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教育變革的浪潮中,“內卷”與“功利”的陰霾尚未完全消散,如何構建一個健康、可持續的教育生態,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作為湖南省“龍頭高中”之一,長沙市一中又該如何發揮引領作用,建設良好的教育生態?
近年來,該校以系統性的思維積極破解這一時代命題——通過校、家、社的深度協同,在規範與創新中探尋教育均衡發展的新路徑。“我們深知,學校從來不是一座孤島,在功利化大潮中,誰也不能獨善其身。只有共同構建起和諧共生的教育生態,我們的教育才會更美好,辦學者才會更有力量。”羿莎說。
家長是教育鏈條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長沙市一中以“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為內核,創辦家長學校,開發“做智慧的家長”系列課程,將家長從“焦慮的旁觀者”轉變為“理性的同盟軍”。從新生家長見面會的文化浸潤,到高三家長的“鬆弛感”引導,長沙市一中用真誠與專業搭建起家校信任的橋樑,讓家長在情感共鳴中理解教育本質,在科學方法中實踐共育理念。
而教育生態的延展,需突破單一校域的局限。面對集團化辦學可能引發的同質化隱憂,長沙市一中以“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為準則,既通過集團章程和“133”管理機制確保核心育人理念的貫通,又賦予成員校充分的自主發展空間。無論是長沙市一中九華中學的德育“四維框架”,還是馬王堆中學的“四維美育觀”,成員校在傳承一中精神的同時,紮根地域文化,綻放獨特光彩。這種“規範+創新”的模式,既避免了資源的壟斷與稀釋,又為教育生態注入了多元活力。
目前,長沙市一中以“全人教育”為底色,努力將家庭、學校、社會編織成一張共生共長的網絡,在動態平衡中培育個體的生命力與社會的向善力。這或許正是教育生態的理想圖景——每一份力量都被看見,每一種成長都被成全。
引領示範:繪就美美與共的教育生態
教育生態的建設,需要更多的同行者。
長沙市一中集團化的“規範”,是長沙市一中對各成員校的硬性要求,即每所成員校必須依法依規辦學、按照教育規律辦學,應該按照長沙市一中的核心教育理念育人,絕對不能觸碰紅線。比如,嚴格落實“雙減”,不違規補課;不亂收費;把學生的健康安全擺在第一位,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
為了進一步推動集團化辦學規範化,一中教育集團成立集團理事會,專門負責集團校的統一管理、協調聯絡工作;建立了“133”管理機制:統一長沙市一中這一個標識,成立“德育研究部”“教學教研部”“行政交流部”三個項目部,明確集團發展的制度、資源、經費三個保障體系。
“規範化管理,既是為了集團校之間更好地實現在課程開發、學生培養、師資建設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和資源共享,更是為了集團核心育人理念——‘踐行全人教育,促進個性生長’在所有成員校的充分落實,從而實現集團成員校與本部之間教育理念的一致,人才的全學段、一體化貫通培養。”校長羿莎說。
除了看重規範辦學,長沙市一中對集團內各成員校的個性發展、自主創新也同樣重視。在羿莎看來,長沙市一中集團化辦學最大的特點,就是以平等、互助的態度對待每所成員校,尊重和重視各所成員校的辦學特色。
“每所學校獨特的教育理念與文化積澱,是其可持續成長的核心動力。一中在推進集團化辦學的過程中,十分尊重成員校的歷史傳承與優勢,鼓勵其發展自身的辦學特色,避免教育生態走向單一化。”羿莎說。
事實也是如此,這從成員校的文化建設、辦學理念就可見一斑。一中教育集團每所學校內在辦學精神與一中教育集團保持一致的同時,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品牌和辦學理念。
比如,長沙市一中馬王堆中學,以“傳承歷史文化、培養全面人才”為辦學理念,以“為了一切孩子,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一切”為辦學目標。校長羅立注重以文化人,通過建設漢文化主題景觀、開展傳統藝術活動等方式,營造出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他也十分注重學生的美育工作,提出了以美成人、以美育人、以美導人、以美感人的“四維美育觀”,並在學校開設了專門展示學生作品的美術陳列館,還常將自己揮毫潑墨的藝術作品贈予學生。
又比如,長沙市一中金山橋學校,在長沙市一中始終強調的“教育要面向世界”的基礎上,提出了“讓成長聯結世界”的辦學理念。通過將辦學理念與長沙市一中的德育“四維框架”進行融合,學校打造了獨具特色的“1269”德育工作體系——緊緊圍繞一個“理念”,實現兩個“貫通”,依託六大“平台”,落實九個“聯結”。九個“聯結”既是學校德育體系的主要內容,也是學校辦學理念的核心體現。如通過體驗勞動,聯結生活;走出校園,聯結社會;探訪節日,聯結傳統……
像這樣頗具特色的成員校還有很多。這些成員校既理念相通,又有各自的辦學特色,共同繪就了一幅“多元共生、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教育生態畫卷。
除了集團化辦學,長沙市一中對構建美美與共教育生態的努力,還包括與非集團內學校的深入互動、交流學習。長沙市一中通過“引進來”和“走出去”兩個途徑,搭建校際合作交流的平台,讓更多學校學到了優秀的辦學理念、育人思想和育人方式,有效地推動了高中教育乃至整個基礎教育生態向更關注學生健康成長、更注重全面育人的方向轉變。
在“引進來”層面,長沙市一中通過校園開放日、校長論壇等活動,“打開門來辦教育”,推動校際攜手並進、開放共贏。比如,2024年12月18日至20日,長沙市一中和雅禮中學聯合舉辦了主題為“三全育人視域下的素養課堂”教育教學開放活動,全省數以千計的教師參與。活動開放所有課堂,供聽課教師自由選擇聽課班級和科目。還與雅禮中學聯合開展了10個學科的同課異構、專家評課及主題微講座,並推出各學科黨員教師示範課、青年教師優秀課展示、學科融合思政大課堂、校家社協同育人專題講座、學科教研活動成果展示、學生社團活動展示、美術作品展等形式多樣、精彩紛呈的活動,受到社會熱烈關注。據了解,這並不是兩所學校第一次合作開放辦學。2023年12月27日至28日,兩校聯合舉辦“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大單元教學探索”教學開放活動,推出了一系列名師精品課,吸引了來自湖北、貴州、安徽、重慶等地及省內學校約3500位教育同行前來交流探討。
在“走出去”層面,長沙市一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充分發揮引領示範、輻射帶動作用,通過“組團式聯校模式”幫扶西藏自治區山南市第三高級中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實驗中學等,並先後與張家界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的40餘所中學建立了教育合作幫扶關係。在跨區域合作幫扶的過程中,長沙市一中注重發揮辦學思想和學校文化的引領作用,以打造“家門口的好學校”為核心目標,以構建“高效課堂”為主要抓手,積極向被幫扶學校輸送管理人員、教師、課程等資源,為湖南省乃至全國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採訪的最後,羿莎向記者表示,長沙市一中對構建良好教育生態的探索和努力,可能只是在大教育海洋里激起了一朵小小的浪花,但學校希望,這朵小浪花能帶動更多的學校和整個社會更關注良好教育生態的構建,共同努力為孩子營造一個健康快樂的學習和成長環境,進而促進教育向更優質均衡、更高質量發展。
“在我們看來,這既是未來教育的發展方向,也是每個教育集團、每所學校應該主動承擔的責任與使命。”學校黨委書記宋健平說。
來源:湖南教育
報料、維權通道:應用市場下載“晨視頻”客戶端,搜索“報料”一鍵直達;或微信添加報料客服:xxcbcsp;或撥打熱線0731-85571188。如需內容合作,請撥打政企服務專席1917669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