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
“敘事順序”分為五類,是基於事件的時間發展順序進行的分類。其包括:
一、順敘。基於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的正常時間發展順序進行記敘。
二、平敘。同一時間內發生在不同地點的兩件或兩件以上的事件,進行平行敘述或交叉敘述,多見小說中。
三、倒敘。將“事件的結果”或是“事件的經過”中最吸引人的部分提前,這是打破正常時間發展順序的記敘方式。
四、插敘。在“主事件”的記敘過程中,插入“另一件事或另一件事的片段”,為“主事件”服務。也就是說,在插敘中,是兩件事運行。
五、補敘。在事件的記敘過程中,進行一段“補充介紹說明”,使事件本身更加完整。補敘內容不構成另一件事。
Ⅲ
就“倒敘”與“插敘”而言,其區別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結構上。
倒敘的文章,還是在寫一件事,只是把事件中的經過或結果某個最吸引人的部分提前,一般情況下,倒敘的部分是在文章的開頭;
而插敘的文章,是兩件事在運行,只不過文章是以“主事件”記敘為主線,在文中插入另一件事或另一件事的片段,篇幅較短,以補充交代內容,插敘只能在文章的中間加入。
二、內容上。
倒敘部分是一件事有機的組成部分,與文章的其他部分共同構成一件完整的事件;
插敘部分是暫時中斷主線記敘,插入一段與主事件情節有關的事件或片段,即使去掉,也不影響主事件的完整性。
三、作用上。
中考時,一般除了考核各種敘事順序的判斷以外,重點是在考核其作用上。深刻了解背後的內涵,是有助於熟練掌握和靈活運用的。
之所以採取倒敘的做法,把吸引人的部分提前,就是為了增強文章的可讀性,設置懸念,引起讀者的濃厚興趣,促成事件的記敘上,不至於過於死板,製造波瀾起伏的效果。
插敘是插入另一件事或另一件事的片段,並為主事件服務,那麼其作用必是與主事件相配合——補充交代內容;豐富人物形象;為下文鋪或與後文形成對比;深化主題;同時增強文章的生動性和可讀性,避免平鋪直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