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網時刻新聞通訊員 石紹輝 記者 王義正 實習生 劉若蓉 花垣縣報道
“學習林則徐虎門銷煙這課後,大家有什麼感受呢?為幫助大家拓展知識,我為大家準備林則徐的四則廉政小故事和林則徐的一首七律詩。”近日,花垣縣第三中學八年級249班一堂歷史課上,年輕的歷史老師以講故事、誦詩詞的方式拓展延伸,把廉潔文化融入歷史課堂,學生們興趣盎然,踴躍參加交流互動。
這是花垣縣把廉潔文化引進課堂教學的一個縮影。為進一步推動清廉學校建設,培育學生清廉品德,今年以來花垣縣教育與體育局引導全縣中小學積極探索,把廉潔文化教育融合學科教學、主題班會、國旗下講話、節目演出等教育教學活動之中。
歷史教學拓展“廉政”分析。該縣教科所牽頭,各校教科室、教研組負責組織實施,全體歷史老師集中參與編寫教案,在教學重要朝代、重要事件及重要人物等歷史知識,特別是分析國家興衰、朝代更迭原因時,把廉潔、廉政元素與課堂教學有機融合。如,分析唐朝興衰的課堂上,花垣縣第三中學教師有意識地進行“廉潔”拓展分析,列舉唐朝前期出現良好社會局面的原因,即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勞役和崇尚節儉、任用賢才、虛心納諫等廉明政策;分析唐朝中後期衰落的原因,即指出其政治腐敗的具體表現。通過類似教學,該縣各校歷史老師各展其能,因課施教,讓學生明白廉則興、腐則衰的歷史規律。
思政教學增加“廉潔”內容。各中小學還把廉潔教育作為思政課的重要內容,採取“浸潤式”“滲透式”“情境式”等方式開展教學。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引導學生深刻剖析腐敗產生的政治、經濟和思想根源;在時事政治方面的教學中,融入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形勢任務、進展成效等內容;在品行道德方面的教學中,通過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廉政先進人物、分析腐敗典型案例等方式滲透廉潔美德教育。通過這些方式,春風化雨、潛移默化地融“廉意”、養“廉心”,將廉潔種子深植中小學生內心,助其生髮抵禦誘惑侵襲的繁枝密葉。
班會活動開展“反腐”教育。全縣中小學把反腐倡廉引入到每周的班會活動中,通過觀看反腐視頻等形式,讓學生明白廉潔不僅僅只是一種道德義務,更是一種法律約束,為學生提前接種好“廉潔疫苗”,築牢“不想腐”的思想根基,增強拒腐防變“免疫力”。
在升旗儀式上把廉潔元素與國旗下講話相結合。全縣所有中小學在各種大型活動中也融入了廉潔元素。花垣縣第三中學還結合學校文化底蘊,把老校友楊正午“不留墨寶”、石邦智廉潔奉公等廉政故事編成冊,發放給學生,在國旗下反覆教育引導,使孩子們明白“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會清朗”的重要性。
據花垣縣教育與體育局副局長田景玲介紹,通過第三中學、邊城初級中學兩個示範點先行先試取得好經驗後,全縣又複製推廣,這個學期43所中小學全部把廉潔文化納入到課堂教學中。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學校把廉潔文化納入課堂教學是對的,對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有很大幫助。”一位在邊城初級中學接孩子下晚自習的家長看着學校廉潔文化宣傳標識、標牌,又得知學校把廉潔文化引入課堂教學,稱讚這一舉措。和他一樣,絕大數家長對學校把廉潔文化融入課堂教學表示支持和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