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上海閔行區七寶實驗中學的一名學生,從17樓跳下,結束了年輕的生命。事後,筆者經過大量的消息搜索查看,是什麼原因把一個活生生的生命,逼到毫無顧忌地從17樓跳下?
原來是:該生是在學校的小三門考試中(總分210分),只考了204分,因與清北強基計劃分數線差距微小,感到壓力過大,該生想不開,於是就……
其實這隻有6分之差就是滿分了,這是一般孩子想都不敢想能考到204分的好結果啊!我們不禁想:是不是這位同學的要求太高?是不是只有“清華北大”才是“至高無上”的“唯一的出路”嗎?
孩子呀,清華北大不是唯一的出路。孩子呀,你查查任正非上過“清華北大”了嗎?馬雲上過“清華北大”嗎?曹德旺上過“清華北大”嗎?王樹國校長上過“清華北大”了嗎?鄭強教授上過“清華北大”嗎?董卿董宇輝朱軍上過“清華北大”嗎?
王樹國校長前不久,在一次教育論壇上,他講到教育的問題,他說他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如果梁文鋒繼續讀博士,還有今天的DeepSeek嗎?如果王興興繼續讀博士,還有今天的宇樹科技嗎?如果汪滔繼續讀博士,還有今天的大疆嗎?”
我們再回到一些學校里去看看,看看一些學校懸掛張貼的“清北錄取榜”與“名校率”的公布欄板,刺人得如同無形的鞭子與利劍與激光束。陝西有一位高三老師對學生說:“只要學不死,就拚命往死里學”,而且還當作班主任工作經驗給人講說;而我們的一些家長,盼子女成龍成鳳,在孩子進入高中後,父母焦灼的眼神里盛滿了孤注一擲的期待;而整個社會對“名校”近乎偏執的嚮往與崇拜,更讓無數個年輕靈魂誤以為人生只有華山一條路,只有名校才是“大展宏圖的高音速飛機”。
我們知道,不管怎麼說,在現實生活中,生命大於一切。然而,我們的一些學校,我們的一些家長,我們的一些社會輿論宣傳(包括新聞媒體),我們的一些補習培訓機構的“聳人聽聞”的宣傳(國家已大力整治過,但一些地方死灰復燃),加劇了 “內卷” 聲浪,將分數異化為“一切成功的法門兒”。清北強基計劃的 “滿分報名門檻”,像一把冰冷的利刃,斬斷了學生苦苦追尋的理想之路,讓他在目標受挫的瞬間,陷入了徹底的挫敗感與絕望感。我們是否想過,所謂的 “門檻”,在篩選人才的同時,也可能成為瞬間壓垮年輕心靈的巨石?當制度門檻的剛性與人性的脆弱相碰撞時,誰又該為失衡負責?誰向死去的學生還命?
我們不禁又要問問:難道人生真的就只有“北大清華”等名校一條道嗎?如果只有這一條路,那我們剛才到舉的這些人,怕不是也去跳樓跳河跳崖了嗎?他們還有現在的輝煌與眾人仰慕嗎?
我們不禁又要問問:我們教育的終極目標是什麼?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什麼是教育》中說:“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顆靈魂。”毛主席說:“我們的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成為有覺悟有文化的勞動者。”而我想再問問:我們目前的教育呢?我們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在宣傳什麼?輿論導向是什麼?
有一位很有見解認知高闊的人說:“教育的終極目標,是讓每個孩子都能擁有'在跌倒時爬起'的勇氣,而非'考不好就毀滅'的絕望。”
再說一遍:只要不關乎民族大義,民族尊嚴,生命永遠永遠比什麼都重要且高於一切!
目前我們是時候反省反省了,不能讓悲劇重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