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從心學的角度談談謙卦。周易第十五卦,謙卦,地中有山,高大的山峰,俯身於土地下,這麼一幅畫相。有人對我說,這幅畫是表明人應該不顯露自己,向山學習,永遠保持山的謙遜,並說這就是謙卦的真諦,並說謙卦是周易中最好的卦。
我不以為然。從天道上說,裒多益寡,將多餘的、減出來增加寡少的,這的確是可取的,是符合客觀規律的。但在人道上,一味地放下身段,謙遜待人,不就顯得謙字面前唯唯喏喏,這樣周易最好的謙卦、謙德,不要也罷。
謙卦的人道,關鍵是隱逸。隱逸就是出離心,就是超越感,就是山在地下。只有謙之形,沒有隱逸,你就是兢兢業業、謙而又謙的俗人。沒有隱逸氣,沒有出離和超越的心力,你就不會那麼聰明又有活力,那麼感覺敏銳又防患於未然。
王陽明年輕時候,猴精猴精的,很機敏很機警,調皮得很,但長大以後,就像《周易》謙卦的序卦說的,富有盛大的、不可有盈落驕傲的心態,所以大有卦之後是謙卦。成年王陽明的“謙”,不是在官場上 謙虛,是自己干,靠自已感覺,來推行道,這叫做“覺世行道”。
官場的規矩,是講你肯不肯認同領導、上級的。王陽明對這個的處理,就是隱逸,既不鑽營功名利祿,也不拋棄世事雜物,在成為聖賢和隱逸間保持“精警,一生都保持着。而且有了修為之後,精警變成了英敏,把稜角化開了。他常後悔年輕時候圭角未融,有抗厲之氣有了修為以後,就變得謙和了。他的“謙”不是虛弱,他的“謙”是自信。王陽明老年時就像鶴一樣,他瘦,又有肺病,動作也像鶴。他是由猴子變成鶴的這麼一個人,形意拳里有猴形和鶴形,不是謙虛,王陽明從打猴拳開始,以打鶴拳結束,所以叫一猿一鶴。一個人身上總有幾股氣,王陽明是有猴氣,也有鶴氣的。沒有隱逸氣不可能和民間如此融合,也不可能引出“百姓日用即是道”,把百姓日用作為不二法門。與隱逸一而二、二而一的是王陽明終身喜歡遊山玩水,一副閑雲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