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木凡:高校教師教學科研“雙優”為何不宜強求

2023年08月26日10:45:03 教育 1710

梁木凡.高校教師教學科研“雙優”為何不宜強求[EB/OL].(2023-08-25)

https://mp.weixin.qq.com/s/ffWjoZJoUTlpFIIEjUVW2w

梁木凡:高校教師教學科研“雙優”為何不宜強求 - 天天要聞

梁木凡:高校教師教學科研“雙優”為何不宜強求 - 天天要聞

  好的研究者同時也是好的教師完全靠運氣嗎?這個討論問題或許可以轉變幾個問法:好的研究者是否就是好的教師?教師的教學能力可以培養嗎?如果能,怎麼培養好的高校教師?

  這些問題都指向了高校教師所面臨的教學與科研的衝突,反映了學校管理“重科研輕教學”帶來的影響。有鑒於此,下文將從“概率”“文理”“培訓”和“異化”四個方面,詳細闡釋高校教師教學科研“雙優”為何不宜強求。


雙優雙劣皆有:

教學和科研得分有高度相關性


  在《世界一流大學:校長必須是科學家嗎》這本書中簡單提到過一些有關於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教學和科研之間有聯繫,但證明這個問題的證據較為有限。一所大學在英國研究評估考核(RAE)中的得分與其在教學質量評估(TQA)的得分之間存在關聯,兩個得分之間的相關度很高。該書作者也為了驗證這個問題,對北美某大學的教師在教學方面的得分進行了數據分析。結果是:“差老師”組,科學家占絕大多數;而“好老師”組則人文社科老師居多。


  “雙優”的狀況體現出良性循環的邏輯。Henry Rosovsky指出:“從事研究,尤其是學術研究,是對人類持樂觀態度的一種方式,...,相信進步並因此擁有理性樂觀特質的人,也就是學者教師,更有可能充滿風趣並成為更優秀的教授。他們較不可能用一些憤世嫉俗的或是反動的術語來教授自己的學科。”所以,科研優異的高校教師,在個人特質上更有優勢,能夠將科研轉化為教學,實現能力的遷移。與此相反,“雙劣”的狀況顯然也是惡性循環的結果,甚至導致和加劇學者的消極和悲觀。除了“雙優”和“雙劣”的極端狀況,其他大部分狀況都屬於“單優”,也就是教學和科研得分並不一致。


學科差異明顯:

人文學者理想主義更有感染力


  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是“什麼是好的高校教師”,或者說,從教學視角出發,好的教師應當具備什麼樣的特質。好的高校教師授課擁有足量的知識儲備,可以將高深的理論知識講得淺顯易懂;授課過程中的話語表達邏輯性和條理性強,擁有能夠帶動學生情緒的能力——這四點是首要,因為這直接關乎教師是否具有授課技巧。接下來才是“人際交往與復盤能力”,教師需要針對不同學生需求進行內容比重的調配。至於“幽默風趣”等等教師的性格和個人魅力屬於錦上添花的部分。這樣看來,教師本人在人文社科研究的過程中,不自覺地就帶有一種對社會、文化等精神文明的關注,帶有一種屬於人文學者的“理想主義”,而這種“理想主義”在授課時很容易感染學生。有了這一部分的預設,“為什麼差老師組多是科學家,好老師組多是人文社科老師”這個問題或許可以得到一部分的解答。


培訓空間有限:

教學培訓更有必要但並非萬能


  在描述過“什麼是好的高校教師”後,針對上述高校教師應當具備的能力,可以得出“好的高校教師是可以培養的”這一結論。人的性格無法靠培訓改變,培訓無法強迫教師變得健談或變得幽默,好教師的性格也不完全是千篇一律的。但教師的人文素養可以強化(人文底蘊是授課的情感基調);如何把腦中的邏輯表達出來也可以通過訓練優化。其實這裡理應寫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科研較強教學能力較差的教師如何進行培訓,另一方面是如何對教學較強的教師進行學術培訓,但其實在現如今能在研究型大學任教的教師一定有“擁有學術能力”這一前提,因此對於學術能力提高這一方面,更傾向於這是對研究型大學的學者型教師的共同要求。


  筆者並不否認韋伯的觀點,甚至還頗為認同——要同時成為一名好的研究者和一名好的教師,的確是有運氣的成分在。但就如課上大家討論的一樣,什麼是“運氣”,運氣不是毫無準備的“撞大運”,而是在基於自身條件進行準備後“盡人事、聽天命”。


強求導致異化:

重科研輕教學亟需為教師鬆綁


  在之前的“不發表即出局”的討論中,筆者也提到過“非升即走”制度的異化,這種一定程度上體現學術績效主義的現象。在高校教師被發表“綁架”,學術績效主義在學校行政化背景愈發嚴重的環境下,諸多大學其實並未對教學產生較大重視。從概念的嚴謹性言,教學與人才培養是從屬關係的概念。由於教學是人才培養最為重要的載體,其唯一的功能就是為人才培養服務。所以對大學而言,教學具有不能替代的首要性[1]。科研和教學可以說同時是研究型大學的核心使命,但這兩者之間又存在一種張力,當下的趨勢是“科學受到推崇,教學受到冷落”,那麼就應該重新思考兩者關係應該如何調整了。除了從教師教育角度入手考慮培訓方式,或許從制度層面入手為教師“鬆綁”又是一個角度。


  總的來說,無論是科研與教學能夠兼顧的“雙才教師”,還是只能夠側重一面的“單才教師”。高校可以發揮的作用,除了提供能夠使教師自我完善的培訓之外,還要為其提供能夠發展的空間。營造一種“無論教師比較擅長做科研,還是比較擅長教學,都可以在當下的高校環境中生存和生活”的氛圍。教師為才,而如何發揮才的作用,則需要高校進行多方面的思考。對教師積極性的調動,是高校運轉的關鍵,也是學術和教學創新的來源之一。

[1]俞婷婕,眭依凡. 大學課程與人才培養——基於大學教學理性的思考[J].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 2013(6): 30-38.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樂福談被交易:從沒想過我會成為一個數學難題,歡迎來到NBA - 天天要聞

樂福談被交易:從沒想過我會成為一個數學難題,歡迎來到NBA

北京時間7月7日,據ESPN知名記者Shams報道,洛杉磯快船、猶他爵士和邁阿密熱火已經達成了一筆三方交易,諾曼-鮑威爾將前往邁阿密,約翰-科林斯加盟洛杉磯快船,而凱文-樂福、李凱爾以及2027年快船的次輪選秀權則被送往爵士。隨後,凱文-樂福更新社媒談此次交易行為,他寫道:“從來沒想過我會成為一個數學難題,歡迎來到NB...
學校通報“教師不滿學生未填報清北”:涉事教師檢討並致歉 知情學生:可能老師一時激動說重了 - 天天要聞

學校通報“教師不滿學生未填報清北”:涉事教師檢討並致歉 知情學生:可能老師一時激動說重了

近日,一張群聊截圖引髮網友關注。群聊信息顯示,某中學一教師對該校22209班三名高分學生高考志願填報其他高校,卻未選擇報考北大、清華表示不滿,並稱“將以失望解散此群”,這是“班主任教育的失職、職業教育的失敗”。多名網友表示,上述聊天記錄來自江西省瑞昌市第一中學(下稱瑞昌一中)。紅星新聞記者聯繫上該校一名...
教育部:修訂教師專業標準,推進師範生培養數字化轉型 - 天天要聞

教育部:修訂教師專業標準,推進師範生培養數字化轉型

日前,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於組織實施數字化賦能教師發展行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提出以提高教師數字素養為關鍵,以數字技術、人工智能技術融合創新應用為牽引,擴大優質資源和服務供給,開闢教師發展新賽道、塑造教師發展新優勢。《通知》要求,通過六大行動推進數字賦能。一是聚焦重點環節,實施教師數字...
河北主治醫師晉陞副主任醫師很難嗎?來看看今年醫生抱怨這項 - 天天要聞

河北主治醫師晉陞副主任醫師很難嗎?來看看今年醫生抱怨這項

河北省晉陞副主任醫師到底難不難呢,其實單看晉陞文件要求並不難,但還是會有醫生不知道怎麼準備晉陞材料,比如要求的5份臨床病案報告:一、提前多久準備臨床病案報告適合臨床病案報告提前準備的時間,通常需要結合晉陞申報周期、病例累計需求以及材料打磨周
資訊 | “天花板”級別的社科夏令營又來了!有哪些新看點? - 天天要聞

資訊 | “天花板”級別的社科夏令營又來了!有哪些新看點?

當人工智能叩擊思想之門,當超大城市脈動觸手可及,當求知的課堂延伸向更豐富的社會角落……這個夏天,一群少年在上海社會科學館“揚帆起航”,向遼闊的哲學社會科學天地探索。今天,第三屆“大師面對面——上海新時代好少年社科夏令營”在上海社會科學館開營
江西一高中老師怒斥學生為熱門專業不報清華北大,教育局:已關注到輿情,正調查 - 天天要聞

江西一高中老師怒斥學生為熱門專業不報清華北大,教育局:已關注到輿情,正調查

據貴州廣播電視台報道,江西瑞昌市第一中學一老師因3名學生未填報清華北大,怒斥其“以自我為中心”“完全以一己之心填報熱門專業”,認為其是“教育的失敗”,“將以失望解散”該清北團隊合作微信群。 網傳微信群聊記錄截圖。圖/社交媒體 7月7日下午,瑞昌一中辦公室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尚未聽說該事件,已將此事記下,之後...
今年中考,中等生成最大贏家?前兩天還在後悔分配生吃大虧的家長,突然驚喜反轉 - 天天要聞

今年中考,中等生成最大贏家?前兩天還在後悔分配生吃大虧的家長,突然驚喜反轉

點擊上圖查看詳情昨晚,對於許多中考生家庭而言,是個不眠夜——許多原本成績拔尖的學生,在錄取中滑檔了。一位知名重高教師昨天深夜發出一段文字,安慰那些沒能考上心儀學校的孩子。大量高分考生的出現,讓不少尖子生在今年中考的分配生名額錄取中,沒能順利錄入心儀的學校。但與此同時,也有部分中等生迎來了意外之喜。這...
靠招收外國留學生來提高學校世界排名本身就是一個笑話! - 天天要聞

靠招收外國留學生來提高學校世界排名本身就是一個笑話!

在全球化浪潮下,大學排名成為衡量高校實力的重要標尺,然而部分高校將招收外國留學生作為提升世界排名的捷徑,這一現象看似精明,實則荒誕,暴露出高等教育發展理念的嚴重扭曲,本質上是一場背離教育初心的鬧劇。世界主流大學排名體系中,國際化指標(如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