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你大學官網上老師的個人介紹是什麼樣嗎?
一般都是金光閃閃,成就斐然,一看就知道老師的實力。
不過,南開大學的胡金牛教授卻反其道而行之,他在學院官網上彷彿自帶彈幕吐槽,沒有故作高深地吹捧自己,時不時自黑一下,嚴肅中透着活潑。
來看看胡教授的簡歷:
2006年本科畢業,2007年開始讀研,補充說明“不要問中間有一年經歷了什麼”。
胡教授在幾所著名的大學和研究所開展學術研究,卻說“主要是當時找不到工作”。
他在國際頂級期刊上發表40餘篇SCI論文,卻說自己的研究領域屬於夕陽學科,基本上發不了Nature和Science。
還把在影響因子要高那麼一丟丟的天體物理期刊上發表的數篇論文,解釋為“因為最近才發現,蒙做天文的要比蒙做物理的專家容易一點”。
介紹自己的研究方向時,胡教授稱“目前火得一塌糊塗,其實都是為了生存”;
有的研究“實驗比較少,可以隨便忽悠”。
還吐槽自己的研究生課程,經常因為選課人少而停課。
再來看看胡教授獲得的榮譽稱號:
2006年時代周刊年度風雲人物(獲得者是“you”,所有網民)
還有“2008年感動中國特別獎獲得者”(獲得者是“全體中國人”)
2022年奧林匹克杯得主(獲得者是“中國人民”)
他還貼心提示:如果不相信可以自行搜索。
31歲成為名校教授,一路名校,科研成果豐富,卻如此謙虛。
這是一個踏實從事高端原子核物理學的年輕科技工作者。
隨着胡教授走紅,網友發現南開大學物理學院還有一位陳璟教授,也是幽默風趣。
在介紹自己時,陳教授寫道:
教授最自豪的是能在30歲之前出了趟國逛逛,讀完了書,還順便拿到了一些文憑(PS. “一些文憑”,指兩個學士、兩個碩士、一個博士)。
介紹研究方向時,他說,應該拿不到諾獎,所以只做自己感興趣的課題(物理漂亮、數學簡單的那種);
不過對於大家最關心的畢業要求,陳教授同樣誠實相告:對學生要求嚴苛,不會幫忙找工作,不保證寫推薦信,也不承諾學生能按時畢業。碩士需要一篇 2 區一作,博士需要三篇 2 區一作。
榮譽稱號一欄,陳教授直接奉上一張表情包——那都是浮雲。
有網友評論“南開的教授們都進修過相聲嗎?這很有天津特色”。
兩位教授的走紅,都說明真誠是最大的必殺技。
此前,南方醫科大學一位鄒老師因為“誠招領軍學生”的搞笑言論走入大家的視線。
在課題組公眾號里,鄒老師直言自己有社交障礙,希望在節假日期間,學生和自己互不打擾。發微信不要發「老師在嗎」或「老師現在有空嗎」之類的文字,要單刀直入,直切主題。
公眾號:化學感覺與精神健康實驗室
“9點前不要打電話,因為一般來說還沒起床”。
“不要求你特別優秀,但你要是天賦異稟,畢業之前把我培養成了教授博導,我當然會更開心”。
公眾號:化學感覺與精神健康實驗室
鄒老師細心劃分了領軍學生、拔尖學生、優秀學生和骨幹學生四個等級,對應的生活待遇和師生關係也不同。
能夠帶領導師獲批不低於 100 萬元的項目的領軍學生,鄒老師坦言:如果不喜歡我的研究方向,我可以改。
公眾號:化學感覺與精神健康實驗室
鄒老師還非常可愛地介紹了自己在科研上的一些點滴小事:指導學生想要放棄 13 次、不喜歡開組會、擔心給學生髮不起補貼......
公眾號:化學感覺與精神健康實驗室
公眾號:化學感覺與精神健康實驗室
鄒老師的課題組還有自己的T恤與帆布鞋
公眾號:化學感覺與精神健康實驗室
鄒老師在定製帆布鞋之餘,還在學生的帶領下,發表了不少論文,甚至還有 5 篇論文由本科生參與完成。
公眾號:化學感覺與精神健康實驗室
為什麼這些老師能衝上熱搜?
或許是因為自古以來尊師重教的傳統,大部分老師在學生眼中充滿着神秘、莊嚴與距離感。導師與學生之間隔着一層屏障,近年來發生的負面新聞,也讓研究生和導師之間的關係更加緊張。
一方面是時刻戴着一張嚴肅的面具,扮演着一個不容過失、為人師表的導師,一方面是謹小慎微地處理師生關係的研究生。當有人打破現狀,展現自己的魅力與溫柔時,我們自然會感到驚喜,這是一個鮮活、可愛、可溝通,和自己一樣的人。
雖然我們在學習中需要一位一絲不苟、可以指點的前輩,但在漫漫科研路上,有時也渴望擁有一位坦誠相對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