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引爆教育圈:“AI教師”上崗,家長日省半小時暗藏隱憂

2025年02月20日20:00:44 教育 2800

大河報·豫視頻記者 張陽

當經典數學難題“雞兔同籠”與 deepseek 大模型相遇,教育領域悄然掀起了一場“ai變革”。

“如果籠子里全是雞,會有多少只腳?如果全是兔,又會有幾隻腳?” 在學而思近日推出的 “隨時問” app 中,面對這類經典數學問題,軟件將不再直接給出答案,而是以 “蘇格拉底式提問” 的方式,通過一系列的追問和交流,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最終自行得出結論。

這種創新的教育模式,正在逐步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探索中學會思考,而不僅僅是獲取答案。

學而思隨時問負責人熊澤法表示,這種發散誘導式回答者並非真人教師在線,而是搭載了最新 deepseek - r1 推理大模型的 “ai 老師”。

DeepSeek引爆教育圈:“AI教師”上崗,家長日省半小時暗藏隱憂 - 天天要聞

在這場以 “思考過程替代標準答案” 的行業迭代中,科大訊飛、作業幫、學而思等龍頭教育科技企業已經達成共識:誰能將教育與 ai 深度融合,誰就能在智能教育賽道搶得先機。

同時也有教育專家呼籲,ai對學生的學習模式帶來了巨大衝擊,所展露出的隱憂亟須重視。

deepseek 引爆教育界,頭部企業迎來“新賽點”

當 deepseek 以 97% 的數學解題準確率橫空出世後,這場變革正以小時為單位推進,在教育垂直領域,這場變革正在“加速度”。

2 月 6 日,網易有道宣布全面接入 deepseek - r1,並發布子曰翻譯大模型 2.0 和子曰 - o1 推理模型,在技術層面融合了自研的子曰大模型和 deepseek - r1 的推理能力。

2 月 7 日,雲學堂官宣全系產品已全面接入 deepseek - r1 和 deepseek - v3 大模型。

2 月 8 日,希沃宣布旗下全系產品將逐步接入 deepseek 大模型,目前希沃學習機全系列產品已接入。

2 月 9 日,中公教育旗下的 “雲信” 垂直大模型完成了 deepseek 系列模型的私有化部署,優化了 ai 在內容研發、智能批改、個性答疑等場景的應用邏輯。

2 月 12 日,高途宣布接入 deepseek 人工智能大模型。同日,猿輔導宣布旗下 “小猿學練機” 和 “小猿口算” 等全系列小猿產品正式接入 deepseek。

2 月 14 日,學而思發布接入 deepseek 的全新 “隨時問” app,目前正面向全國中小學生免費開放。同時將學習機、學練機等智能教育硬件產品接入 deepseek,推出 “深度思考模式”,目前新功能已經搭載在最新發布的相關機型上。

DeepSeek引爆教育圈:“AI教師”上崗,家長日省半小時暗藏隱憂 - 天天要聞

包括教育科技領域的領先企業作業幫也近日宣布,在其核心學習工具 app、智能硬件產品如學習機、智能圖書以及教育數字化解決方案中,整合併接入了推理大模型 deepseek - r1。

這場由 deepseek 掀起的 ai 熱潮中,沒有誰想中途下車,從線上教育到職業培訓,從個性化學習到企業員工培訓,deepseek 在教育生態的競爭中已經佔據了一個無法忽視的重要位置,行業人士甚至將之稱為 “教育 ai 真正的重要時刻”。

“ai教師”上崗,家長每天多陪娃半小時

在鄭州一小學三年級學生王蕊面對植樹問題陷入沉思——"60米道路每隔3米種樹,兩端都種需多少棵?"當她通過學而思"隨時問"app掃描題目後,獲得的並非直接答案,而是一組蘇格拉底式追問:"若道路縮至3米需幾棵?""6米道路情況如何?""能否發現棵數與間隔數的規律?"歷經數次引導對話,王蕊最終獨立歸納出"棵數=間隔數+1"的核心原理,整個過程耗時7分鐘。

DeepSeek引爆教育圈:“AI教師”上崗,家長日省半小時暗藏隱憂 - 天天要聞

這種思維訓練能力源自deepseek-r1的技術突破。熊澤法現場演示了系統智能:當三年級用戶求解雞兔同籠問題時,系統自動調用圖形化假設法教學視頻,規避正常的方程式解法。

這種深度優化讓 ai 答疑和輔導的個性化水平邁上新台階,使得 “ai 教師” 正成為現實。

熊澤法指出,deepseek-r1相較於前代v3模型,在邏輯推理準確率上有很大的提高,在其基座之上去做產品,想象空間完全被打開,深度思考模式讓幻覺降低,經測試數學純文本題目的準確率已經與真人接近,部分維度甚至超越人類教師水平。

學而思九章大模型負責人白錦峰補充說,deepseek r1 推理成本僅為 openai 的 3%,再加上其開源與優秀的中文支持能力,使得教育科技企業可以推出更多的“普惠”型教育產品。

DeepSeek引爆教育圈:“AI教師”上崗,家長日省半小時暗藏隱憂 - 天天要聞

作業幫硬件相關負責人表示,以旗下學習機為例,新功能版本已經發布,用戶可以在升級後的作業幫學習機中,獲得免費穩定的深度思考、推理答疑的個性化學習體驗。

值得關注的是教育場景的重構。在此前作業幫與北京師範大學統計學院共同發布的《智能化教育技術影響研究報告》顯示,高頻使用家庭在家長輔導作業時間方面,平均輔導時間從2.76小時降低至2.22小時,每天節省家長逾半小時的作業輔導時長。

高頻使用家庭數據顯示,親子深度溝通時長周均增加26分鐘。王蕊母親感慨:"如今檢查作業不再像審犯人,而是有更多時間和孩子一起做他感興趣的事。"

看得見的效率,藏不住的隱憂

ai 不會取代教師,但會重新定義教學分工。

鄭州一重點中學的語文老師張學忠最近多了一個 “數字助教” —— 通過 ai 學情分析系統,他能實時查看全班 42 名學生寒假作業的思維路徑熱力圖。“當發現三成學生在幾何題解題過程中出現相似卡頓時,我意識到需要調整下學期的教學重點。”

通過 ai 工具,老師們可以精準地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度、優勢和不足,從而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建議和指導。

業內人士介紹,目前全國多地已經陸續設立“ai+人機互動混合式教學高效課堂”,在課堂上融入ai工具助力教師進行備課、學生管理等功能。市場上也有很多免費ai軟件,可以對不同版本教材中的各章節內容進行分析,生成知識點拆解,並形成對應的教學要點,供教師參考。

而在學生端,ai 應用則呈現兩極化態勢。據解放日報報道,在今年寒假尾聲,不少中小學生用大模型 “突擊” 寫寒假作業,教師反映有些作業明顯是用 ai 工具生成,個別偷懶的學生乾脆直接用 deepseek寫文章。

DeepSeek引爆教育圈:“AI教師”上崗,家長日省半小時暗藏隱憂 - 天天要聞

張學忠表示,學生的個性差異、學習水平、作業風格,教師瞭然於心,學生的作業究竟是 ai 完成的還是自己完成的,老師是能夠分辨出來的。“比如 ai 寫的作文,文章結構比較雷同,語言偏向成人化,缺少孩子們各有不同的 ‘靈性’。”

針對此現象,記者諮詢了多家教育科技公司,他們的共同回復是,學生若長期依賴ai完成作業,可能會削弱批判性思維、問題解決及寫作能力,這些能力對未來至關重要。

這類現象引發教育專家警惕。華南師範大學教授胡小勇指出,人工智能正在消解傳統教育中 “人機關係” 的主客體二元化結構,創生演變出師生與智能體 “人機交互→人機協同→人機共生” 新型主客體屬性質性趨同的特徵。

北京大學原校長、北京大學未來教育管理研究中心創始主任林建華教授也在近日強調,教育不應僅僅關注知識的積累,而應更加重視對個人創造力至關重要的知識和能力。

來源:大河報·豫視頻 編輯:郭莉培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聚焦“五一”假期丨倒排工期,項目工地建設忙 - 天天要聞

聚焦“五一”假期丨倒排工期,項目工地建設忙

5月1日上午,北華航天工業學院固安校區建設工程一標段項目的建設者們正在緊張施工。河北日報記者劉 英攝進入“五一”假期,當大部分人開始享受美好假期時,固安縣西北部的固安航天城內,北華航天工業學院固安校區建設工程一標段項目的建設者們依舊忙碌,全
翁城日記 888 - 天天要聞

翁城日記 888

翁城,我們來了!但見此地:山川秀媚,土地肥沃,民風淳厚,人物磊落……我們行走,我們看見,我們閱讀,我們感受,我們沉默,我們呼喚,我們耕作,我們收穫。行走美麗中國,助力鄉村振興。即日起,本院特推出“翁城日記”,用志其事,以壯我行。
從“黑洞”到“2+X+Y”,解密復旦理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 - 天天要聞

從“黑洞”到“2+X+Y”,解密復旦理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

在復旦大學《物理前沿導論》的課堂上,袁峰教授正在介紹黑洞吸積理論。這門由32位物理學科骨幹教師輪流介紹各自研究方向的學科導論課程始於2024年,覆蓋了物理學系所有研究領域,幫助學生用一個學期的時間概覽學科全局,培育科研志趣。
60多名學生組團退裙!涉事學校致歉 - 天天要聞

60多名學生組團退裙!涉事學校致歉

近日,一名店主稱,4月底,瀋陽一職業技術學校60多名學生集體網購衣服,參加完運動會後又集體以“質量問題”為名退貨退款。店主表示,自己的這個服裝鏈接被封了三個月,三個月都賣不了,損失8000元左右。店主稱她在學校官網看到學生們穿着自家店鋪的衣服,吊牌都沒有摘,而且退回來的衣服看到上面還有草。5月3日,話題“校...
勞動者之歌|邊巴卓噶:為3.6萬學員托起就業創業夢 - 天天要聞

勞動者之歌|邊巴卓噶:為3.6萬學員托起就業創業夢

邊巴卓噶在自己創辦的學校前(4月23日攝)。全國勞動模範、39歲的邊巴卓噶是西藏現代服務業技工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創辦學校那年,邊巴卓噶才20歲,她希望通過技能培訓,改變部分農村孩子沒技術、薪酬低、走不出大山、養不起家庭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