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鍾帆
眼下,全國各地中小學“課間15分鐘”改革正在有序推進。在成都市青羊區,已有24所學校推行課間15分鐘活動。
對於孩子們來說,課間延長5分鐘像是天上掉下的“快樂餡餅”。課間15分鐘能幹些什麼?課程能否保障?午餐時間夠不夠?……帶着這些疑問,四川在線記者走訪了多所學校,並採訪了當地教育部門。
課間延長至15分鐘,學生怎麼玩?
3月3日上午10點左右,走進成都市鼓樓小學,校園裡的攀岩牆前排起隊,四五個學生一組爬一輪。
針對課間15分鐘,這所學校通過設置長繩、毽子、沙包、乒乓球、羽毛球、籃球等傳統項目,跳格子、下棋、攀岩、師生互動挑戰賽等特色項目,滿足學生的運動需求和興趣。同時,學校還對校園區域進行了科學劃分,確保學生們活動有場地可用,實現安全運動。
成都市鼓樓小學的學生在攀岩
來到成都市花園(國際)小學,學校精心打造了“運動超市”“預備收心”“空間保障”三階能量空間。除了板羽球、飛盤、跳跳樂、足球、籃球、排球等常規項目外,跳皮筋、滾鐵環、踢毽子、跳竹竿、抽陀螺等傳統遊戲也被引入課間15分鐘,讓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
成都市勝西小學的學生在跳皮筋
成都市花園(國際)小學的學生正在跳竹竿
成都市浣花小學的學生在玩蹴鞠
成都市青羊區教育科學研究院附屬實驗學校的學生在滾鐵環
同樣,將傳統遊戲引入課間15分鐘的還有成都市浣花小學。該校圍繞“特色課間遊戲——尋根老成都的童年”與“趣味課間運動——體驗非遺+的活力”兩大板塊豐富課間15分鐘。在特色課間遊戲板塊,各年級分別開展成都話版123木頭人、老成都“抓石子”等遊戲;趣味課間運動則融入蜀綉、捶丸等非遺元素,設置圖形運動—穿針引線、捶丸—樂擊珠丸等項目。
此外,ai也為課間15分鐘注入新動能。成都市泡桐樹小學以"智慧運動+多元互動"重構課間活力,打造ai智能運動空間與共享器材生態圈。該校通過ai體能屏實現立定跳遠、跳繩等項目的實時動作捕捉與數據反饋,生成個性化運動榜單。
課間延長後,課程能否得到保障?
對於孩子們來說,課間15分鐘是快樂的。但是針對新學期的這一變化,或許很多家長會產生疑問。玩的時間增加後,課程能否得到保障?午餐時間夠不夠?
青羊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各學校對學生在校作息時間的調整,都是在不影響正常教學和保障學生身心健康的前提下進行,並且確保“三不變”原則,即學生在校總時長不變、每門課程總課時量不變、午餐用餐時長不變。同時,各校還探索“三優化”,即優化課時銜接、優化活動內容、優化延時服務。
以此為切入點,各學校收集碎片時間、串聯動靜活動,因校制宜對課間安排進行優化調整,引導廣大教師按時上下課,積极參与學生課間活動。不僅將課間還給了學生,讓學生在享受陽光的同時,放鬆大腦、適量活動、有益社交,還為後續課堂學習做好了充分的身心準備,讓學生在校一日學習生活更加張弛有度。
(圖片由成都市青羊區教育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