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消息,據美國知名科技媒體The Information報道,滴滴出行正在制定計划上市計劃,預計在今年夏天赴美上市。值得注意的是,滴滴還準備在其主體IPO後一兩年內,剝離社區團購業務“橙心優選”,然後將其單獨上市。
進入2021年後,滴滴上市的消息就一直在坊間流傳。有意思的是,先前幾個月里,傳聞中的滴滴上市地點皆為港交所,但進入4月份後,這些傳聞更多指向了美股市場。
4月初,路透社就曾報道,滴滴計劃在月內秘密提交赴美上市申請,計劃最早7月上市。此前,一位知情人士也向媒體表示,普華永道的審計團隊已在1月份入駐滴滴,滴滴IPO有望年內進行,計劃以1000億美元的估值,籌集約100億美元的資金。
對於傳言中的滴滴上市地點從香港變成美國,有業內人士認為,或許是因為滴滴在港交所碰壁,所以才選擇赴美上市。但是不管怎麼說,滴滴上市對於多方來說都是期待已久的事情。
7年巨虧500億,滴滴是如何活過燒錢大戰的?
2012年,支付寶B2C事業部副總經理程維從阿里巴巴離職,創辦了小桔科技,這也就是後來的滴滴出行。2016年,滴滴出行成為國內最大的打車軟件平台。時至今日,滴滴所制霸的已然不只是網約車戰場——它成為了國內出行領域名副其實的霸主。
據媒體報道,自2017年開始,滴滴在出行領域的市場份額超過了90%,旗下的出行業務從兩輪到四輪,涵蓋了網約車、順風車、專車、外賣配送、物流、貨運等方面。
為了搶佔市場,滴滴從成立至今極度依賴“燒錢”打法。而不斷的燒錢帶來的便是巨額虧損,有媒體報道,截至2019年底滴滴共計虧損超過500億元,其中2018年一年就虧損了110億元。
成立7年,虧損7年,為何這家企業還能一直運營下去?
滴滴的續命秘訣便是資金量巨大的“外部輸血”。企查查數據顯示,滴滴在這九年間拿到了招商銀行、阿里巴巴、騰訊投資、蘋果、軟銀、淡馬錫等四十多家國內外投資機構的戰略投資,累計金額超過200億美元,摺合人民幣超過1200億元。可以說,如果不是一直有外部輸血,滴滴的燒錢打法不會這麼順利。
到了2020年,滴滴的核心主業似乎迎來了轉機。滴滴總裁柳青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突然宣布滴滴的網約車業務已經有了點薄利。這個消息當時讓許多業內人士以及投資者都有些興奮,似乎行業開始賺錢了,真正的春天來了。
可表面的光鮮亮麗並不能掩蓋更深層的問題,滴滴依然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迎來美團、高德、哈啰“圍剿”,深陷泥潭的滴滴仍需苦戰
早在2017年就佔據了出行領域90%市場的滴滴,卻一直沒有實現整體盈利,而且隨着時間的推進,滴滴的出行業務各個方面都受到了挑戰。
2018年,因為連續的兩起安全事故,滴滴順風車在各方壓力下宣布無限期下線整改,這也讓滴滴徹底告別了原本在順風車業務里的領導地位。下線前的順風車還是滴滴旗下少數能夠賺錢的業務之一,據媒體報道,滴滴順風車在2017年成交額接近200億人民幣,凈利潤近9億元。
趁着滴滴順風車下線的空當,哈啰出行、嘀嗒出行、曹操出行等出行領域的新老玩家紛紛湧入順風車市場。其中專營順風車業務的嘀嗒出行乘勢而上,拿出10億補貼計劃,迅速積累了大量用戶,其在2019年以66.5%的份額坐上了順風車市場的頭把交椅。目前哈啰出行與嘀嗒出行都遞交了招股書,都將是與滴滴爭奪“出行第一股”的強力對手。
不只是順風車,滴滴在出行領域的其他業務也在不斷受到挑戰。
2017年,高德與美團藉助平台的流量優勢,開始整合其他打車平台,大大降低了網約車的入門門檻,讓那些擁有龐大運力的本地出租車公司能夠更快速地完成轉型,可以預見的是,滴滴未來將會面臨更多強力對手的競爭。
不僅如此,還有一汽、東風、長安共同出資成立的T3出行、長城汽車旗下的歐了出行、上汽集團旗下的享道出行等新老出行品牌,它們為了搶佔市場,選擇與美團、高德合作,通過這兩個平台接單,大大降低了平台運營成本。
四輪業務陷入泥潭的同時,滴滴旗下兩輪業務青桔單車也不太好過。從2018年到現在,青桔單車、美團單車、哈啰單車仍在共享單車領域廝殺,其中青桔單車剛完成6億美元的融資,哈啰出行準備赴美上市,美團單車背靠美團集團,滴滴想要從中脫穎而出,勢必要經歷一番苦戰。
造車、貨運、社區團購,擴大的商業版圖能讓滴滴“止血”嗎?
雖然滴滴出行總裁柳青曾表示,國內網約車市場還有“巨大的增長空間”,但無論是從市場還是其他方面來說,滴滴在出行領域的想象空間都非常有限。為了“止血”減少損失,滴滴選擇了開源節流、尋找新增長點的策略。
開源方面,滴滴不再堅持輕資產的模式,而且選擇自己拿下汽車租賃這份蛋糕,滴滴設立了租車交付中心、還在2019年聯合比亞迪推出了定製版網約車D1,自此之後滴滴司機能夠直接從平台購買車輛。
不僅如此,滴滴還盯上了下沉市場,推出了花小豬打車,依舊是滴滴慣用的燒錢打法,但是過快的擴張速度也讓花小豬受到多方質疑。在今年的一次交通運輸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孫文劍表示,雙合規完成率最低的是花小豬,它也是唯一一個合規率低於20%的平台。
除了繼續發力出行領域外,滴滴也做過許多跨領域的嘗試。
滴滴在2016年就開始籌備自動駕駛技術,2018年宣布與北汽、吉利等31家車企成立了“洪流聯盟”,到了今年4月初,滴滴正式宣布加入造車的隊伍中。除此之外,滴滴在2020年5月上線了滴滴貨運,瞄準同城貨運賽道發力,一個月後又推出了社區團購平台橙心優選。
為了節流,程維在2019年的時候宣布滴滴“準備過冬”,一次性裁員15%,人數超過2000。值得注意的是,滴滴司機與乘客的補貼也在不斷減少。
就現在來說,滴滴最大的問題在於核心業務能否真正持續盈利。但削減運營成本帶來的增量始終是有限的,開源節流能否為滴滴帶來更長遠、更持久的盈利,還是個未知數。
儘管滴滴的“過冬”策略帶來了一定的成果,但比較尷尬的是,無論是造車,還是同城貨運、社區團購、花小豬平台,都需要持續不斷的資金支持,在這種情況下,滴滴上市尋求二級市場資金支持看起來更像是不得已而為之。
對於需要大量資金支持的滴滴來說,赴美上市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相比港股市場,美股市場容量更大、資金更為充裕,而且上市規則更加清晰、節奏更容易把控,能夠為滴滴帶來更多支持。滴滴的上市之路或許將充滿變數,但是對於眾多等待多年的投資方來說,持續虧損的滴滴能否成功破局,才是他們所關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