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那台法拉利,我花了1488888元。
天壇的祈年殿辦理的交接儀式,北京市市長作為交接儀式的主持人。
迪拜一位王子出到2億美金想買這台車,我說不行。
這輛法拉利已經不屬於我了,是屬於中國人民的。
如果將來有一天中國建立一個改革開放紀念館,我會把這輛車捐給國家。”
說這話的人,名字叫做李曉華。
猛地一聽,好傢夥這人怎麼這麼能吹。
但當你看過這台車的車牌號後,這串數字就為這番話做出了所有的解釋。
1992年,法拉利廠商來中國亞運村舉行售賣活動,與其說是售賣,其實叫“展覽”更為合適。
因為當時的中國相對落後,所以活動現場廠商辦得也特別簡單,根本沒想着能銷售出去一輛車。
他們的計劃是,展覽一下就打道回府。
車展正中央停放的是一台代號為348紅色的法拉利,該車配備3.4LV8發動機,最高時速為281km/h,是當時法拉利最新款的跑車。
展出的幾天里,每天現場看熱鬧的人都能圍上里三層外三層,大家都對這台“夢幻般”的車子產生了強大的好奇心。
畢竟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這樣的豪車就是在電視上也不經常看到。
很快,展覽的時間結束了。
就在工作人員準備撤櫃的時候,一名中國男子站了出來:這輛車我買了,你們開個價!
一時間,所有人的目光都盯上了這名男子,眼神里充滿了震驚。
就連現場的幾位工作人員都表示驚訝。
經過更進一步溝通,工作人員詳細計算了車輛的價格和稅費後,報出了148.8888萬的落地價。
本以為聽到這個價格後,這名男子會知難而退,可讓所有人大跌眼鏡的是,男子居然選擇全款付清,當場拿下了這台法拉利。
這一舉動震住了所有人,而後全場爆發出了沸騰的歡呼聲。
要知道,這個價格相當於當時普通人工資的20000倍,在北京甚至可以直接拿下一套內環的四合院。
在簽署售賣合同的時候,這名男子瀟洒地寫下“李曉華”三個大字,旁邊的法拉利副總裁一臉震驚。
副總裁試探地詢問他為什麼要買這輛車。
李曉華回答得很隨意:收集豪車是我的愛好,看到喜歡的就買了唄!
此刻的他,壓根就沒有想那麼多。
誰知道,法拉利廠商比他還要激動。
幾天後,廠商和北京市政府溝通,在天壇的祈年殿為李曉華舉行了一個隆重的交接儀式。
當時的北京市市長直接作為了交接儀式的主持人。
隨後,李曉華更是拿到了具有歷史意義的京A00001黑底白字車牌,剛好與“中國第一輛法拉利”對上。
誰說中國人買不起豪車?這不是實力打臉嘛!
為了紀念這一刻,法國《費加羅報》記者專門前來採訪。
採訪後刊發了一幅配文照片:
西裝革履的李曉華,手持“大哥大”站在紅色法拉利車前,背景是莊嚴肅穆的天安門城樓。
這張照片意味深長。
他的神秘感更是引發了很多人的好奇,這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買個豪華跑車和買菜一樣?
當了解過他的過往經歷後才發現,李曉華並不簡單。
從鍋爐工、小商販這樣的小角色搖身一變成為億萬富翁乃至曾經的京城首富 ,他只用了10年。
李曉華的發家史,除了“幸運”二字,更多要歸結於他與生俱來的商業天賦。
1951年1月18日,李曉華出生在北京錢糧衚衕的一個普通家庭。
兄弟四個,他排老三。
那個年代的人淳樸是真的淳樸,窮也是真的窮。
燒好的米飯,父母捨不得吃,在鍋里劃一個十字分給四個兒子吃。
老夫妻對付點鍋巴,泡着鹹菜湊合了一頓又一頓。
上學那會兒,李曉華的家離學校約3公里。
為了省錢,他每天堅持步行上下學。
也許是這段經歷,才使成年後的他戀車成癖,喜愛收集各種豪車。
1968年,李曉華跟隨成千上萬的知識青年,來到了北大荒。
在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一干就是8年。
期間,他遇到了一個心愛的女孩。
只可惜,這段感情無疾而終。
女孩出身幹部家庭,而李曉華只是一個底層家庭出身的窮小子。
女方父母竭力反對,兩人被迫分手。
這場戀愛讓李曉華明白了一個道理:沒有物質的愛情就是一盤散沙。
1977年,李曉華回到北京,為了不給家裡增加負擔,他當過鍋爐工、炊事員,嘗試各種工作。
閑暇時間,他開始思考如何賺錢。
與此同時,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祖國大地,下海經商成了時代的潮流。
李曉華跟着做起了服裝生意,但真正改變他人生之路的,是一台冷飲機。
夏季,某天他去廣州進貨,在陳列館中看到了一台美國生產的冷飲機。
只見將常溫的飲品倒入機器里,瞬間就會變得冷冰冰。
這讓李曉華大為震撼。
“夏季炎熱,如果我能把這台機器搞回去,絕對發大財。”
說干就干。
他也不進那些時髦的T恤和牛仔褲了,直接詢問櫃檯小姐,冷飲機怎麼賣。
櫃檯小姐說3600元,但這是樣品,不賣。
如果是一般人可能也就算了,但李曉華不肯放棄。
又是請商場經理吃飯又是買煙相送的,愣是把樣品機搞到了手。
就這樣,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
李曉華將冷飲機運到了北戴河海濱最繁華的中海處擺攤。
不出所料,生意異常火爆:
2角一杯的飲料,拋去成本和街道分成,讓他在這個夏天賺了十幾萬。
李曉華的眼光不止於此。
他心裡清楚,冷飲機只是一時能夠賺取暴利,過不了多久就會引來許多人模仿。
與其等着供不應求變成供過於求,倒不如及時抽身做其他買賣。
次年,他又從南方淘到了寶,帶回當時少見的港台武俠、槍戰錄像片。
隨後,他便以河北第一家錄像廳的名號,將門店開得紅紅火火。
不過短短几年,他就從窮小子搖身一變成了“百萬富翁”。
在那個年代,萬元戶都是相當了得的人家,更何況是百萬元戶。
但李曉華是一個很有野心的人。
對於強者來說,野心就是最大的力量和資本。
恰逢其時,有一朋友對他說,要做大生意,應該出國學習,說不定會有不一樣的商機借鑒。
換了其他人可能笑笑就過去了,但李曉華不同,他把朋友的話放在了心上。
1985年,34歲的李曉華告別嬌妻幼子前往日本。
為了深入探究日本的經營管理,他在學院學習的同時,還去體驗底層工作。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他發現國產的一款名為“章光101”的生髮水在日本很吃香。
這款藥水在國內不過幾十元,可到了日本價格竟然翻了足足十倍。
就這樣你還想買都買不到,因為沒有正常的購買渠道。
當時北京甚至出現了日本來的“毛髮再生觀光團”,只為來中國購買一瓶“章光101”。
因此,當時北京街頭很流行一句話:“登長城、吃烤鴨、治禿子。”
這讓李曉華又一次嗅到了商機。
通過一番運作,成功拿下了日本代理權。
這款神奇的產品,也讓李曉華在日本一戰成名。
賣到後來,不僅李曉華的名字在日本幾乎和“101魔水”畫上等號,他還得到了日本首相海部俊樹的接見。
日本首相海部俊樹對他讚不絕口,稱他是“中國最優秀和最有智慧的企業家”。
憑藉這個產品,李曉華資產快速達到了一個億,成為中國第一個億萬富翁。
要知道,那可是在80年代中期!
成為億萬富翁後,李曉華並沒有停下前行的腳步。
1989年夏,他從日本前往香港,發現香港人普遍對未來悲觀。
大批有錢人計划著移民,出售舊樓的廣告隨處可見。
香港地價因此狂跌,人心惶惶沒人敢接盤。
可以說,誰都不看好香港的樓市。
但李曉華卻認為中國的經濟一定會持續提升,在短暫的風雨後必然迎來晴空。
於是,他開始大量收購跌價的樓盤,等待回升的機會。
事實再次證明了李曉華的眼光。
一年不到,隨着地產的價值飆升,李曉華又狠狠賺了一筆。
這個時候,他的公司遍布中國、歐美、日本等多個國家,生意可以說是越做越大,直接飆升全國首富。
在巔峰時刻,李曉華將中國的第一輛法拉利收入了麾下。
因為這件事在當時帶來的反差感太強烈,鋪天蓋地的報道讓李曉華和他的法拉利火遍全球。
很多到訪中國的外國領導人都想一睹這位車主的芳容,更是紛紛在這台法拉利上簽名。
截至目前,這輛車上有62位總統的親筆簽名。
也就是說,這輛法拉利的價值,已經遠遠超過了本身。
後來據李曉華自稱,迪拜一位王子想出2億美金收購這輛車,被他直接拒絕了。
也就是文章開頭的一幕。
“這輛車的意義非凡,我堅決不賣,等我老了我就把它捐了。”
成功了自然不忘記回饋社會。
1992年拿下法拉利的沒多久,他為希望工程捐款200萬元,在北京平谷山區建起現代化綜合學校——以“曉華學校”命名;
1993年,他出資36萬元負擔河北省貧困地區1000名失學兒童重返校園,還捐資100萬元在北京市崇文區小學設立“優秀教師獎勵基金”;
1994年,他為母校北京22中捐款200萬元用於改善辦學條件,以回報母校的培育之恩;
1995年,他向黑龍江省教委捐款200萬元,其中100萬元在綏化市建一所“曉華中學”,另100萬元在他曾經生活過的北大荒建立了“黑土地教育基金”;
1996年雲南地震後,他捐資50萬元在雲南最困難的祿勸地區建立了一所綜合學校,為少數民族學生提供重新就讀的機會……
因為頻繁參與慈善,他被中華慈善總會授予榮譽會長稱號。
在國際上引發巨大關注後,他更是獲得聯合國科學與和平周組委會頒發的“世界和平使者”稱號,成為獲此殊榮的唯一中國人。
1996年3月1日,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發起提議,決定將一顆國際永久編號為3556的小行星命名為“李曉華星”。
毫無疑問,這是對李曉華的高度認可。
2023年10月,李曉華以135億人民幣財富位列《2023年·胡潤百富榜》第427名。
在我們的傳統觀念里,很少有人能做到有錢並且處處受人尊敬的,但李曉華卻做到了。
俗話說:“聰明是一種天賦,善良是一種選擇”。
李曉華過人的天賦和精彩的人生經歷讓人欽佩,那顆善良的心更值得人稱頌。
或許,這才叫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