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1日上午,保山學院師生以“六講同堂”的創新形式在校園內同上一堂“行走的思政課”。迎着朝陽,來自保山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政府管理學院的師生代表們齊聚學校正大門,聆聽學校黨委書記朱江為大家講授的第一講——“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朱江圍繞“保山學院現在是所什麼樣的學院、在新時代要成為一所什麼樣的大學、新時代的保院人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才?”三個問題與師生進行交流。接下來,還相繼舉行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五講。師生們稱讚說,“行走的思政課”讓思政課程在實踐中“活”了起來。
保山學院是與中國改革開放一同成長起來的保山市唯一一所應用型本科高校,也是雲南省首批確定的國門大學。近年來,學校黨委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辦學初心,牢記立德樹人的育人使命,提出了建設“祖國西南邊陲最好國門大學、高黎貢山腳下最美高等學府、校地融合發展最優示範院校”的奮鬥目標,充分發揮黨建在立德樹人中的引領作用,教育引導學生“始終聽黨話,永遠跟黨走”,着力構建以“主體思政、課程思政、特色思政、實踐思政、網絡思政”為一體的“五環同心、協同育人”大思政工作格局,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教育教學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五環同心”鑄魂育人
參觀艾思奇紀念館,深入了解艾思奇同志為黨的理論宣傳和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大眾化作出的積極貢獻;圍繞“講好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故事,建優黨的創新理論大學生宣講團”作主題發言;舉行“五環同心、協同育人”實踐教學基地授牌儀式……
2022年6月2日,保山學院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成員走進騰衝市艾思奇紀念館,開展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2022年第四次集中學習。大家圍繞“始終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辦學初心,始終牢記‘建好家鄉、守好邊疆’的育人使命,推動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主題,暢所欲言,積極為學校發展建言獻策。
這是保山學院黨委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教育教學發展的一個縮影。學校黨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創新探索“五環同心、協同育人”大思政工作格局。
主體思政——按師生比1:344選優配齊思政隊伍,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全面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
課程思政——充分發揮“雙思”協同效應,深化學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培育一批課程思政精品示範課和教學團隊。
特色思政——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目標,打造思政館、圖書館、體育館、美術館、勞動館五個特色育人館,構建“五館齊上、五育並舉”人才培養體系。
實踐思政——加大實踐育人力度,充分挖掘利用本土紅色資源,建立一批實踐育人基地,積極打造“行走的思政課堂”,讓學生“知與行”合一。
網絡思政——充分利用微信、網絡等媒介,加強網上陣地管理,做好思想引領工作,積極探索打造有時代熱度、人文溫度、思想深度、情感厚度的網絡育人陣地。
協同育人——深入推進示範馬克思主義學院和大中小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爭創全國“一站式”學生社區試點建設單位,組建18個黨員先鋒隊,組織師生宣講團,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保山學院把黨建工作融入學校中心工作,樹立黨建標杆引領,推進示範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在全市建立大中小思政課一體化實踐基地。開展國旗下的宣講活動,教育引導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湧現出“中國好人”王祖平、“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王基巍、吳麗玫等先進典型,育人成效不斷彰顯。學校現有教育部“全國樣板黨支部”3個,省級先進、示範基層黨組織17個。
築牢思政大課主陣地
2022年7月3日,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創新教學大賽頒獎儀式在保山學院舉行。頒獎儀式因本次大賽要求的嚴苛而吸引了廣大師生的關注——大賽邀請了校外專家擔任評委;參賽教師花費幾個月的時間精心準備。
經過激烈角逐,共評選出4個一等獎、8個二等獎和13個三等獎。參賽教師深有感觸地說:“通過對教師參賽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思政元素挖掘、教學評價、教學反思、教學實施的綜合測評,提升了教師課程思政教學及設計能力,達到了‘以賽促教、以賽促研、以賽促建’的目的。”
近年來,保山學院全面落實教育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和省教育廳《關於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指導意見》,制定了《關於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工作的實施方案》,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制定了“五環同心、協同育人”創新行動計劃,將德育置於課程目標之首,充分挖掘保山紅色文化資源,強化全方位育人,強化課程思政顯性與隱性教育相融合、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統一、信息技術與教學方式相結合,培養“建好家鄉、守好邊疆”的高素質人才。8門課程思政示範課入選國家高等教育智慧平台課程,9門課程獲省級課程思政建設項目立項建設。
同時,學校緊緊抓住“教師隊伍建設”這個發展的關鍵,推進“人才強校”戰略,強化師德師風建設,實施“全職引進一批、柔性引進一批、銀齡博士一批、崗位吸引一批、自己培養一批、年薪聘用外籍博士一批”的“六個一批”工程,學校正在成為高層次人才近悅遠來的熱土。2021年以來,學校引進博士研究生17名,聘用具有博士學位的外聘教師56名,在職教師考取博士研究生71名,學校聘任朱有勇、王耀南2名中國工程院院士兼任特色學院名譽院長,建有院士工作站2個。
在“行走”中讓思政課潤物無聲
在保山學院,“行走的思政課”深受師生歡迎。
這門課以雲嶺大地為課堂,開到了田間地頭、科研院所、紅色愛國教育基地……保山學院植根保山豐富的紅色沃土,弘揚傳承紅色基因,與楊善洲幹部學院、艾思奇紀念館、松山幹部教育培訓基地等合作,引導和幫助廣大青年學生上好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行走的思政課”,在國情考察、基層治理參與、特色產業調研等方面學習體悟,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幹、作貢獻”,堅定信念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引導師生自覺將“小我”成長融入“大我”奮鬥,將人生選擇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結合起來。
2022年6月12日,保山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帶領學校190名大二學生分別到隆陽區芒寬鄉百花嶺村、潞江鎮叢崗村開展“行走的思政課——踐行兩山理念 構建人與自然和諧關係”“行走的思政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教學實踐活動。
師生黨員代表看望慰問了村裡的老黨員,聽老黨員介紹自己入黨的初心和入黨後帶領村民乾的實事。百花嶺村的生態文明建設、叢崗村的多民族共同發展,帶給同學們更多的思考和啟發。
諸如此類的“行走的思政課”還有很多。經濟管理學院深入保山、怒江等州市,讓同學們感受脫貧攻堅有序銜接鄉村振興、鄉村綠色生態發展等方面取得的豐碩成果。教育學院師生深入保山市周邊山區學校,為農村留守兒童開展關愛服務活動。政府管理學院搭建志願者服務平台,通過體驗互動式的服務,提升了志願者的服務能力。資源環境學院對當地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情況開展調研。大數據學院助力鄉村信息化,輔助完成農村醫保手機APP註冊、電子材料收集、疫情防控信息錄入等工作。
“我們將深入實施‘五環同心、協同育人’大思政創新行動計劃,匯聚起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格局,用立德樹人的實際成效,培養建好家鄉、守好邊疆的合格人才。”朱江說。
- 雲報客戶端記者:張雪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