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頂級汽車賽事在鄭州夏日“狂飆”

【大河財立方 記者 司高妍 實習生 史冰倩 文 朱哲 攝影】引擎轟鳴、風馳電掣、激烈角逐……“太精彩、太刺激啦!以後在鄭州就能看頂級賽車比賽了!”7月1日,一位在鄭州國際賽車場看台上的觀眾向大河財立方記者分享着觀賽的喜悅。

6月30日—7月2日,2023中國超級跑車錦標賽(鄭州站)等頂級汽車賽事在鄭州國際賽車場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頂級賽車手齊聚賽場,逐鹿中原,上演一場夏日的“速度與激情”。

汽車賽事是汽車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而帶動汽車消費、助力汽車產業。在當前河南大力發展汽車產業的背景下,頂級汽車賽事的到來,將給河南汽車產業新增哪些新元素?大河財立方記者進行採訪。

頂級汽車賽事在鄭州“狂飆”

繼2023CDB飄移亞洲杯鄭州站)、“老爺車+超級跑車巡遊”等汽車活動後,鄭州再迎頂級汽車賽事。

6月30日—7月2日,2023中國超級跑車錦標賽(鄭州站)在鄭州國際賽車場舉行。本次賽事由中國汽車摩托車運動聯合會河南省體育局、鄭州市政府主辦,鄭州市體育局、鄭州經開區管委會承辦。此外,銘泰GP KTM X-BOW杯、方程式公開挑戰賽同期上演。

在3項汽車賽事中,中國超級跑車錦標賽關注度較高。該賽事是經國家體育總局和中國汽車摩托車運動聯合會批准,列入年度全國體育競賽計劃及中國汽摩聯賽歷,並且註冊到FIA國際汽聯的賽事,是中國汽車類最高級別賽事。參賽車型涵蓋風靡全球賽壇的GT3、GT4、GTC三大規格,其中,法拉利邁凱倫保時捷奧迪等豪門廠商製造車輛在其比賽中亮相。

3項汽車賽事聚集了來自全球的頂級賽車手,如馬來西亞的陳莉慧、澳門的梁瀚昭北京張國宇等。不難看出,頂級賽事的落戶不僅吸引頂級選手光臨河南,也增加了河南的國際影響力。

其中,2023中國超級跑車錦標賽鄭州站冠軍獲得者梁瀚昭在接受大河財立方記者採訪時表示,第一次來鄭州參賽就深深地感受到河南人的熱情,希望通過這次比賽能夠讓更多的河南人了解賽車運動,同時也希望以後在汽車文化方面與河南加強交流。

發展汽車賽事

賦能河南汽車產業全產業鏈

在汽車界內有一個共識:成為賽車強國,是成為汽車工業強國的必經之路,那麼對於河南來講,頂級汽車賽事落戶鄭州,會為河南汽車產業的發展之路帶來什麼樣的“花火”?

據了解,汽車產業作為河南重點支持的五大優勢產業之一,經過多年發展,產業規模不斷壯大、產品結構持續優化、產業集群度不斷提升。

河南省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河南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2.7%。目前,全省現有規上汽車及零部件企業600餘家,年產整車超過55萬輛,產業規模達到2000億元,汽車製造產業鏈日益完備,擁有鄭州宇通比亞迪、上汽鄭州、東風日產開封奇瑞等汽車整車生產企業;擁有多氟多中航光電遠東傳動等本土骨幹零部件企業;形成了從原材料到核心零部件再到整車的全汽車產業鏈。

汽車運動是促進汽車產業技術發展的重要動力。鄭州經開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活動以汽車賽事為引擎,以汽車後市場提質增效為動力,助推鄭州市以整車企業帶動汽車核心零部件等全產業鏈集聚發展。

格局研究所汽車首席觀察員賈智超認為,汽車賽事是展現汽車力與美最好的舞台,這種汽車文化的推廣,或者說賽車文化、跑車文化的推廣,能夠轉化為巨大的汽車經濟推動力,服務鄭州的二手車、平行進口車和整車銷售等相關的汽車業務板塊。

在賈智超看來,接下來,鄭州還可以通過發揮汽車賽事的媒介作用,讓更多優秀的汽車廠商感受到這座城市對汽車產業的重視,為鄭州引進與汽車產業相關的項目落地而賦能。

打造“汽車城”新IP

服務鄭州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

頂級汽車賽事在鄭州的落地,有望為鄭州打造“汽車城”新IP。

賈智超表示,中國超級跑車錦標賽是目前中國最為頂尖的汽車賽事。此次在中原地區首個標準化國際賽車場舉行,對於鄭州乃至河南的汽車行業以及汽車文化都將具有深遠的促進作用,有利於發揮河南在汽車產業上優勢,提升鄭州城市的影響力,豐富鄭州的城市文化,打造鄭州“汽車城”的新IP形象。

作為單項體育賽事,汽車賽事的舉辦也有利於鄭州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2022年3月,鄭州市出台《鄭州市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實施方案》。該文件指出,打造國際體育賽事名城,積極引進世界高水平單項體育賽事和綜合性運動會。

“體育指標是現在很多城市活力的評價指標之一,所以一定要有以自己城市為名稱的國際賽事,形成品牌,形成賽事IP。”河南省體育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鄭州大學體育學院副教授高海潮認為,體育賽事對區域板塊的發展帶動作用非常明顯。

在高海潮看來,體育賽事對城市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非常大。業內有一個說法,即“大型體育賽事的承辦權,就是城市的發展權”,比如深圳通過成功舉辦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實現了城市版圖外擴;再比如廣州通過成功舉辦亞運會,提升了廣州在亞太地區的城市地位和知名度。

責編:史健 | 審校:李金雨 | 審核:李震 | 監製:萬軍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