出“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的團隊口號,在不斷提升自身意志品質的過程中影響他人,將積極健康的正能量傳達給全校師生。5年後的今天,已經形成“校園馬拉松”“金馬跑團訓練營”“校園馬拉松論壇”“百人百天挑戰賽”四個特色品牌,活動參與率超過全校師生的30%。

馬拉松的順利進行增強了老師和學生的信心,完賽者也成為學生們口中的話題人物,此後活動得到廣大師生的積極響應。學校在活動中不斷探索並總結經驗,提出了“敢想、敢說、敢擔當”的“三敢”精神,制定了校園馬拉松十年規劃,做到次次有主題,月月有比賽,提出每年組織十屆,十年組織一百屆的發展目標。跑團的活動得到了學校校領導的鼎力支持,由王新法副校長親自主抓、給予場地和資金的支持,學校後勤黨支部牽頭,學生處、黨群工作部、安保處、團委以及各系部密切配合,確保各屆校園馬拉松活動順利進行。學校還為每次完賽的學生製作證書和獎牌,用它們記錄下學生們在跑團的每一步成長。跑團活動採取“個人跑+團隊賽”“跑步+打卡+分享”的模式,從下午跑到夜跑,從個人跑到接力跑,從耐力跑到趣味跑等形式的校園馬拉松活動形式不斷豐富,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

北京金隅科技學校的師生們就這樣一路奔跑着,即使疫情也沒有阻斷金馬跑團的腳步。近年來,相繼開展了“為愛堅守”居家健身、“停課不停學,鍛煉不停歇”等活動,讓居家鍛煉成為抗疫生活中的一部分,讓學生在奮鬥中堅定信念,在戰疫中綻放青春,用跑步打卡見證更加優秀的自己。

師 生

誰跑誰知道,堅持跑步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誰都奪不去

金馬跑團成立的5年間,已經完成了37屆校園馬拉松行動,從32人的隊伍,擴大到將近500人參與的活動。金馬跑團組委會編製了《校園馬拉松護照》,組織了三期百人百天挑戰賽,挑戰公里數將近3萬公里,在這過程中,湧現出不少師生榜樣,他們身體力行地證明了潛能不可估量,也各自找到了努力的方向。跑步沒有什麼秘訣,貴在堅持,堅持很難,但最有意義。努力奔跑就是為了追上那個被寄予厚望的自己!

“只要心中有目標,腳下一定有力量。”這是金馬跑團團長王立德老師時常鼓勵團員們的話。跑團成員們大多是受到了王團長和發起人高占國老師的影響而堅持跑步的,因為一個人和一個約定而愛上跑步,建1652班王鑫同學就是其中一位。“我第一次接觸長跑的時候,是參加社團課,跑步生涯的第一步是那個下午高老師帶我邁出的,和室友一起完成了2公里。跑完第一個半程馬拉松更讓我覺得每個人潛力都無比強大。”

“誰跑誰知道”,是流傳在學校師生間的一句話,跑步固然不是萬能靈藥,包治百病,但是堅持跑步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誰都奪不去。智造黨支部書記董哲老師說:“人人都能跑,堅持一段時間,先是愛上大汗淋漓的自己,接着會愛上緊緻的身體,實現小目標會帶來大改變。”智造系陳玉傑老師回顧跑步的收穫,“跑步讓我告別高血糖高血脂,重返年輕樂觀心態,40多歲起步也不晚。”培訓中心張向京老師也通過跑步收穫健康,“最開始受到高老師影響參加跑團,從配速9到5,一年時間減重20斤,現在每周堅持5天晨跑。”

這樣的例子在學生中也屢見不鮮。數控1778班沈梓奡本是個205斤的“壯漢”,他說“以前我總羨慕別人身材好,卻放不下手中的可樂和漢堡,當我加入金馬跑團後才明白,自律和好習慣的重要。”通過半年的時間,他減重將近30斤,收穫了更好的自己。

造價2003班隗可鑫說跑團帶給她最大的收穫是堅持和有目標的信念感,在盯測量尺想放棄的時候,想起了高老師常說的“再堅持一下”,還真就挺過來了。“特別謝謝高老師,如果沒有他和跑團,我可能就是已經放棄了”,隗同學動情地說。同時她給自己在學習上也設立了目標:拿獎學金、繼續專升本,考建築大學……

社恐內向小透明的智能1804班李書慧進入金馬跑團後完成從10公里到21公里的飛躍,同時讓她重拾自信,找回自我,不僅主動競選學生幹部,還加入了校園廣播站,就連李媽媽都感到很震撼。班主任張穎老師也認為,馬拉松驅散了孩子心中的陰霾,為李書慧感到高興。

已經工作的智能1601班的張金龍回憶在學校跑團的經歷,十分自豪:“我人生中第一次半馬就是在學校完成的,完賽的金牌擺在家裡最顯眼的位置,每次想到那個金牌我都覺特別有底氣。馬拉松讓我找到自信,行行出狀元,堅持定能成功。”

因為看到了學生們的變化,跑團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班主任參與其中,數控1778班班主任聶曉璐老師為了鼓勵本班同學廣泛參與,不光身先士卒參與馬拉松,還自掏腰包為參與跑步的學生購買巧克力和飲料。不少班主任表示:校園馬拉松,不僅僅是感覺好玩的活動,也是實現教育目標的方式,跑步過程中學生為老師加油,老師為學生鼓勁,兩者完全打破了“等級”,讓學生展示了真實的自己,也讓老師發現教育的真正意義,是教學相長的過程。

學 校

校園馬拉松給未來“藍領”帶來了強健體魄、堅毅和勇氣

校園馬拉松自2017年9月啟動以來,以活動為載體,力求融知識性、趣味性、時代性和創新性為一體,使師生受到知識的教育、思想上的洗禮、情感上的交流,真正將校園馬拉松融入了教學、融入了學生生活。學校還計劃將校園馬拉松活動繼續做大做強,擴大覆蓋面和影響力,成為官方活動和品牌活動,將立德樹人貫穿活動始終,讓更多的師生從中獲益。

學校黨委副書記董樹林對“金馬跑團”和校園馬拉松活動都給予了讚賞與肯定:“我也是運動愛好者,跑團真是有看得見的好處。讓更多的學生跑出健康、跑出自律、跑出信心,對學生的自我管理特別有益。”學校歷來重視體育運動,是田徑運動和三大球的傳統優勢校。“藍領”本身就是強體力工種,需要有強健的身體作為基礎,還需要堅毅和勇氣,這些恰恰都是馬拉松運動能夠帶給學生們的。這幾年金馬跑團的發展,也讓校方感到體育與健康教育是一個很好的結合點,進而學校倡導“三走”,即:走出教室,走出宿舍,走向操場。推廣學校體育文化是學校精神文化的重要內容,對學生習慣的養成、素養的提升、意志品質的錘鍊都有巨大影響力。

北京金隅科技學校通過跑團活動和訓練營相結合、訓練和比賽相結合、跑步和寫作演講相結合等多種途徑促進體育與德育、智育等相互促進、協調發展。在“挑戰自我、超越極限、堅韌不拔、永不放棄”這一馬拉松精神的指引下,傳遞健康、陽光的生活方式,讓更多的師生從中獲益。把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健康成長作為學校體育和健康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進而更好地為首都發展輸送高質量技能人才。

傍晚時分,京城初秋的傍晚已有一絲涼意,高占國老師提醒剛剛結束跑步的師生們披上外衣進行放鬆運動。落日餘暉與師生們額頭上的汗水交相輝映,分外醒目。努力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健康沒有捷徑,只有每天一點一滴積累。從當下開始,邁開雙腿,去揮灑生命的澎湃動力,跑出快樂,跑贏自己。正如金馬跑團宣誓詞描述的那樣:即使前方的道路崎嶇多變,我也要勇往直前,不畏艱難,即使成功遠在天邊,我也要堅守信念,挑戰極限。

馬拉松與中職生的“破風”行動 ——走進金隅科技學校金馬跑團

攝影 | 雲凱傑

責編丨王曉軍 主編丨張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