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決定着學生是否能夠進入本科院校就讀,然而在填報志願階段,專業的選擇將會影響到學生未來的發展走向以及人生選擇,甚至對於學生未來的所領取到的薪資福利報酬能夠帶來直接聯繫。
01
慎重報考的6個專業
通過張雪峰老師以往直播的內容,還有最近陸續發布的動態來看,其很多言論都有爭議,但確實也很符合我們目前普通家庭農村學生報考的情況。
學生讀大學首先就是為了生存,其次嘗試興趣,以下的6個專業就要慎重報考。
第1個:新聞學專業
張雪峰對於農村貧困地區以及經濟條件一般的家長結合目前學生的發展狀況以及綜合成績來看,不建議學生去報考新聞學專業,嚴重警告的專業則是會影響到學生未來的就業情況以及家長的經濟難題。
現目前階段,全民信息化時代從事於新聞工作的學生,沒有門檻要求,並且在社會上沒有相關背景,很難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崗位。
學生學習新聞學專業,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發展,但不建議學生在大學本科4年去學習新文學,大多數從事的崗位都是來自於私人企業的文職或者是幕後的工作,很難站上舞台。
第2個:工商管理專業
張雪峰老師的話,是針對於目前工商管理專業在於理論型的課本知識,真正的企業管理都必須要按照目前的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以及實踐經驗,靠個人的實踐積累,走上社會並且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工作,並非是一件容易之事。
第3個:哲學專業
選擇哲學類專業的學生可以當做自己的興趣愛好去發展,但不建議學生在本科階段去報考哲學類專業,倘若家中的經濟條件優越,沒有任何的後顧之憂,在工作方面不必發愁,學生可以選擇哲學專業來當做自己的理想目標發展。
農村偏遠地區或者經濟條件一般的家庭建議不要選擇哲學類專業,將來學生所能從事的崗位必須要參加研究生考試,獲得一定的身份,以後可參加哲學類大學老師稱為研究的意願,並非是非常簡單的情況,在本專業知識沒有實際用處,社會當中很難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第4個:材料學專業
在高端行業當中都必須要有的基礎或材料作為支撐點材料學專業的頂尖人才,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選擇資質平庸或者雙非本科院校畢業的學生,盡量不要選擇材料學專業耗費的經濟成本以及時間精力,讓學生苦不堪言。
第5個:生物學專業
作為四大天坑專業之首,近兩年來就業大環境的影響,學生的就業率平均不足20%,生物學專業的錄取分數線不斷貶值的情況之下成為冷門學科,在報考時建議學生必須要謹慎。
第6個:教育學專業
人力資源部門與國家相關,教育廳支持非教育學專業同學報考教師資格證以及教師編,這對於學習專業學教育專業的學生畢業會造成一定的衝擊力度。
教育學專業並不是泛指某個師範類專業,而是等同於教育學,學前教育,小學教育等等市場人才達到飽和狀態之下,學生要想成為一名正式的老師,並非是一件容易之事。
大學專業本身沒有好壞之分,都是服務於行業發展的需要。但是每個學生的家庭背景不同,學習的天賦不同,必然要選擇最有利於自己的專業及學校。
02
生活與夢想,不可兼得
跟隨時代的發展,一個毋庸置疑的現實是,在信息加速傳播的當下,高考這道分水嶺變得越來越難以跨越。
學子們選專業的傾向,也越來越“現實”和“清醒”。
比起能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大家更看重飯碗牢不牢靠。
前段時間,著名辯手詹青雲在採訪中講了這樣一個情境。
一個年輕人很苦惱地問一位老奶奶:“我覺得我的工作沒有意義怎麼辦?”
奶奶回答說:“工作沒有意義,這不是很正常嗎?
大部分的工作就是沒有意義的,我們很多時候工作就是為了掙錢啊。
承認這件事情,會讓人很羞恥難過嗎?”
是的,正如這位奶奶說的,工作沒有意義感,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
而大多數人的問題和痛苦,其實來源於不肯跟這件事和解。
反觀現在的年輕人,他們只不過是早早接受了這個事實,選擇了先滿足溫飽,再搭建精神世界。
為夢想熱烈燃燒的人,就像光着腳踩在地上卻執拗地抬頭仰望月亮的理想主義者,的確值得欽佩。
但我們也必須看到,月亮背光的那面,是坑坑窪窪的現實。
還記得王計兵嗎?那個一邊送外賣一邊寫詩的“夢想家”。
在追夢的路上,他只是千千萬萬個勞動者中最普通的一員。
送外賣的工作很辛苦,頂着大太陽、風裡來雨里去,從無間歇,但王計兵為了生計沒有其他選擇。
但即使在這樣嚴苛的生存條件下,他還是一字一句耕耘出了自己的詩集《趕時間的人》。
就像他在詩中寫的:“生活給了我多少積雪,我就能遇到多少春天。”
還有在工地上隨着音樂起舞的街舞愛好者,曾經酷炫的B-BOY,無可奈何地說出:“追尋夢想那些年,跳舞根本不賺錢。”
於是去刷水泥、板磚,用血汗撐起生活,才給夢想留下一寸喘息之地。
在年輕的時候,我們往往不得不接受生活和夢想不可兼得的事實。
但這並不意味着讓我們放棄熱愛,面對現實,我們不妨退一步。
吃了麵包,再去栽種心底的水仙花。
03
活得現實,也很酷
今年暑期檔電影《熱烈》,用喜劇的外殼講述了一個現實的故事。
影帝黃渤在片中飾演的街舞前輩丁雷,曾經距離冠軍一步之遙,現在退居二線做起了街舞教練。
也許因為錢難掙,也許因為當年功敗垂成,做教練的這些年,丁雷忘記了在舞台上燃燒的初心,跟街舞要名又要利,最終卻傷了一眾隊員的心。
而王一博飾演的窮小子陳爍,則像極了丁雷年輕時的樣子,即便被生活壓得直不起腰,也要把夢想的海報貼在天花板上,每天一睜眼就能看到。
陳爍一個人打n份工,劇團穿着滑稽的玩偶服商演、在媽媽的燒臘店幫忙買菜、上菜,晚上還要去車行洗車。
重病的爸爸過世,留下沒還完的債務;有精神問題的舅舅,需要格外的關懷和照顧。
媽媽一個人,艱辛地撐着這個家。
懂事的陳爍替母親扛起了生計的壓力,卻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在空蕩的地鐵末班車上、家中飯店的空地上,拚命地跟着視頻練習高難度街舞動作。
這樣的角色,活得極端現實,也極端熱烈。
正是因為他願意打幾份工解決了溫飽,在面對夢想伸出橄欖枝的時刻,才有底氣說出“讓我跳,我不用錢”。
在普通人的世界裡,越是純粹的夢想,越是需要深深地紮根現實。
說回大家報考專業的問題,大V六神磊磊在張雪峰熱搜期間,曾發過這樣一段話:
“我也知道理想、夢想是怎麼回事,也知道怎麼用文章把它說圓。
但前幾年我堂妹高考,我對她說不要報新聞。
我不能和自己妹妹說不要報,又到網上對別人的孩子說理想、夢想。
現在還是先吃上飯最重要。”
也正如張雪峰自己說過的:
“我出身普通老百姓,如果家境優渥,選擇更多,不存在錯不錯的問題!
但是對大多數的家庭,條件沒有那麼好,選專業要選適合自己的,能讓自己吃上飯的!
而不是照本宣科!”
他打碎了名校濾鏡,也打破了報考的信息壁壘,把最真實的生存難題攤到明面上說。
退一萬步說,這是我們整個社會一起面臨的同一個困境,個體的選擇從來都身不由己。
但為自己負責沒有錯,“功利心”又何嘗不是一種“實用主義”?
如今,高考的成績單能換來的,不只是收到名校錄取通知書那一瞬間的喜悅和興奮,更能給我們一個從長遠的視角,重新審視起點的機會。
請記住,不是只有理想主義者才值得鮮花和掌聲,做自己平凡生活里的英雄,一樣很酷。
致敬千千萬萬普通學子,希望我們都能扎紮實實地走出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