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久見!學生面臨“吃飯難”?

2021年10月02日20:47:02 教育 1630

“學校沒飯了,以後請自己帶吧”“學校食堂沒蔬菜了,同學吃點水果代替吧”“學校沒有餐具了,用手抓着吃吧”……如果不告訴你這一幕幕發生在哪個國家,你會不會認為它們來自某第三世界國家?然而,這是近日真實發生在美國——這個世界頭號強國——中小學的事情。

《紐約時報》9月28日長篇報道披露了最近全美各地中小學普遍面臨的“吃飯難”問題。由於供應鏈出現問題以及人工大量缺乏,為學生提供食物這一最基本的任務正在美國變得日益複雜起來,全美各地的學校都有食品原材料甚至一次性餐具等食堂必需品的短缺問題。

學校官員們說,他們急於為學生提供伙食——許多學生依賴他們在學校吃的食物作為日常營養的重要來源,有時也是唯一來源。然而許多教育工作者預計,供應鏈問題在未來幾個月只會更加惡化。

密蘇里州北堪薩斯城學校食品和營養服務負責人詹娜·克努特越來越擔心,在3家大型食品經銷商表示將停止向她所在地區的2.15萬名學生提供食品後,她將沒有足夠的食品來養活這些學生。因此,克努特的同事會定期前往當地的山姆會員店和餐廳用品倉儲店,在那裡他們“掃光”了速凍產品。克努特說,這些食品很多不符合聯邦政府頒布的營養指南標準,儘管談不上不健康,但它們的鈉和脂肪含量遠高於該地區平時購買的產品。

可是克努特仍在“儘可能地採購食物”,她現在甚至要“乞求”當地經銷商和供應商跟他們簽訂合同。

這並不是個例,儘管各地的情況不盡相同,然而美國中小學的食品短缺已經到了“三無”地步。

首先,部分學區的餐具沒了。

一次性勺子、叉子和刀子的匱乏迫使一些學校開始節約餐具的使用。在達拉斯獨立學區,學校現在周二和周四的早餐主要提供“指尖食物”(即無需餐具即可進食的食品),以減少對塑料餐具的需求。該地區通常儲備大約一個月的餐具,現在供應量已經減少到9天。這使得後來整個地區連周二所有的午餐都只有“指尖食物”。

學生們的午餐將是手指胡蘿蔔棒和蘋果片,而不再是沙拉和蘋果泥。而且,不再提供意大利麵和肉丸,而是提供炸雞柳條——用手抓着吃即可。

活久見!學生面臨“吃飯難”? - 天天要聞

▲不用餐具即可食用的“指尖食物”由原來的的零食變成現在學生們的主餐(美國《紐約時報》網站)

該地區負責食品和兒童營養服務的執行主任邁克爾·羅森伯格說:“我做這行已有30年了,我還從未見過供應鏈陷入如此嚴重的混亂。”

其次,部分學區的熱午餐沒了。

弗吉尼亞州里士滿公立學校今年將熱午餐更換為打包好的即食餐品,原因是食品工人短缺和擔心病毒傳播。

13歲的瑪吉·科布是里士滿賓福德中學8年級的學生,她說她過去每周在學校吃兩到三次飯。她特別喜歡學校的披薩——那時還不是速凍披薩。但是,當本月她再次在學校吃午餐時,發現午飯里有一份毫無吸引力的三明治、夾着一塊她無法辨別的熟食肉後,她決定不能再指望學校提供食物了。

她對那個三明治的形容是:“看上去很噁心。”

活久見!學生面臨“吃飯難”? - 天天要聞

▲美國小學生在吃午餐,小姑娘正要放入嘴裡的是美國的經典食品“烤奶酪三明治”。(美國《紐約時報》網站)

里士滿公立學校營養服務部主任斯泰茜·科普彭說,聖保羅的官員們已經開始囤積烤奶酪三明治,並準備及時進行替代。幾個星期前,為午飯製作漢堡的工人們已經沒有了專門製作漢堡的麵包,不得不改用普通麵包。

安克雷奇學區學生營養高級主管安德魯·默根斯說,該學區有7所學校無法提供熱食,因為沒有足夠的工人來準備這些食物。相反,該地區提供預先包裝好的、可長期儲存的午餐。

最後,某些學區甚至考慮取消所有午餐。

密蘇里州的自由公立學校,學區官員9月13日發通知,鼓勵家長給孩子自帶午餐。

通知寫道:“如果對你的家庭來說,讓學生從家裡帶飯不是負擔,那我們會鼓勵將這種選擇作為一個短期要求。”

這個問題源於一系列因素的交匯,其中許多與新冠疫情有關。表面上看,這是供應鏈不暢、勞動力短缺疊加上游原材料漲價導致的供應失衡問題。

活久見!學生面臨“吃飯難”? - 天天要聞

▲學生們在排隊領打包好的午餐,而不是熱騰騰的飯菜。(美國《紐約時報》網站)

勞動力短缺令食品經銷商和製造商深受困擾,他們說沒有足夠的人手來駕駛卡車、從倉庫中運輸產品或在裝配線工作。新冠疫情加劇了卡車司機的短缺。

紐約州赫德森金斯伯格食品公司的首席執行官蘇珊娜·拉傑齊說,由於缺少足夠的司機和倉庫工人,該公司不得不放棄大約80個學區的配送。即便是繼續與之合作的學校,該公司也不得不縮短送貨時間。

堪薩斯州奧拉西學區負責餐飲服務的助理主任辛迪·瓊斯說,上個月,在一次送餐延誤後,那裡的學校兩天沒有蔬菜了。該區只好鼓勵學生多吃些水果。

工人短缺令問題更加嚴重,使食品經銷商和製造商雙雙遭受重創。

布法羅的富品公司是一家向2000多個學區供應食品的製造商,該公司高級副總裁凱文·斯普拉特說,公司很難招到工人。該公司的幾家工廠有多達50個崗位空缺。

除了原料和包裝材料的稀缺之外,勞動力的短缺也使公司很難完成訂單。斯普拉特說,該公司已經暫停了通常向學校銷售的大約15種產品的生產,儘管它已經能夠提供替代產品。因為,斯普拉特說:“我們的工廠沒有足夠的勞動力來滿足需求。”

活久見!學生面臨“吃飯難”? - 天天要聞

▲學校餐飲部的工作人員在準備學生的餐點(美國《紐約時報》網站)

聯邦政府對此的應對方式是發布一系列豁免令,使學校能夠更靈活地應對聯邦營養指導方針。9月15日,美國農業部發布了一項新的豁免規定,規定如果學校的供餐計劃是因為供應鏈問題而無法達到聯邦營養指南標準的,那麼它們將免於受到經濟處罰。它還提高了報銷學校食品費用的比率。

然而,政府的系列豁免令並沒有起到它所期待的效果,因為造成這一困境的背後交織着美國宏觀經濟政策乃至外交上的深層因素。

去年以來,為應對疫情衝擊,美國實施了力度空前的財政刺激政策,並持續保持貨幣寬鬆。特朗普政府於2020年3月和2021年1月分別推出2.2萬億和9000億美元的新冠疫情救市計劃,拜登政府又於3月和8月分別通過約2萬億美元的紓困法案和約1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與就業法》。一向高度警惕通脹的美聯儲也高度配合,一再推遲退出貨幣寬鬆路徑,生怕緊縮預期造成資本市場波動,衝擊實體經濟復蘇。

在海量的刺激政策和寬鬆的貨幣環境下,美國經濟實現了短期內快速復蘇反彈,但也出現了多年未見的巨大隱患。

宏觀上,美國經濟面臨的通脹壓力不斷增大,通脹率達到十幾年來最高水平。

微觀上,美國人領各種抗疫補貼過於容易,一系列房租免付、食品補貼、生活補助政策使不少美國人發現,出去從事簡短工作的收入還不如在家領補貼,那乾脆不工作好了。

更為惡劣的是,面對疫情,美國政府沒有認真正視和反思自身疫情防控政策的不力,沒有與各國攜手共同抗疫,而是忙着甩鍋、政治炒作,延誤抗疫戰機,最終“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造成國內復工遲緩和國際供應鏈不暢。

可嘆的是,美國國內疫情仍未平復,經濟復蘇之路充滿荊棘,連學校里孩子們的一頓午餐都難以保障,美國政府和政客腦中的頭等大事卻仍是如何“圍堵”中國。美國之大,卻已經放不下一張孩子的飯桌了。


來源:參考消息

編輯:張羅羅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匈牙利獲取駕照的成本大幅上漲 - 天天要聞

匈牙利獲取駕照的成本大幅上漲

匈牙利媒體報道:根據中央統計局(KSH)的最新數據,匈牙利考取駕照的平均價格在四年內上漲了 60%,由於汽油、維修費用以及教練費等成本都更加昂貴,使得獲取駕照的費用可能高達 80 萬至 90 萬福林。然而,問題不僅僅是成本普遍上漲,人們對待
新高考為什麼要倡導“教考銜接”?有三個重要原因 - 天天要聞

新高考為什麼要倡導“教考銜接”?有三個重要原因

同舊高考相比,新高考有一個近些年喊得很響的理念——教考銜接。什麼是教考銜接,簡單來說,就是學校教什麼,高考就考什麼。大家知道,舊高考也有一個喊得很響的理念——以考定教。這個理念指揮了高考十幾年,其弊端已經十分明顯。
濱州醫學院:政校企攜手賦能 共促醫學人才高質量就業 - 天天要聞

濱州醫學院:政校企攜手賦能 共促醫學人才高質量就業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邢婷)近日,濱州醫學院舉辦“就選山東 ‘醫’往‘職’前”2025年春季校園雙選會暨“美好‘衛’來 ‘健’康煙台”醫學人才築夢煙台招聘會。招聘會現場,350家用人單位攜1.2萬個就業崗位進校攬才。該校4300餘名畢業生參加招聘會,2500餘名畢業生與用人單位達成初步就業意向,實現醫...
“百校千企萬崗”,江蘇共青團“送崗直通車”進江科大助力大學生就業 - 天天要聞

“百校千企萬崗”,江蘇共青團“送崗直通車”進江科大助力大學生就業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超)4月11日,江蘇共青團“送崗直通車”開進江蘇科技大學舉辦“百校千企萬崗”示範招聘會。這是江蘇共青團青少年民生實事項目之一,聯動各界協同發力,為應屆高校畢業生搭建高質量就業橋樑,助力青年學子實現“好就業、就好業”。江蘇省百校千企萬崗”示範招聘會現場。 主辦方供...
何同學的反討好之困 - 天天要聞

何同學的反討好之困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王智遠,作者:王智遠,題圖來自:AI生成事情是這樣:4月11日晚,何同學在微博上分享了自己打車的經歷;他說以前打網約車時,司機讓他給好評,總是嘴上答應,但事後就忘了。他覺得這樣不太好,所以,現在改。如果司機服務真的很棒,他才會主動好評;不然就會直接拒絕;他還提到,自己以前比較愛討好別...
大風天去不了考場,報名費打水飄?教育部教育考試院:這錢,我退! - 天天要聞

大風天去不了考場,報名費打水飄?教育部教育考試院:這錢,我退!

4月11日至13日,受較強冷空氣影響,華北出現歷史同期罕見的持續性大風。其中,河北北部等地局地陣風風力可達12~13級,中央氣象台發布橙色預警,提醒公眾減少戶外活動,多地景點臨時關閉,部分中小學及高校宣布停課或轉為線上教學。△ 社交平台相關話題截圖受此影響,已經報名參加本屆韓國語能力考試(TOPIK)的考生群體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