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移贓款偽造借條大師算卦,官員被查前都會做什麼事情應對調查?

文/御史集錄

國家工作人員被立案留置調查之前,很多已察覺到風聲,大多數人畏罪、僥倖,害怕失去原有職權和社會地位。

那麼這個時候他們會做什麼以應對將來可能到來的審查調查呢?

向領導求情

很多公職人員被查前,會向相關領導特別是直屬領導求情,請求領導給予幫助,協調處理。

大多數人會信誓旦旦向領導撒謊,欺騙領導,謊稱自己沒有問題。其實這樣做也很正常,如果實話實說,領導肯定不會幫自己。

被監委調查,意味着存在違法犯罪問題,問題線索不是空穴來風,所有人心知肚明,此時再請求幫助為時已晚,即使是直屬領導,也想徹底劃清界限,防止聯繫過於緊密牽連自己。

轉移贓款贓物

聽到風聲後,有的人會重點考慮賬款贓物的轉移。很多人在實施受賄行為時,大多收的是現金或茅台等貴重物品、購物卡等,這些贓款贓物一看就不是自己合法所有,是認定犯罪事實最有力的證據,一旦暴露則更有利於認定犯罪事實。

相關人員通常會把上述贓款贓物轉移到最安全的地方規避審查調查,如放在父母家、毛坯房、最信任的朋友家或者臨時租住的房子里。

實際上,大多數人員被留置後,精神和意志逐漸垮塌,均主動交代了轉移贓款贓物的細節,這些行為本身就違反紀律,終究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偽造借條

在案件查辦過程中,很多涉嫌受賄犯罪的國家工作人員被查前,都會偽造借條,把收錢的受賄行為謊稱為借錢行為,妄想把犯罪問題大事化小為違紀問題。

其實,借條只是一種安慰劑,本質上是掩耳盜鈴,也是一種自以為高明,實際非常低級的逃避問題的方式。後補的借條形成時間可以鑒定,另外借錢和收錢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如認定借錢,那麼借錢的事由、是否缺錢、還錢的能力、其他往來情況、有無打借條的習慣都會被調查。

僥倖退錢

有的涉嫌受賄犯罪的國家工作人員,在涉案人員被控制後,會主動退還受賄錢款,並謊稱是借款。

根據法律規定,涉案人員被查,國家工作人員為了逃避處罰退還受賄錢款的,不影響受賄罪的認定。

這些拙劣做法使退錢留下了痕迹,反而坐實收錢受賄行為。

退錢是應該的,但是出發點不應該是為了逃避處罰,只有發自內心的懺悔向監察機關承認錯誤,認識深刻,下一步再主動退錢積極退贓,才能酌情從寬處理。

瘋狂串供、統一口徑

被查前,很多人會找其他涉案人員串供,統一口徑,毀滅證據。

有的相約到咖啡館包間、車上等所謂隱蔽安全地點,一起編造“故事”混淆是非,對故事細節逐一綵排演練,細化說辭,確保“天衣無縫”,這些行為給辦案人員帶來極大的工作難度,浪費司法資源。

要知道,串供的故事畢竟不是事實,總有漏出馬腳的情節,甚至出現前後矛盾、“記憶”模糊,一旦暴露認定違反紀律從重處理,非常得不償失。

總結:在國家工作人員問題暴露初期,往往都存在畏罪僥倖對抗審查調查的情況,他們對前途迷茫,對調查恐懼,表現出各種“病急亂投醫”,很多行為低級可笑,破綻百出。有的找大師算卦,有的層層託人花錢找到所謂領導協調,實際大部分遇到了騙子,但隨着調查深入,在法律震懾和政策引導下,大部分人都能坦然面對自己的問題,主動交代所犯錯誤,獲得寬大處理。

作者:御史集錄【6年監察機關辦案經驗】 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