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開始的電動化高滲透率和碳排政策,在逼迫着歐美車企快速行動。在戴姆勒7月發布自己的電動汽車戰略報告(200GWh和8個電池工廠)之後,戴姆勒又宣布自己也要定義標準電芯和準備自己的Giga Factory。除了尋找合作夥伴一起生產電芯,戴姆勒還在9月作為第三合作夥伴加入了Stellantis和道達爾合資汽車電池公司(ACC),取得1/3的股權。
圖1 2021年7月份戴姆勒首席明確確認要找合作夥伴生產電芯
圖2 奔馳加入了Stellantis和道達爾,三方一起操盤ACC
一、 ACC的情況
目前的形勢推動着德法兩國政府,在不斷用激勵措施推進自己的電池企業落地。ACC成立於 2020 年 9 月,原來的目標是投資50億歐元,到 2030 年建立兩個電池超級工廠,年總產量為 48 GWh(德國和法國各一個)。隨着梅賽德斯-奔馳的入伙,ACC一下子有了底氣,計劃總投資超過 70億歐元,打算到2030 年生產至少 120 GWh 的電池。
從時間線來看,原來Stellantis是期望讓ACC在2023年底開始量產,這次奔馳的加入,也就是預計後續增加的產能是留給奔馳的。說到底也是找了一個暫時的方案來合作。
圖3 現在兩家車企在扶持ACC
這種模式和大眾、寶馬和Volvo在Northvolt上面的策略很相似。如下圖所示,歐洲車企在這一輪電氣化方面也是合縱連橫。Northvolt工廠生產開始從2021年開始啟動,2023年開始向大眾汽車交付。然後沃爾沃汽車加入,和Northvolt成立合資公司,面向未來有50GWh的年產能(Northvolt的之前工廠產能的15GWh被沃爾沃需求吃掉了)。加上Northvolt和寶馬簽署的20億歐元的電池供應合同,Northvolt有三家最重要的客戶來支持建立電池的生產。
圖4 Northvolt在股權和產能方面接受了三家車企的加持
備註:我很好奇,寧德時代會不會拿專利訴求往Northvolt和ACC上面扣,接下來要看全球專利的競爭情況了,中國帶頭大哥能不能在全球範圍內通過知識產權摁死歐洲全村人的希望。
二、歐洲人的計劃
在美國出來搞電動汽車激勵之前,歐洲人已經開始一輪動力電池的推動——打算在2030年改變自己的局面,至少實現在歐洲範圍內的自給自足,並在2030年實現全球31%的供應範圍。
備註:這個估計是全球範圍內的產能2.262TWh,歐洲要佔812GWh
圖5 歐洲對於歐洲本土的電池產能的需求規劃
在這個規劃里,其實主要還是圍繞車企能吃下來的數量。當然這裡還是自說自話的成分多一些。我個人的看法是,歐洲能阻止中國電池供應鏈的做法,一是自己去找礦,一是推動歐洲的材料和工藝生產,然後用碳足跡的方式來跟蹤電池的碳足跡(追溯上游)然後以這個作為新一代的貿易壁壘。
所以如下圖所示,我們看到車企已經開始意識到建立自己所掌控的電池供應(入股和合資兩種方式)是接下來掌控原材料的唯一方法,這已經離開了傳統採購電池的範疇,而且還有一個因素是自己電芯標準化的訴求,也需要一個抓手。
圖6 歐洲車企和電池企業的規劃
小結:我們姑且看着吧,我對於將來直接出口歐洲電動汽車整車的路徑是表示悲觀的,這條路不管是特斯拉還是名爵、小鵬、蔚來和比亞迪,在2023-2024年左右是肯定要被攔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