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已經公布2025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國家總分線和單科線。今年國家線的公布時間比往年更早,似乎讓考生有更多時間準備複試。
對比2024年和2025年的國家總分線,大家應該會發現,今年的國家線確實有較大幅度下跌。這一點和筆者此前的預測基本一致。
從具體各個學科門類情況來看,哲學類專業下降12分,經濟學類專業下降15分,文學類專業和理學類專業都下降14分。醫學類專業竟然都能下降11分。
這種情況在最近20年考研裡面是首次出現,這也說明中國的考研拐點已經真正到來。和類專業具體的分數及下降幅度情況如下表,大家可以進行仔細對比。
為何2025年的考研國家線會出現大幅度下降,其背後的真相又是什麼?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首先我們必須要明確,我國的高校畢業生是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25年高校畢業生預計規模達到1222萬,說明考研的基礎仍然存在。
雖然2025年考研報名人數只有388萬,相比2024年直接減少50萬人,人數減少確實是導致國家線鬆動的原因之一,但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素。筆者覺得最重要的因素主要有三個。
一、學生開始重新審視學歷價值
從歷年考研的情況來看,超過30%的學生都是盲目跟風考研,自身並沒有明確目標。如今就業形勢變得越發嚴峻,企業對於畢業生各方面的經驗和能力要求越來越高。
本科生(擁有三年經驗)和碩士研究生進行對比,目前來說顯然是前者更容易獲得企業青睞。畢竟在如今的環境下,企業也是希望能最大程度的追求效益,而不是繼續進行培養。
因此,大量專業的研究生文憑的就業溢價正在逐漸削弱,投入與產出比變得越來越低。加上各類高校的學費和住宿費又明顯上漲,60%專業的讀研已經沒有性價比。
特別是現在的00後擁有較為雄厚的家庭實力,已經逐漸開始拒絕學歷內卷。在如今社會適當躺平,也是可以接受的事情。還有現在隨着直播風口的興起,部分大學生更偏向於短視頻平台就業,對待學歷的觀念發生徹底變化。
二、專碩正在不斷擴張
根據教育部此前的規劃來看,我國高校研究生專碩招生比例將會突破60%,這樣意味着剩餘只有40%左右才是留給學碩的學生。
專碩的擴招導致總研究生人數仍然會繼續增加,但是相對於培養學碩。專碩的培養成本可以說非常低,甚至還能給學校創收,成為學歷批發工廠。
許多高校都在嘗試提高專碩的學費,部分專碩的學費甚至已經達到五萬元/年以上,而且不再為學生提供住宿,學生需要自己在校園內外租房,這也是很大的成本。
因此,考研報名人數逐漸減少,但是研究生整體招生規模,特別是專碩的招生規模還在繼續增加,這樣必然會使得錄取率變得更高,也會直接拉低考研的國家線。
三、優質學生被提前搶走
隨着三年疫情的結束,我國又有一批優質的學生開始申請國外的名校。這些到國外名校讀研究生的學生,主要還是以985高校或者211高校的本科生為主。
除此之外,大家會發現全國重點高校的整體保研率都在穩步提升,今年通過初步數據統計,已經有38所高校的整體保研率達到30%以上,比往年提升的非常明顯。
因此,最優秀的一批學生都出國深造或者是提前保送到名校,接下來繼續選擇考研的學生基本都是來自於普通高校,名校的學生佔據的比例會相對較低,特別是相比於2021、2022和2023年會有非常明顯的下降。
沒有頂尖一批學生的競爭,國家線自然沒有辦法保持在較高的水平。包括競爭非常激烈的醫學和經濟學今年都是同樣的情況。
考研回歸理性確實是一件幸事,滿滿說明更多的學生在大學期間有明確的目標,不再盲目跟風考研。這麼多學生應該要結合自身情況,選擇一條適合自己的路。
當然,有很多專業的學生,確實只有考研才會有比較好的出路。比如師範類專業、醫學類專業、還有數理化等基礎學科專業,確實要擁有研究生學歷,才能有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