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水,一個專註成長的寫作愛好者,熱衷於分享教育和自我成長乾貨,歡迎關注我哦!
五年前,我從學校畢業後順利進入一所高中教書直到現在。
教書這份工作我還是很喜歡的,每天向孩子們傳授知識的同時還可以和他們交流。
尤其是他們有什麼煩惱找我傾訴時,我非常珍惜這份信任同時也為自己安慰的話語對孩子們起到作用而欣喜。
教書的同時,我很善於觀察和總結,幾年下來,也收穫了不少心得。今天想同大家談談什麼樣的孩子幾乎可以百分百完勝高考,考出理想的成績。
Part 1
2019年的高考,是我記得最清楚的一年,那是我第一次經歷學生們的高考,也是學校一位入學成績差到幾乎是倒數的孩子高考成績卻突破了一本的一年。
我們這所學校屬於二類高中,每年高考能出現的二本人數在幾十個左右,一本更是屈指可數,能突破兩位數就很不錯了。
作為一本生中的一員,大家尤其對這個孩子印象特別深刻,因為其他幾個考上一本的孩子高考成績和平時成績都差不多,唯獨這個孩子大大出乎我們的意料,成為高考戰場上的一匹黑馬。
高中三年,我在高一和高二教了他兩年,高三時他被調到其他班級了,但他還時不時地會找我問題,所以一直也保持着聯繫。
現在回想起來,他身上有一個最大的特質,就是學習主動性特彆強。光這一點就打敗了幾乎九成的學生,也是他取得如此大的進步的秘笈。
高一時,他是班裡八十多個孩子中極其普通的一員,因為實在太不起眼了所以我對他幾乎沒有什麼印象。
高二時,他開始頻繁地找我問題,我才知道了他的名字。老師們在一起交流時,才發現他也同時不斷地找其他老師問問題。
雖然他問的問題都是那種基礎性的簡單題,但我們都挺喜歡他的,因為他的態度很好,也很謙虛,總是笑眯眯的。
然後他的成績開始慢慢有了進步,從班裡倒數擠進了二本目標生的培養行列,到高三時被分到了學校唯一一個精英班。
高三一年,他的成績仍在穩步提升,所以高考時能考出一本的成績不是幸運,而是他一點一滴有效的努力換來的。
Part 2
說到這可能有些家長會滿臉疑惑:我家的孩子也很喜歡問問題,看起來也很努力,為什麼成績就是上不去呢?
下面就說說這個“學習主動性”主要體現在什麼方面,不深入了解的話,很容易就陷入只做表面功夫的“假努力”上。
“學習主動性”主要體現在:學生需要擺正學習的態度,即學習是自己的事情
不管是哪個學齡階段的孩子,只要能做到這一點,是完全能夠取得不錯的成績的。
一次,我們學校請來了一位衡水中學的老師同我們分享教學經驗。他的有句話對我啟發特別大:那些考上清華北大的孩子真不是老師教出來的,全靠他們自己的自覺性。
上面提到的那個逆襲的差生身上最大的亮點就是學習非常自覺。自覺到什麼程度呢?
喜歡問問題,這是大多數學生都可以做到的,但別的學生都是問完只要明白了就好了。
他和別人不一樣的是,每次問完問題都要把老師講解的方法、思路按照自己的理解記錄在一個專用本子上。還要總結一下自己當時不會做是因為什麼,以及針對自己這個原因以後應該怎麼改進。
這一點在很多人看來既麻煩也沒有必要,所以大多數孩子會比較排斥做這件事。
其實這是大錯特錯的,真正拉開大家成績上的差距的往往就是自我總結這一步。
聽懂了、理解了,知識不一定就成自己的了,只有經過自我總結、自我消化才能將知識真正轉化為自己的。
這個習慣也是大多數學霸、高考狀元一直保持的,這也是一個人在行動上對“學習主動性”的最好詮釋。
Part 3
最後想說一說我自己從那個學生身上學到的東西(這也是我喜歡教學這份工作的另一個原因:容易被孩子們身上的優秀特質感染)。
其實上面提到的主動性很像我們熟悉的網絡熱詞:復盤。
不管是學生還是職業人士,要想進步快,最好的方法就是復盤,一天、一個星期、一個月、一年……都要認真總結一下自己的收穫以及待改進的地方
一些人之所以成長得快,其實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不知道他有多麼努力,所以成功沒有捷徑,有的只是日復一日的努力。
最後祝大家都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自己想要的。
這篇文章就寫到這兒,如果覺得對你有幫助請點+評論贊,您的支持是我前進的動力。
歡迎大家轉發,分享給更多的人。
想了解更多,歡迎關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