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生來就是龍鳳,從小到大都是別人仰望的對象。也有的人,從小平凡,普普通通地長大,成人後做一份普普通通的工作。
只要期望不打破或者沒有期望,大部分父母都能夠接受。但有多少父母能夠接受自己的孩子,從神壇跌落到地上呢?
孩子成績好,家長常常是別人羨慕的對象。一聊天,其他父母教育自己的孩子,都是“你要向某某學習”。
家長也只等着孩子出了社會以後,來一份好的工作,為自己榮譽的一生蓋棺定論。北大幾乎是所有莘莘學子夢寐以求的地方,如果你家的孩子能夠上北大,那是一份多大的榮譽?
但如果有一天他突然告訴你,他要轉讀技校。這對父母來說是多麼難以接受的事實,但對於做出這個決定的孩子來說,他又經歷了什麼才導致他做出了如此不可思議的決定?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大學生周浩,在北京大學待了一年後,便決定了轉讀技校。究竟發生了什麼,他的現況又如何?我們一起來看他的故事,品味自己的人生。
01 天之驕子
“周浩,等等。”放學路上,一個四年級的小朋友追着前面的一個清瘦少年喊道。
前面的清瘦少年叫周浩,聽到喊聲後,停下來轉過身,等着後面的小朋友。等他追上之後,兩人一起並肩而行。
後面的小朋友用羨慕的眼神對着周浩說:“我真羨慕你,這次數學考試你又是第一名,什麼時候我才能像你一樣聰明?”
“沒什麼呀,只要課前預習,課後複習,及時完成作業就行了,你有不懂的可以問我。”
周浩是90後,1990年出生。比起其他家庭的父母大多是文盲,周浩幸運多了,他的父母是那時少見的有文化有知識的人。
不過,周浩是個稍顯孤僻的人。
因為他成績好,年年拿第一,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在把他與其他學生放一起時,都有幾分捧高踩低的感覺,也因此周圍成績不怎麼好的夥伴都自發孤立他。
當然,周浩也不怎麼在乎,平時大多都是獨來獨往。但有人對他友好的話,他也很願意友善對待別人。
這個追上來的小朋友就是他唯一的朋友,為人大大咧咧的。
他們兩家的家長也是好朋友,雖然平時也會拿兩人做對比,但也並沒有因此苛責成績差的小朋友,所以他只是羨慕周浩,並沒有其他情緒。
“好的好的,說好了呀。待會兒回家做什麼?”追上來的小朋友咧開嘴笑了笑,一把挽過周浩的肩。
“先把今天的作業做了。”周浩自然而然地說。
“不愧是學霸,行,我們一起做。不然我媽媽待會又要念叨我,‘你看人家周浩都在寫作業,你就只會玩’。等我們做完了,再一起玩好不好?”
“好的呀,我媽媽給我買了一個新玩具,說我考了第一就給我,到時候我帶給你看。”
“好呀好呀,不過事先說好,這次得等我玩夠了才能拆啊。每次玩具在你手裡就沒幾天是完好的,也不知道把玩具拆來拆去的有什麼意思,我就喜歡完完整整的玩具。”
兩人就這麼有說有笑地往家走去。
說起來,周浩的學習天分真不是蓋的,從幼兒園開始,就是老師表揚的對象。而且他不只是某一科好,而是全面發展。不管是老師和家長,提起周浩,都不得不豎起大拇指。
不過,有些孩子就沒這麼大度了,會羨慕也會嫉妒。所以,有時個別家長拿自己的孩子和周浩比時,比不過的孩子就會回自己父母一句“人家爸媽可以給他講題,你們會嗎?”
當然,其他父母問起周浩的成績為什麼這麼好時,周浩父母只是神色略帶驕傲地說:“他都是自己學,我們沒管過他”。
也有些家長會在背後酸溜溜地說,現在厲害不代表以後也厲害。但周浩還真就這麼一路高歌猛進到了高中。最後在高考時,一舉達到人生巔峰。
18歲的周浩,長得一表人才,長時間在讚美聲中浸泡着,整個人也透着意氣風發的感覺。這一年,他參加了高考。
那天,天氣很好,一如周浩的心情。走出考場的周浩,自己估算了一下,覺得發揮出了正常的水平,平淡的神情中也透着幾分喜色。
周浩父母一看兒子的臉色,就知道他不會辜負他們的期望。周爸爸大手一揮,帶着妻兒進了高檔餐廳慶祝。
席間,周媽媽問起情況來,“浩浩,考得怎麼樣?估計多少分?”“感覺還行,不出意外的話,應該在600分以上。”周浩自信地回答道。
周爸周媽互看一眼,眼裡是藏不住的笑意。“那你想好填什麼志願沒有?”周浩說,“我想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我喜歡操作能力較強的學校,這所學校就不錯。”
周爸聞言,神情變得有些凝重。
“我們也知道你從小就喜歡動手拆玩具,連家裡的那些傢具也沒少被你禍害。但現在是決定人生未來的關鍵時刻,一定要慎重。六百多分,應該能上北京大學了。”
“對”周媽附和道,“等成績出來再看,如果分數夠,就讀北京大學。”
周浩有幾分不悅,但成績還沒出來,也不想掃父母的興緻,就沒再多說。不久之後結果出來了,周浩的高考成績是660分,可以直接入圍北京大學。
周浩父母知道這個消息後,忍不住開心地和自己的親朋好友分享。但周浩卻不怎麼開心,因為父母堅持讓他報考北大。
然而這個分數雖然入圍了北大,但並不能在北大裡面隨心選擇自己想要的專業。
可周浩拗不過父母,最後還是聽從父母的意見,選了北大,並且服從調劑。最終結果出來,周浩被北大錄取,並被調劑到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但不管怎麼說,作為能上北大的天之驕子,周浩的成績給足了父母面子,也算是光宗耀祖了。親戚朋友都來道謝,人們高漲的熱情,把周浩心裡的一點不開心直接忽略。
02 殘酷現實
2008年9月,周浩父母開心地送周浩到了北京大學。望着北京大學的大門,周浩一陣恍惚,他第一次有了不如意的感覺,不知道來到這裡是好是壞。
但既然都來了,周浩也下定決心在這裡好好學下去。大學和高中完全不一樣,雖然北大的學術氛圍很濃厚,但大學的自由度還是比高中大得多。
而且這裡學習的科目更多,老師管教的也並不那麼嚴格,多數都靠學生自覺。
而周浩所學的專業是文科而且偏抽象的,周浩並不擅長學習抽象的純理論的學科,這讓他首次在學習上有了吃力的感覺。而且一直以來,作為學霸的他,從小就享受着眾星捧月般的關注。
但到了這裡,他才發現和自己一樣的人很多,自己只不過是其中平凡的一位。在這樣巨大的差異下,周浩的心裡漸漸感覺到不對味兒。
由於沒有了成績的優勢,周浩個人的交際能力也並不是很突出,因此他在大學裡並沒有玩得比較好的朋友。
在這樣巨大的落差下,周浩的成績一落千丈,個人也逐漸陷入抑鬱之中。勉強讀完大一上學期的課程,考試時,不說名列前茅,甚至還掛科了。
這對周浩來說,是無法接受的。他反思是因為這個專業不是他喜歡的,他想到了轉專業,但是轉專業需要成績在本專業排名前三。
對於考試掛科的周浩,這條路顯然是行不通的。周浩想到了第二條路,那就是退學重考。大一上學期結束,回到家的周浩把這個想法和父母溝通後,父母十分不理解,大為震驚。
斥責他的這個念頭實在荒唐,極度不贊同他的想法。在父母的強烈反對之後,周浩不得不再次來到大學,開啟大一的下學期。
然而,在沒有可靠基礎上的任何努力都是事倍功半的,周浩的學習越發吃力。作為曾經的學霸,現在的學渣,他無法接受這巨大的落差以及對學習的無能為力。
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狀態不能再持續下去了,所以他最後決定瞞着父母休學,他想出去打工之後,藉著工作的辛苦調整一下狀態。
因此大一結束之後,他辦理了休學。然後去了一個流水線的工廠,做一線工人。
在這裡全是手上的操作,他十分適應,上手很快。然而這畢竟是工作,單調的步驟和繁重的流水線工作,不久之後就讓周浩感覺到了厭煩。
而且他也知道這沒什麼前途,最後決定再次回到學校。然而這一次的工作體驗,並未讓他有什麼全新的感受,他在學習上一如既往的吃力。
痛定思痛下,他再次想到了另外一條路,那就是轉校。他還是想留在北京,所以瞄準了北京工業技術學院。
雖然是技校,但他查看了這學校的專業,覺得十分符合自己的興趣。這一次,他決定無論如何也要說服父母。
果不其然,聽到周浩要轉技校,這對周浩父母來說無異于晴天霹靂。好好的北大高材生變成技校學生,這不是讓親戚朋友看笑話嗎?
然而無論是父母苦口婆心的勸說,還是聲淚俱下的指責,這一次,周浩怎麼也不同意再回北大就讀。
為了取得父母的支持,周浩也開誠布公地談了他自己的感受。他說起了他跟不上課程的難過,和無人訴說的痛苦。他做過的努力,和無法取得的回報。
他說,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你不能讓魚去學爬樹,不能讓鳥兒去學游泳。兒子在北大過得不開心,父母也是知道的。
看到周浩如此痛苦,父母在沉默了三天三夜後,選擇了讓周浩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周浩爸爸說:“兒子啊,你也長大了,你的人生也該自己負責了。你既然執意如此,我們也只能選擇支持你,但你要做好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的心理準備。”
周浩應道:“我自己的情況,我自己知道。怎麼做對我最有利,我自己才是最清楚的。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我會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的。”
03 棄北讀技
2011年,得到父母支持的周浩,立刻去北大辦理了轉校手續。北京工業技術學院的校長知道周浩要轉到他們學校,倒是十分熱情。
因為這是該校歷史以來成績最優秀的學生,北大高材生的頭銜讓周浩一入校就受到極大關注。這份關注和熱情終於讓周浩找回了失去的學霸感覺,他早已習慣了這樣的氛圍。
在這裡,周浩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任何專業,他結合自己的興趣,選擇了最適合自己的數控專業。
老師們都極為重視周浩,學校的一切資源都優先供應他。
在這種氛圍下,周浩如魚得水,新專業的成績飛速上升,很快就名列前茅,像以往一樣,成為大家不可跨越的存在。
儘管周浩在這裡找回了自信,但周浩父母卻不這麼覺得。有親朋好友問起,周浩父母都覺得難以啟齒。從前有多喜歡出去和朋友聚餐,現在就是有多討厭,能避則避。
父母處境問題,周浩也略有所知。
為了證明自己,周浩報名了該校的第六屆全國數控技能大賽。這場賽事含金量較高,參賽的人都有不俗的實力,周浩也不得不全力以赴。
他所有的學習熱情都被激發出來,夜以繼日地琢磨技能。常常忘記吃飯,甚至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
老師們看他這麼辛苦,有時候還會親自給他送飯,他有不懂的,也是優先幫他解決。終於,這次命運不再和他開玩笑,他毫無疑問地拿下了比賽的冠軍。
周浩父母心裡其實隱約希望周浩不那麼順利,這樣或許吃點苦頭後還能重回北大。可是看他這麼熱愛自己的新學校新專業,不得不死心了。
就這樣,周浩再次成了學校的榮耀,周浩也在這裡有了家的溫暖的感覺。畢業後,周浩放棄了各大企業拋來的橄欖枝,選擇了留在學校任教。
他對專業知識的深刻理解,超強的動手能力,一針見血的講課風格,讓學生們特別喜歡他的課。
周浩自己也沒就此停下學習,2018年,他參加首屆全國技工院校教師職業技能大賽,毫不意外再次奪冠。
然而就在周浩以為可以就這麼作為明星老師在這個學校一直下去時,命運的殘酷卻再次向他展現出猙獰的一面。
周浩作為老師,職位晉陞是第一步。但學校的晉陞,基本都需要本科學歷或者碩士學歷。哪怕有硬實力,周浩本校的學歷卻有些拿不出手。
周浩左右為難,留校吧,晉陞空間有限。出來吧,又不知道哪裡合適。就在這時,前校長向他拋來了橄欖枝。
前校長就是周浩剛轉來時的校長,對周浩幫助很大,前校長卸任後在外面搞起了教育諮詢公司。
由於很多人在選學校選專業這件重要事情上,大多都是碰運氣,畢業後也不懂得職業規劃。所以,教育諮詢公司還是很有前途的。
不過,這也需要一塊活招牌,而周浩,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兩人算是一拍即合,再次合作。這次,周浩自己也意識到了學歷的重要性,他一邊工作,一邊考取非全日制本科學歷。
如今,周浩已經不再受限於學歷束縛了,自己也成了公司的頂樑柱,經常和校長一起規劃公司今後的發展方向。
他也致力於幫助很多和他一樣,專業和興趣相背後生活痛苦的學生。
疫情之下,雖然教育行業受到了衝擊,但教育是立國之本。周浩不認為教育會就此落幕,在他的推動下,公司轉成了線上教育,努力扛過了這一波衝擊。
現在,周浩也算是在自己喜歡的行業,做着自己喜歡的事情。周浩父母經過這麼多年,尤其是疫情原因,也釋懷了。再多的名譽,也比不上身體健康和心情愉快。
前幾天周浩打電話回去問父母身體怎麼樣,周爸周媽在視頻里欣慰地說:“已經好多了,幸好你買到了葯,兩三天就好得差不多了。”
“這麼多年,我們知道你一直在向我們證明自己。現在,我們也想開了,什麼都比不上健康,以及一家人毫無芥蒂地在一起。”
“今年過年就早點回來,來的時候提前說,我們給你準備你愛吃的菜。”
聞言,周浩帶着幾分哽咽地回道:“好!”
像周浩之前那樣,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掙扎着,自我懷疑着的人還不少。周浩算是其中比較幸運的,最終勇敢地跟隨內心,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專業。
我們也許沒有周浩那麼厲害,但天生我材必有用。如果你在自己的領域感到痛苦,不妨試着跳出來。未知既是風險,也是希望!
參考信源
1.遵父命上北大沒興趣痛不欲生 青海男孩棄北大讀技校
2.棄北大讀技校 自定別樣人生
3.周浩:棄北大讀技校的數控技能大賽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