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林隨筆|科學興趣的引導和培養,不僅“要從娃娃抓起”

2023年09月11日14:20:04 教育 1247
學林隨筆|科學興趣的引導和培養,不僅“要從娃娃抓起” - 天天要聞

2023浦江創新論壇圍繞“開放的創新生態”展開多角度討論,包括提及科技創新與科學普及的互促關係,呼籲“以優質豐富的內容和喜聞樂見的形式,激發青少年崇尚科學、探索未知的興趣,促進全民科學素質的提高”。

學好科學:為科學傳播築牢專業基石——

對科學興趣的引導和培養,“要從娃娃抓起”。要有意識地教育引導學生學好科學知識,激發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營造“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濃厚氛圍。

做好科學教育的“加法”,需要課堂內外齊發力。依託“社會大課堂”,從網絡公開課、科學研學活動到前往科普教育基地、高新技術企業參訪,項目式教學和跨學科綜合實踐能力培養的育人理念一步步成為現實。

高等教育階段,可通過“拔尖計劃”“強基計劃”着力培養拔尖創新人才,並從中選育專業功底紮實、對科普懷有強烈志趣的優秀學子。應努力積蓄科研報國的動力,厚植家國情懷;培養科學研究的能力,激發科創熱情;提升科學傳播的效力,弘揚科學精神,使高校成為科技創新新銳的“人才庫”、科普後備人才的“蓄水池”。

科普作家葉永烈正是在北京大學化學系求學期間,參與《十萬個為什麼》的撰寫工作,出版了第一部科學小品集《碳的一家》,並完成膾炙人口的中篇科學幻想小說《小靈通漫遊未來》的書稿寫作。第五版、第六版《十萬個為什麼》的編撰工作,亦不乏一批在校大學生的積极參与。

寫好科學:為科學傳播豐富內容供給——

沒有高質量的科普內容,科學傳播就會成為“無米之炊”。要深化供給側改革,推動科普內容、形式和手段等創新提升,提高科普的知識含量。

“上海大學生科普創作培訓班”至今已走過15個年頭,致力於挖掘培養對科普創作感興趣的大學生,幫助大家寫好科學的“功”與“法”,搭建從“學科學”到“寫科學”的橋樑。

在倡導科普內容分層分類的今天,既要鼓勵一線的科技工作者寫好“元科普”,當科學知識的“詮釋者”,將前沿科技成果科普化,也要鼓勵、支持科普作家以及編輯、記者等勇於二次創作,做好科學知識的“搬運工”。

科普是科學家的責任。不少我們耳熟能詳的大科學家都曾寫過科普讀物,如法布爾的《昆蟲記》、愛因斯坦等合著的《物理學的進化》、薛定諤的《生命是什麼》、伽莫夫的《從一到無窮大》、霍金的《時間簡史》。在國內,還有107位院士和71位專家集體撰寫和編著的《院士科普書系》等。這些科普讀物傳遞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家精神,影響、激勵了一代代年輕人追求真理、勇攀高峰。

“分層分類”的另一層含義特指“下游”的輸出對象、輸出形式決定着“中游”的創作內容。新形勢下,應針對不同年齡段或職業受眾的知識結構和現實需求“量身打造”親子科普、幼兒科普、青少年科普以及農民科普、產業工人科普、白領科普、公務員科普等。

同時,根據科普的輸出形式“量體裁衣”,創編繪本畫冊、課程教案、視頻腳本或舞台劇本,設計挂圖海報、展具教具、趣味實驗或活動方案,讓科學知識真正活起來。

講好科學:為科學傳播探索多元輸出——

科普內容想要“聚粉”“吸睛”,就要善於以多樣化的呈現形式實現多元輸出,將“寫”下來的科學知識“講”出來,讓“活”起來的科學知識“火”起來。

在上海,同濟大學退休教授吳於人以“不刷題的吳姥姥”為網名,在多家自媒體平台硬核科普物理知識。目前,她的抖音賬號擁有500萬粉絲、B站吸粉160萬、新浪微博吸粉99萬、小紅書吸粉83萬。

社會團體在科學知識由“單向輸出”到“多維互動”方面的作用也不容小覷。華東師範大學師生科普公益社團——科學明航會成立逾10年,社團會員長期從事科普創作,陸續出版《十萬個冷知識·神奇人體使用手冊》《細菌大秘密》《孩子愛問的十萬個為什麼》等科普圖書,發表科普文章200餘篇。

近年來,社團嘗試將創作成果轉化為科普課程和科技活動。從“我們身邊的鳥類精靈”“人類與病菌的軍備競賽”到“一葉一世界”“荒島求生”,累計向滬上愛心暑托班、社區學校輸送科普課程及活動近百節(次)。

事實上,科普講解大賽、科學展演、科學脫口秀等多種新型傳播形式發展,互動性更強、體驗感更好、科學知識更具“黏性”的科普活動開發,還離不開各類科普教育基地、科學教育培訓機構、科技企業的群策群力。在科學傳播的多元輸出方面,需要打造“眾人拾柴火焰高”的有效機制。

在“學、寫、講”科學傳播全鏈路的打造過程中,各環節都應樹立“大科普”理念,秉持“提升公民科學素質”的目標,普及科學技術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讓大家不僅了解科學知識,還能掌握科學的研究過程和方法,更能思考科學技術對社會和個人所產生的影響。

為此,有必要着力打通各環節的關鍵點,建立從“學”到“寫”、從“寫”到“講”的機制,確保“學、寫、講”的科學傳播鏈路暢通無阻。通過創新科普內容、形式和手段,提升表現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切實增強科學傳播的實效,為“十四五”時期“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超過15%”保駕護航,為“加強國家科普能力建設、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全面推進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提質賦能。

(作者: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黨委副書記、上海市科普作家協會副秘書長 塗皘)

欄目主編:龔丹韻 文字編輯:夏斌 題圖來源:新華社 資料圖 圖片編輯:項建英

來源:作者:塗皘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新傳學投稿的碩博士們多多注意吧… - 天天要聞

新傳學投稿的碩博士們多多注意吧…

隨着社會問題複雜性的增加,傳統單一的研究方法往往難以全面捕捉複雜問題的本質,而混合研究方法因其靈活性和綜合性,正成為越來越多學者的選擇。廣泛應用於社會學、管理學、教育學、新傳學、經濟學等需要兼顧數據統計與人文理解的學科。混合研究方法,簡單來
樂福談被交易:從沒想過我會成為一個數學難題,歡迎來到NBA - 天天要聞

樂福談被交易:從沒想過我會成為一個數學難題,歡迎來到NBA

北京時間7月7日,據ESPN知名記者Shams報道,洛杉磯快船、猶他爵士和邁阿密熱火已經達成了一筆三方交易,諾曼-鮑威爾將前往邁阿密,約翰-科林斯加盟洛杉磯快船,而凱文-樂福、李凱爾以及2027年快船的次輪選秀權則被送往爵士。隨後,凱文-樂福更新社媒談此次交易行為,他寫道:“從來沒想過我會成為一個數學難題,歡迎來到NB...
學校通報“教師不滿學生未填報清北”:涉事教師檢討並致歉 知情學生:可能老師一時激動說重了 - 天天要聞

學校通報“教師不滿學生未填報清北”:涉事教師檢討並致歉 知情學生:可能老師一時激動說重了

近日,一張群聊截圖引髮網友關注。群聊信息顯示,某中學一教師對該校22209班三名高分學生高考志願填報其他高校,卻未選擇報考北大、清華表示不滿,並稱“將以失望解散此群”,這是“班主任教育的失職、職業教育的失敗”。多名網友表示,上述聊天記錄來自江西省瑞昌市第一中學(下稱瑞昌一中)。紅星新聞記者聯繫上該校一名...
教育部:修訂教師專業標準,推進師範生培養數字化轉型 - 天天要聞

教育部:修訂教師專業標準,推進師範生培養數字化轉型

日前,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於組織實施數字化賦能教師發展行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提出以提高教師數字素養為關鍵,以數字技術、人工智能技術融合創新應用為牽引,擴大優質資源和服務供給,開闢教師發展新賽道、塑造教師發展新優勢。《通知》要求,通過六大行動推進數字賦能。一是聚焦重點環節,實施教師數字...
河北主治醫師晉陞副主任醫師很難嗎?來看看今年醫生抱怨這項 - 天天要聞

河北主治醫師晉陞副主任醫師很難嗎?來看看今年醫生抱怨這項

河北省晉陞副主任醫師到底難不難呢,其實單看晉陞文件要求並不難,但還是會有醫生不知道怎麼準備晉陞材料,比如要求的5份臨床病案報告:一、提前多久準備臨床病案報告適合臨床病案報告提前準備的時間,通常需要結合晉陞申報周期、病例累計需求以及材料打磨周
資訊 | “天花板”級別的社科夏令營又來了!有哪些新看點? - 天天要聞

資訊 | “天花板”級別的社科夏令營又來了!有哪些新看點?

當人工智能叩擊思想之門,當超大城市脈動觸手可及,當求知的課堂延伸向更豐富的社會角落……這個夏天,一群少年在上海社會科學館“揚帆起航”,向遼闊的哲學社會科學天地探索。今天,第三屆“大師面對面——上海新時代好少年社科夏令營”在上海社會科學館開營
江西一高中老師怒斥學生為熱門專業不報清華北大,教育局:已關注到輿情,正調查 - 天天要聞

江西一高中老師怒斥學生為熱門專業不報清華北大,教育局:已關注到輿情,正調查

據貴州廣播電視台報道,江西瑞昌市第一中學一老師因3名學生未填報清華北大,怒斥其“以自我為中心”“完全以一己之心填報熱門專業”,認為其是“教育的失敗”,“將以失望解散”該清北團隊合作微信群。 網傳微信群聊記錄截圖。圖/社交媒體 7月7日下午,瑞昌一中辦公室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尚未聽說該事件,已將此事記下,之後...
今年中考,中等生成最大贏家?前兩天還在後悔分配生吃大虧的家長,突然驚喜反轉 - 天天要聞

今年中考,中等生成最大贏家?前兩天還在後悔分配生吃大虧的家長,突然驚喜反轉

點擊上圖查看詳情昨晚,對於許多中考生家庭而言,是個不眠夜——許多原本成績拔尖的學生,在錄取中滑檔了。一位知名重高教師昨天深夜發出一段文字,安慰那些沒能考上心儀學校的孩子。大量高分考生的出現,讓不少尖子生在今年中考的分配生名額錄取中,沒能順利錄入心儀的學校。但與此同時,也有部分中等生迎來了意外之喜。這...
靠招收外國留學生來提高學校世界排名本身就是一個笑話! - 天天要聞

靠招收外國留學生來提高學校世界排名本身就是一個笑話!

在全球化浪潮下,大學排名成為衡量高校實力的重要標尺,然而部分高校將招收外國留學生作為提升世界排名的捷徑,這一現象看似精明,實則荒誕,暴露出高等教育發展理念的嚴重扭曲,本質上是一場背離教育初心的鬧劇。世界主流大學排名體系中,國際化指標(如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