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七步成詩,也不是自願的
ps:本人工程狗一隻,沒有接觸過宣發類的工作,下文是用掰腳趾頭做的推測。
yu7尺寸上比model y大,姿態上完全不是一個風格。除了轎跑suv這名字,及純電的形式。好像yu7和model y並不在一個競爭時空里。

為什麼,瞄着打?
肯定,是值得。能為yu7上市前提供聲量,及能夠yu7上市後提供真實的銷量。
競爭優勢的建立,尤其在消費者直觀的感受中建立競爭優勢。可能需要兩個必要條件。
第一個是:直觀、具體,不抽象,第二個才是:對比。超值,超大杯
直觀,是建立印象的基礎。所以,一般都會拿一個普遍覺得是基準的東西來做比較。而model y就是純電suv目前相對普遍認同的的標的,非汽車業從業者也知道也大概認同的標的。
看數據和事實
銷量坐標:2024 年 model y 在中國賣出 48 萬台,占特斯拉在華銷量的 3/4,是近三年連續霸榜的中型純電 suv 冠軍。
心智坐標:對普通消費者,“買電動車看 model y”成了默認流程;對車評人,它還是續航、能耗、可靠性三大榜單里的“參考線”。
價格坐標:25 – 35 萬元區間,正好是 9 成家庭換車、增購的“甜蜜帶”。一旦在這一區間擊穿 model y,就等於在大眾心裡立住了標杆。
是一個有比較好心理暗示且不跌份的對比對象。

ok,有一個合適的對比對象了,接下來就是怎麼配超大杯了。這個,發布會裡大概說了。
yu7 800 v 高壓、4c&5.2c vs model y 400 v
yu7 rwd 835 km (cltc) > model y rwd 593 km
yu7 max 0–100 km/h 3.23 s ≈ model y performance
yu7 lidar + nvidia thor 700 tops;model y(中國版)仍採用純視覺 + hw4.0。
這個超大杯目前看配得不錯。絕對坐標上:能夠在25~30萬的純電suv市場,成為前幾的選擇項。相對坐標上:讓消費者快速完成“同級價位 = 小米 vs 特斯拉”的二選一,簡化決策路徑。
為什麼瞄着model y打,我粗鄙的認知如上。
及,小米現在全面對標蘋果/特斯拉,全面推進高端化。
那,如果有一天。無論手機還是汽車。開發布會的時候,沒有具體的對比對象,有的話也只有自己的時候。至少留下一兩場經典的、劃時代的發布會的時候。

事情才算真成了,吧。
留個戳,祝好,繼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