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周易》到底講了什麼?怎樣才能看懂《周易》?其實最基礎的便是了解組成《周易》的四個部分,即“卦爻彖象”。今天我們首先來說說“卦”。
一、卦的種類——八經卦與六十四重卦。
八經卦指的就是最原始的八卦,即乾坤兌離,坎巽艮震。六十四重卦就是由這八卦相互重合而成。才組成“屯蒙需訟師”等卦。例如上艮下乾為《大蓄》卦,上乾下艮為《遯》卦等等。從順序上說,肯定是先有八經卦,然後再有六十四重卦,從卦義而言,只有先了解八經卦的意思,才能理解六十四卦的含義。
二、卦的結構——內外卦與上下卦。
前文提及,六十四卦皆由八經卦相重而成。為此,每一卦皆有兩個八經卦組成,組成一卦之後,又可拆分為上下卦與內外卦,例如六十四卦的乾卦為上乾下乾,意思就是內外卦和上下卦均為八經卦中的乾卦。再比如《謙卦》為上坤下艮,也就是上卦為坤,下卦為艮,內卦為艮,外卦為坤。在這裡需要提出的是六十四卦皆以內卦、下卦為主。
三、卦辭。
一般而言,卦辭就是繫於每卦之後的一段話,用以表示此卦代表的含義。例如乾卦卦辭為“元亨利貞”,“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是需卦卦辭。六十四卦每卦都有自己的卦辭,用以代表佔得此卦代表的結果。需要指出,卦辭在不同的地方稱呼不同,有時稱為“彖辭”,有時稱作“繫辭”。在稱為“彖辭”時,主要是從占筮角度而言,也就是卦辭是斷一卦之吉凶的詞語。稱作繫辭,主要是從作者的角度而言,代表此為文王繫於卦之後的詞語。二者均需與《彖傳》和《繫辭傳》相區別開來。
四、卦義。
卦義指的是卦所代表的含義。例如八經卦的卦義為:乾健坤順,兌悅震動,離麗水陷,巽入艮止。六十四卦的卦義:例如屯難,蒙稚,需待,師眾,比輔,蓄聚等等。注意,關於六十四卦的卦義,歷來諸家看法不盡相同,為此,一卦有多義是正常的。舉個例子,在《序卦》和《雜卦》中,每卦的卦義就不相同,例如《序卦》說比是輔的意思,《雜卦》“比樂師憂”,比是樂的意思,但差異不會太大。此外孔子的《彖傳》《大象》對卦都作了發揮,為此,卦的意義都有了很大的發揮。
五、卦象。
卦象指的是聖人畫卦作卦時,取某種物體的象或者事物的象為代表來成卦。正如《易傳》所云,遠取諸物,近取諸神。例如,乾天坤地,兌澤震雷,離火坎水,艮山巽風。又如“乾父坤母,震為長男,坎為中男,艮為少男,巽為長女,離為中女,兌為少女”。還如“乾為首,坤為腹,震為足,坎為耳,兌為口,離為目,巽為股,艮為手”。不得不說,古人的智慧是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和總結的。為什麼這麼說?大家熟知的乾三連、坤六斷、震仰盂、艮覆碗、兌上缺、巽下斷、坎中滿、離中虛,就是從八卦的卦象上作了形象的描繪。如果從他們各自代表的卦象上看,亦是如此。六十四卦同樣,例如日出地上曰晉(進),日入地下曰明夷(傷),水火相濟為既濟,水火不交為未濟等等。
六、卦性。
卦性指的是卦的性質。正所謂“卦有大小”,從吉凶角度而言,有吉卦有凶卦。從陰陽角度看,有陰卦有陽卦。例如六十四卦卦中,謙卦屬於較為吉利的卦,而剝卦、明夷卦則是較凶的卦。從陰陽卦的角度看,一般上經的三十卦為陽卦,下經的三十四卦為陰卦。當然這個觀點一直被各家所詬病。所謂陰卦多陽,陽卦多陰,事實在六十四卦中是很難全部應驗的。
七、卦序。
卦序指的是卦的順序,即六十四卦的順序。也就卦序歌里說的:“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蓄兮履泰否。同人大有謙豫隨,蠱臨觀兮噬嗑賁。剝復無妄大蓄頤,大過坎離三十備。咸恆遯兮及大壯,晉與明夷家人睽。蹇解損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繼。艮漸歸妹豐旅巽,兌渙節兮中孚至。小過既濟兼未濟,是為下經三十四。”《序卦傳》是最早解釋為何這樣排列卦序的,但是後人對卦序則有不同的觀點。後期,我們再作討論。
八、卦位與卦時
卦位指的是卦的方位,卦時指的是卦代表的時辰。卦位其實比較好理解。一般而言,我們按照後天八卦理解就行,震,東方,巽,東南方,離,正南方,坤,西南方,兌,正西方,乾,西北方,坎,正北方,艮,東北方。當然,北宋的邵雍創造了先天八卦圖,與上述不同,即乾正南方,坤,正北方,兌,東南方,離,正東方,震,東北方,巽,西南方,坎,正西方,艮,西北方。從理解《周易》文本的角度而言,我們還是要依照後天八卦圖,即前者所言。
卦時指的是八經卦代表的時間。從一年十二月角度看,坤為十月卦,乾為四月卦,然後按照陰陽消息的變化,例如泰卦為正月卦,否卦為七月卦。從一日的角度看,每卦都代表具體的時辰。卦時主要依據的是漢代的卦氣說。
九、卦變。
應當講,最後解釋卦變,是因為其確實是最難研究的。卦變說始於《彖傳》,其主要有“剛上柔下,剛來柔往”之說,加之後來漢人有對卦和覆卦之說,導致卦變之說眾說紛紜,無一定說。此為較難理解之處。後期我將在講具體卦時一一分析。
以上為《周易》卦的相關知識。如有遺漏,敬請留言。本期分享到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