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周易》小得

讀《周易》小得

近日讀《周易》品得其中滋味,略有小得。

自古解《周易》之書甚多,從漢開始,三國、魏晉、隋唐有很多註疏,到了宋又有了很大的變化與發展,尤其以程頤朱熹為重,到了元明又有了一定的發展,清朝也有一些重要著作。


個人讀了王弼李鼎祚、朱熹、來知德、李光地等人的註疏,發現其中更多的是將義理為主,以卦象、卦辭談修身治國的道理,唯有來知德將象與理結合,達到了觀象玩辭的程度。

觀象玩辭,個人覺得是讀周易的重要方法。由象到辭,相互融通,方可知其道、解其辭,單獨的看看專講義理的註疏很容易讓人讀得雲里來霧裡去。舉個簡單的例子,蹇卦,六二,王臣蹇蹇,能夠把王、臣、蹇、蹇講得明白的,來知德也。蹇,水山蹇。王,九五也;臣,六二也;外卦之坎,王之蹇也;中爻之坎,臣之蹇也。

如此解卦,讀之明,解之深。

讀周易,要從整體上看,外卦與內卦代表什麼,有什麼關係;要從六爻來看,陰陽與當位、不當位;要從相鄰關係看,乘承比應;要從錯卦、綜卦來看,與原卦之間的關係;要從互卦上下來看,發展變化。


讀懂周易,觀象玩辭,錯綜變化,乘承比應,陰陽當位,其妙在其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