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知乎上有個提問: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現在不報,時候未到。這既是佛教思想的精髓所在,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之一。它意在奉勸人們要分清善惡,始終保持一種為善之心,多做善事,少做或不做惡事,否則,你將會得到因果報應的。然而,現實生活中這種因果報應關係真的存在嗎?為什麼我們身邊那麼多的人干盡壞事,卻活得好好的,甚至比一般人活得更好,而沒有得到應有的報應呢?而那些心地善良、一心為善的人卻窮困潦倒,得不到應有的福報呢?這到底是為什麼?因果報應真的存在嗎?有的話,又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我對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種因果關係的存在是深信不疑的,還有一句話說的是,天作孽尤可為,自作孽不可活,出來混早晚是要還的。
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凡塵俗世之中,從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人類的修行來說,應一切以從善為本,積善眾多者福必至,積惡眾多者禍必行。
我的母親修禪行善,有好的東西樂意布施,自己卻過得很勤儉樸素,對他人有困難樂於幫助,對自己顯得有點摳門。遇到路上乞討的人,都願意幫助下。有時候,我告訴她,有好多的人是裝要飯的,不應該或不值得去幫助。她說,只要你送去的錢出於自己的善心就可以了,一切在於自己的感受如何,至於那接受的人是怎麼樣,那是他的問題。
對於這件事,我有時也想不通,現在慢慢長大起來,才漸漸領悟到其中的道理。人生是一場修行,重在於修自己的心,會遇有各種各樣的考驗和歷練,得失成敗、榮辱浮沉,愛恨情仇、悲歡冷暖等等,就連幫助乞丐也是在修心,修的一顆行善好施的心,一顆寬容博愛的心。
當今社會,的確是有很多時候,我們所期待的善惡因果,沒有來得及時,也為社會上的一些假象所迷惑和不解,總覺得壞人總是有好報,好人沒有得福報,這個世界和社會到底是出什麼問題了?難道我們所有的善良堅持都不對了嗎?真的是這個世界和社會污染了善良,還是惡人永遠控制了世界和社會?
人在做,天在看,善惡有報終有時。我一直堅信這個道理,雖然有很多時候,善惡之因果報應不一定會馬上就見效,行善者未必馬上得福,作惡者沒有馬上受懲。對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理解的,生命是上天的恩賜,也是命運的安排。每個人出生,本身都有帶有一定的福分,每從善一件增之,從惡一件減之,每天修行歷練,一天天量積累到一定程度,必然會發生質的變化,這需要一個慢慢積累發酵的過程。
人性本善或者本惡,從古至今,眾說不一。其實無論是善是惡,哪個為人生之初始,都不是太重要。最重要是在出行之後,一路你的所作所為,你的所言所行,決定了你的最終結果。多行善者,日積月累,必有好報。多作惡者,日削福月減壽,必得懲戒。也許,我們所期待看到的因果,都已經在路上。
我們既然有機會來此世間走一遭,從生到死的修行過程,一切言行舉止都應向善而行,讓善德積累更多,讓福分恩澤自己和親人。反之,如一心向惡而行,慢慢消化削減自己的福分,漸漸成零,最後變為負數的時候,那麼你的報應和懲戒就來了。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多行善事,積德積福,既為自己,也為後人。
祝福每個人都有德有福,安享人生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