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當孩子步入高中,很多家長都會發出這樣的感嘆:”把門一關,不讓進,說句話都嫌煩“、”什麼也不讓問,多問一句就惱“、”現在除了做好‘後勤保障’真的是什麼也管不了“……
高中生都是16-18歲的青少年了,俗話說都是”半大小夥子“、”大姑娘“了。他們的心理和生理都經歷着快速的變化。學習難度的不斷增加,來自於家庭和學校壓力都會讓他們產生情緒的反覆波動。
案例簡講:
曉天是高一的新生,中考成績優異。考入高中後十分不適應,初中的時候內容少,知識也就那麼多,反覆的背題、刷題,分數都自然不會差。但進入高中階段,知識量猛增,理解難度也大了,讓曉天措手不及,他還想保持“學霸”的人設,壓力巨大,起早貪黑,但效果欠佳,考試成績不理想,一度情緒十分低落,回到家裡還經常發脾氣。
將自己的熱忱與經驗融入談話中,是打動人的簡單方法,也是必然要件
曉天的媽媽發現了這種情況後沒有對曉天大發雷霆,而是及時和班主任老師溝通,班主任老很睿智,他先找到了數學老師(因為曉天數學稍差一些),讓數學老師先給曉天進行心理疏導,數學老師其實也沒有用什麼特殊的方法,就是真誠地跟他談了談,分析了他成績差原因,讓他放下包袱,不要急功近利,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學習,班主行老師也隨之適當的鼓勵了一下。就這樣曉天就很快的轉變了過來。
這個案例看似平平無奇,但是有多少家長就失敗在了“跟老師溝通”這個關鍵的環節。有的家長一味去責怪孩子,有的家長則不好意跟老師開口怕老師嫌煩,這些都是很常見的現象,事實上大部分老師是很願意跟家長溝通的,沒必要顧慮那麼多。
運動的好處是除了強身之外,更是使一個人心理健康保持最佳狀態的的途徑
張岩上高二了,與同年級的女同學談“戀愛”,後來女同學跟她“分手”了,張岩的性情大變,脾氣暴躁看誰都不順眼,頂撞老師、跟同學打架、屢屢犯錯,班主任在了解真正的原因後,給張岩增加了一項新的任務:每個課間都讓他到操場上跑一圈,還讓他參加學校的籃球社團。就這樣半個月下來,張岩又恢復了以前的陽光和自信。
這個班主任真的是很高明,辦法看似“簡單粗暴”,但效果明顯,背後也有其科學道理,適量的運動是可以緩解人的焦慮情緒的。
每個人都需要被關愛才能生存、成長、健康地生活
琪琪學習平平,遵規守紀,在班級是一個很平凡的存在,可是最近卻變了一個人似的,不交作業、上課睡覺、見人就懟。班主任找她談心的時候了解到她的父母離婚了,她現在跟奶奶生活。班主任與科任老師們都通了氣,都加強了對琪琪的關心,還給班幹部開了會,讓同學們平時多關照下琪琪,一段時間下來,琪琪也感受到了來自學校的溫暖,性格也開朗了起來。
以讓都是一些正面的成功案例,但也有很多反面的案例,如家長跟孩子鬧僵導致孩子綴學去混社會、老師與學生產生矛盾無法調和導致老師揚言:“只要這個學生在課堂我就不課”等等。
高中生之所以產生不好的情緒無非是,學習、師生關係、同學關係、親子關係出了問題。“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要時時留心,處處關心,把問題消滅在萌芽階段。
回家嫌菜做得不好,可能不是真的做得不好吃,也可能是或跟同學鬧矛盾了,他把門一關不理家長也不定是遇到什麼煩心事,也可能僅僅是學習累了想安靜的休息一下,上課突然搞怪氣老師也不是想嘩眾取寵,而是內心想得到老師的關心。我們在對待孩子產生不良情緒時,不要從主觀意識出發,要稍作停頓,深究一下背後的原因,才有可能找到正確的解法!
結束語:
高生中已經是青年初期了,自我意識還不太穩定,正處於不斷的修正過程中,在這個過程中,平時生活學習的經驗,以及他人的評價都會影響他們的自我否定及自我接納,這個心理過程是他們形成良好心品質的必經之路。
作為老師、家長在這個過程中重在溝通和疏導,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方式、方法。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冷靜、客觀去對待孩子們的各種情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