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在校門口,我們都能看到穿着校服的孩子們進進出出。
他們看上去都差不多——藍白配,整齊劃一。
但不知怎麼的,有些孩子一站出來,就是不一樣。
曾有位寶媽跟我說,別看孩子們每天都穿一樣,但其實,孩子們家境如何,老師一眼能看出來。
我有些好奇,這怎麼看出來的呢?
她笑了笑,其實孩子間的差距,還挺明顯,尤其是4個方面。
一:見識不一樣
我們仔細去觀察孩子們,就會發現,家裡氛圍不一樣的孩子,談吐真是不一樣的。
有的孩子,聊天內容,可能就是家裡家外那些事,要麼就是手機里看的事情,最多,就是他的生活經歷。
他去過哪,見過誰,發生了什麼。
這些事情,也非常平常。
但有的孩子,一開口,就能讓你眼前一亮。
有一次我和一個孩子聊天,他聊的,不是奶奶的麻將館,也不是媽媽刷的視頻。
而是海洋里的比目魚、沙漠的綠洲和國外的埃菲爾鐵塔。
說來慚愧,他說的這些事物,我都沒去過、沒見過。
後來一問,才知他爸爸是教授,知識非常淵博,家境也很好。
爸爸經常帶他到處旅行,到處遊玩,邊玩邊給他講解當地的歷史和故事。
他跟着爸爸一邊看風景,一邊長見識。
而且平時,爸爸一有時間,就帶他看紀錄片,討論各地新鮮事。
時間久了,孩子見識真的非常廣,天南地北,他都知道一些,都能聊些自己的獨特見解。
這樣的孩子,即便穿着校服,但你一和他說話,你就知道,他家境不錯,而且父母的層次,不低。
而家境一般的孩子,平時見識有限。所想所說,自然會差一點。
而且,這樣的家庭,父母的引導能力也有限,和孩子的聊天內容,可能多是“學習怎麼樣”、“少玩點手機”、“努力讀書,將來考個好學校”等等。
家境,確實會限制一些東西,尤其是見識。
不過,就算家境普通,我們也能在有限的條件下,去拓寬孩子的知識面。
比如多帶孩子去圖書館、博物館,多帶孩子出去走走,看看不一樣的植物、動物,這都能讓孩子長見識,發現不一樣的世界。
二:對物質的執着程度
孩子的家境如何,有時候從他們對物質的態度,就能看出一二。
家境一般的孩子,他們對待金錢、物質方面,會更加謹慎、在意。
我曾見過一個孩子,丟了一支筆,着急得不行,哇哇哭,說這是媽媽新買的筆,要是弄丟了,媽媽會罵死他。
而家境好的孩子,他們對物質,沒有那麼強烈的執念。
很多東西,他們說買說買,不見了就算了,沒那麼在意。
而且對同學,他們也出手大方,不會計較太多。
但家境一般的孩子,買個東西,可能得糾結半天,對於物質,也比較緊張,相對會計較得多一些。
說到底,孩子對物質的態度,其實是受家境影響的。
家境一般的家庭,會更節儉,也會教育孩子“你要省着點”、“這個東西多貴多難得”、“沒錢,不買”。
而家境富裕的家庭,孩子吃穿用度都相對較好,想要什麼,一般能得到。所以,他們較少有金錢的概念。
我們雖然要教育孩子節儉,但有些時候,卻不能一味瞎節儉,不能讓孩子被金錢所困。
我們可以培養孩子的財商,讓他認識錢,從而能管理錢,知道如何正確花錢,
而不是一味對錢有負罪感。
三:自信程度
家境,還會影響孩子的自信。
有的孩子進教室,從來不怯場,老師提問的時候,哪怕答錯了也敢舉手。
這種孩子身上總帶着一股“敢說敢做”的勁兒。
家境好的家庭,相對“鬆弛”一些。
父母對於生活、對於孩子的成績,沒那麼大的壓力,他們看待事物更淡定。
孩子未來的出路,可能也更多。
所以,這樣的家庭,父母不會天天盯着他的作業、盯着他的成績、盯着他的一言一行。
反而會鼓勵孩子多嘗試、多試錯,多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即便錯了,大不了父母兜底。
但有些孩子,平時老老實實,不出挑,也不出錯。
這是因為,家境一般的家庭,氛圍會更“緊張”一些。
父母希望孩子將來更好,但又沒有更好的教育方法和資源。
他們更多,會沿用他們父母輩的經驗來教育孩子:
“你看看別人家孩子。”
“你不努力讀書,將來可怎麼辦。”
“上不了好學校,你就找不到好工作啊。”
這樣的嘮叨、指責、比較,會讓孩子一直緊繃著,也影響他們的自信。
面對事物,他們不敢輕易嘗試,也不敢試錯,因為成本可能太高了。
四:飲食習慣
還有一個,就是從孩子的飲食習慣,也能看出他的家境如何。
有一次看朋友圈,家長們曬孩子的野餐照。
有的孩子打開飯盒,裡面是媽媽早起做的飯糰、肉、魚片、蔬菜卷,還用小隔層分得井井有條,還有藍莓、堅果點綴。
看得別的孩子一臉羨慕。
而有的孩子,飯盒裡就2樣——米飯、香腸,配一瓶飲料,吃得倒也香。
你要說這有什麼區別?
倒也不是食物有多精緻,而在於,家庭平時有沒有養成好的飲食習慣。
家裡是不是願意早起為孩子準備一頓飯?是不是懂得食物多樣化、營養搭配?
還有的孩子,特別愛喝飲料、吃薯片,一天不來點小零食就渾身不自在。
老師會發現,這種孩子,大多家裡對吃的沒什麼講究,圖省事隨便買。
有些家長工作忙,能讓孩子吃飽就行,孩子慢慢養成了隨意應付的習慣。
其實這樣長期下去,對孩子的身體和性格,都會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其實,我們倒不是要追求孩子吃得精緻,而是要營養均衡。
即便物質條件一般,我們也可以給孩子葷素、粗糧細糧搭配。
孩子吃得開心,身體棒棒的,看起來精氣神都不一樣。
若我們忙起來,就靠外賣、零食打發,孩子吃得油膩、挑食,也沒有多少精氣神。最終傷害的,是他的身體。
孩子穿上校服,看上去都差不多,但仔細觀察,還真能發現不一樣。
你有發現過以上這樣的差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