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增強廣大中學生的生態環保理念,激發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助力“環保教育進課堂”工作,近日,中山市生態環境局監控中心派出5名技術骨幹,協助中山市教育教學研究室在蓮興涌水質自動監測站、張溪大氣自動監測站開展實地調研學習,通過“現場課堂”普及環保知識。

活動現場。
現場,監控中心技術人員圍繞中山市水、空氣環境自動監測開展現場講解和演示。監控中心李婉君在蓮興涌水質自動監測站詳細介紹了全市河涌水質自動監測站的建設情況、全市水質監測概況及水質狀況、水質自動監測儀器工作原理及日常運維等知識,並展示了水樣採集和自動監測儀器分析過程。

活動現場,監控中心技術人員現場講解。
隨後,監控中心工作人員汪言滿在中山市華僑中學高中部實驗室為師生們介紹了空氣自動監測站的基本原理、全市空氣質量監測站點分布、空氣質量評價以及中山市整體空氣質量狀況,普及大氣污染防治等環保知識,並現場展示張溪空氣自動監測站分析過程。

活動現場,孩子們對環保知識充滿好奇。
參觀體驗結束後,老師們接着參加研討會,監控中心技術人員一一回復大家的疑問。
據悉,中山市教育教學研究室已於4月25日開展了初中化學跨學科實踐課例展示活動,《微型空氣質量“檢測站”的組裝與使用》等課程,帶領學生走近並使用空氣檢測設備,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監控中心成立以來,持續開展監測進社區、進校園等活動,擴大了公眾生態環保理念普及覆蓋面,增強了全民環保意識,有助於拓展全民積極主動參與環境保護的廣度和深度,共同守護中山天藍、地綠、水清的美好生態環境。”中山市生態環境局監控中心相關負責人說。
【南方+記者】苑世敏
【通訊員】楊洋
【作者】 苑世敏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