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進一步加強科普知識宣傳,提高在校師生對生態環境保護的認知度。近日,莆田市生態環境局、福建省莆田環境監測中心站與莆田學院新工科產業學院學生第十一黨支部聯合開展“喜迎二十大 科普向未來”主題實踐活動,邀請20餘名師生參觀學習弘揚東圳精神,探訪水質自動監測站奧秘。
首先,工作人員帶領師生們前往東圳水庫水質自動監測站參觀,在福建省莆田環境監測中心站自動監測室工作人員的講解和引導下,師生們與環保設施進行了“零距離”接觸。工作人員通過以理論講解、操作演示、互動交流等多樣化的形式,對實驗室的功能及儀器設備進行詳細介紹,大家緊隨工作人員的腳步,並不時好奇提問。工作人員一一耐心解答演示操作,並希望學生們在如今萬物互聯的數字時代中,能把自己的專業優勢發揮到最大化,用科技創新共同推動綠色發展,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智慧與力量。
據介紹,東圳水庫水質自動監測站位於莆田“大水缸”東圳水庫的出口處,主要監測酸鹼度、溶解氧、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總磷、總氮等12個參數,可實現每日對水庫飲用水源水質不間斷、實時地自動監測,會每四個小時一次測量這些指標,這些指標可以明顯反映出水質物理特徵和污染物情況。以前大多是依靠人工檢測水庫水質,耗時耗力效率低,數據不夠準確,自引入水質自動監測站,應用物聯網等大數據分析技術,可將實時監測數據自動上傳至管理平台,構建了“監測吹哨、管養報到”智慧預警機制。
隨後,大家走進東圳精神展示館,開展“追尋黨的紅色足跡,喜迎黨的二十大”黨日活動,進一步推進黨史教育走深走實。“這是一次無私奉獻的偉大遷徙,更是一首無怨無悔的時代讚歌……”東圳精神展示館講解員正在為大家仔細介紹東圳水庫的修建歷史。“團結協作、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東圳精神,承載着幾代莆田人的集體記憶、鄉土情懷和理想願景,是黨始終與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真實寫照,鐫刻出一幅黨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共命運、同奮進的時代畫卷。
本次活動,通過實地參觀、現場講解、演示答問互動等方式,引導在校師生體驗水質監測工作,了解水質監測過程,進一步傳播生態環境保護知識,激發在校師生參與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感,積极參与和支持生態環境保護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