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四個月銷量下滑,人民為什麼不需要五菱了?

人民的五菱,現在好像不需要五菱了。

過去兩年,是五菱風光無限的兩年,憑藉著成功的營銷和強大的策略,讓五菱扭轉了低端車的傳統形象,眼看有一種沖向世界的速度,但遺憾的是五菱這種成功並沒有能夠得到延續。

數據顯示,今年1-2月五菱累計批發量只有1.5萬台,市場排名滑落至行業TOP10,相比去年同期宏光MINI EV單車銷量破5萬的宏偉景象,今年已經看不到了。其實五菱的疲憊從去年10月已經開始,A00市場份額被迅速壓縮,宏光MINI EV扛起來的銷量大旗不復存在。

2022年全年,五菱的銷量下滑到了78萬,降幅較大。我們在思考的是,為什麼市場對五菱的依賴度降低了?

對於五菱來說,低價格是促成銷量的關鍵因素,過去幾年五菱從來沒有嘗試過10萬以上的細分市場,甚至主銷車型的定價都在5萬元左右,8萬以上的車型都少之又少。

過去幾年,我們非常需要低價格小車來滿足基本消費需求,尤其是城鄉結合部用車需求非常大,五菱的超前佔有拉滿了市場需求。

以低價吸引市場,就一定會被同樣的低價吸引走,價格不是核心競爭力,低價背後的大規模生產能力才是,對於用戶來說,過去一年電動小車數量增多。

奇瑞長安吉利等企業紛紛入局造小車,這在很大程度上瓜分了五菱的細分市場,尤其是宏光MINI EV的銷量下滑非常明顯。

其實我們必須要知道一點,本身五菱就不是一個擁有向上突進能力的企業,過去幾年的成績是建立在開拓小車市場的基礎上獲得的,但很快大量的企業入局佔有這一細分市場,導致了五菱市場格局的震蕩。

和五菱不同的是,其它企業的產品布局更加合理,比如說吉利,在推出熊貓mini之外,吉利還具有高端車型、合資品牌等等,企業容錯率強,不會因為某個單一市場的失敗而表現出來頹勢。

企業賴以生存的根本是盈利、研發和產品多樣性,才能夠在不斷變動的市場中找到無限的機會。

五菱的問題是雖然擁有龐大的銷量,但盈利能力羸弱、企業抗風險能力弱,背後必然會帶來研發速度慢、技術壁壘不夠強勢的問題,會在未來發展中埋下隱患。

當然,五菱本身就是一個入門乘用車品牌,不需要考慮品牌價值,這是其企業的核心定位,低價是一把雙刃劍,帶來銷量的同時也會讓企業陷入艱難的發展環境中。

五菱的機會從來都不多,只是在過去兩年電動化轉型的過程中抓住了入門小車的機會窗口,完成了一波逆襲和反殺。

從定位上來說,五菱可以持續面對入門市場輸出高性價比車型,利用網絡布局、市場口碑和大規模量產能力, 用最低的價格生產最好的車型,降低單車盈利能力擴大市場規模,做入門市場的領跑者。

其實我們換個角度思考,不是五菱銷量下滑了,而是過去幾年沒有對手的銷售局面讓五菱跑的太快,對於品牌來說這未必是一件好事,讓企業停下來慢跑,也是對企業的一種負責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