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預言驗證?2025年,樓市可能會出現這5個變化?

現如今,國內房地產市場出現了令人擔憂的情況:一方面,全國各地平均房價已經從歷史最高處跌去了30%。這等於把前些年高位買房家庭的首付款給跌沒了。而另一方面,像恆大、碧桂園、融創等龍頭房企,因資金鏈斷裂,而出現了爛尾樓、債務違約的情況。顯然,房地產市場長期調整的趨勢已經十分明顯。

對於現在國內房地產市場調整的趨勢,萬達集團的王健林早有提醒。當年王健林曾發出預言:“沒有哪個國家的房地產行業可以保持興旺發達超過50年,一般來說,20多年就已經到了飽和階段,無論是住房總量,還是購買力,基本都已經到達頂峰”。事實上,王健林當年的預言已經被現在的房地產市場走勢所驗證。

而在進入到2025年之後,國內樓市或將迎來大變局,房地產市場可能會出現這5個新變化。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變化一,樓市的救市政策會進一步放開

在進入到2024年之後,國內各種救市利好政策頻出。而進入到2025年之後,樓市的救市政策很可能會進一步放開。比如,我國限購政策或將全面放開,即使像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的核心城區的限購政策也會逐步放開。

此外,銀行的房貸利率仍有下行空間。截止到去年底,各地房貸利率已經降至3.5%,未來大概率會降至3.2%,甚至3%以內。預計2025年樓市的救市政策還會繼續放鬆,剛需購房家庭有福了。

變化二,一線城市房價或將繼續下跌

本輪房價調整,是先從2022年開始,像鄭州、天津、環京樓市等二三線城市房價開始下跌,到了2023年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的房價也加入到調整的隊伍中來。從目前情況看,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平均房價雖然已經從高位近10萬/平米,下跌至6.5萬/平米,跌幅超過30%。

但是,現在一線城市的房價仍存在泡沫,不僅房價和收入之比仍然高達40。而且,一線城市房價也排在了全球主要城市房價的前十名之內。預計2025年一線城市房價調整的速度會加快。

變化三,預售制將會逐步取消

在進入到2023年之後,像恆大、碧桂園、融創等大型房企,都出現了資金鏈斷裂的情況,導致爛尾樓、債務違約等事件頻發。特別是爛尾樓的現象出現,讓購房者損失慘重,市場逐漸缺乏信心。

於是,社會上要求取消預售制的呼聲越來越高。對此,去年高層曾經提出,將會逐步提高現房在新建商品房的佔比。相信在2025年,剛需購房者可以選擇購買開發商手裡的現房,而新建商品房預售制將會逐步被取消。

變化四,將加快保障房的入市步伐

去年,國務院已經通過了《關於規劃建設保障性住房的指導意見》,明確表示未來5年將有600萬套保障房上市。通常保障房的價格要低於附近商品房的價格。這也意味着,2025年各地將加快保障房入市的步伐。

此舉不僅能夠滿足城市低收入群體的居住需求,而且還能對商品房需求產生分流。事實上,由於各地加快保障房入市步伐,2025年國內房價下行的壓力會加大。

變化五,新一輪拆遷潮即將到來

去年下半年,住建部對外宣布:將城中村改造由原來的35城擴大到300城。這也意味着,2025年新一輪拆遷潮即將在啟動。主要拆除對象就是拆除城中村裡主體結構已經損壞的危房,以及無法抵禦地震、洪水、颱風等自然災難的預製板房。而且,新一輪城中村改造項目,都將採取貨幣安置的辦法。

我國之所以要啟動新一輪拆遷潮,主要還是想通過製造大量拆遷,讓老房子居民拿着拆遷補償款到附近買房,以此來幫助開發商去庫存,以及穩定當地的房價。所以,那些城中村老房子里的業主將迎來快速致富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