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禮禪師,一心悟性!禪師:別拜我的事迹,拜你的內心

2022年10月31日23:24:04 佛學 1484

親愛的各位讀者粉絲朋友,大家好,我是小小一介熱愛寫作的普通創作者。從過去至今,感恩各位每日的悉心拜讀。過去數載,寥寥陋文,皆以古今中外名僧大德之人物誌為主體,以此弘揚殊勝的大德事迹,令大德之佛性能夠令你我心中升起一片凈土。說實話,承蒙大家厚愛,這一番創作,大家愛看,又與自身內心信念相合。我始終認為,只有弘揚出去什麼,自己的內心才會真正得到什麼。這也成了我這一階段在寫作之上的心中信念。

頂禮禪師,一心悟性!禪師:別拜我的事迹,拜你的內心 - 天天要聞

如此一來,弘揚禪師之一生風骨,或許寫多了也會令自己心生蓮花,更能引得讀者產生共鳴。一切就如現實與理想完美融合一般,得了閱讀量,又“弘了法”


也在此刻,我也暗暗決心,未來數千陋文,猶如萬千大德齊聚,成了未來的寫作計劃。


甚至覺得,不久的將來,耳濡目染之下,內心的凡塵習性或許真的可以慢慢消逝,或許,一念之間,即能真的成就禪師風骨。達至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頓悟之境。這反倒成了屬於我自身的一場修心之旅了。那時,我曾想,怪不得很多大家都說,寫作本身就是一場心靈療愈之法。何況,我又是喜歡寫這一眾名僧大德,以此頂禮的內容。那豈不是療愈的夠徹底了。


然而,縱使萬千大德來相助,一場境遇竟徹底將我天真的想法及所有的計劃一朝化為了泡影。


與其說是境遇,倒不如說是一場突如其來的驚嚇。


前段時間的一天,與往常一樣,我下了班,接完孩子,空閑的時間裡。正寫着一篇陋文,準備今晚發出來。這時的我還在一邊參考着素材,一邊口口讚歎,內心心生蓮花。感嘆今天所要書寫的古今大德之事迹實在令人無比殊勝,更為這大德的錚錚風骨,寥寥真言所鼓舞。


在這一瞬間,好似所有這一天的繁雜都已經消逝乾淨了。這一瞬間,我好似和素材中的高僧產生了共鳴,心中的信念又多了一分。這一瞬間,又讓我覺得,真是歲月靜好,外界顯然無法再驚擾到我半分了。


怎想知,一記噩耗,從天而降,突如其來的電話鈴聲就像一塊巨石就這麼直接往我所認定的波瀾不驚的內心落了下來。

頂禮禪師,一心悟性!禪師:別拜我的事迹,拜你的內心 - 天天要聞

父親打來電話,說祖父突發疾病,在家裡手腳又開始無故抽搐,這一次竟抽的無法停止。因為,在我很小的時候,祖父曾經動過一次腦部手術,痊癒之後。醫生說,往後的生活,可能會產生神經抽搐的情況,持續一會兒就會停了,不會有什麼生命的危險,只需終生服藥就行。


然而,這一次,顯然抽搐的時間有些長了,甚至連說話走路都無法進行。這一下,所有人都慌了,第一反應立即想到了腦中風。


隨即,正在家裡的二叔,緊急送了醫院。偏偏這個時候,恰逢特殊情況,醫院只讓一人陪護,家屬更不能探望。


這一下,整整15天。


而我的心境竟卻在這時有了轉變。除了干著急之外,內心的一些信念竟然也在一點點崩塌。


有句話常說,生老病死,人之常情,人生無常,各有天命。然而,這句話卻沒有道盡一切真意:我們一直聽說的皆是別人家的人生無常,聽來有些唏噓,有些感嘆,但下一刻皆成了別人家的俗世,只得來一句安慰。


或許,世間之人縱使相隔近在咫尺,卻真的無法感同身受,直到你當下經歷。

頂禮禪師,一心悟性!禪師:別拜我的事迹,拜你的內心 - 天天要聞

就像我兒時看一本《活着》,無法相信如此人間疾苦會在一人身上展現,沉浸其中,我會壓抑無奈,但合上書。自己的世界,還是歲月靜好好。


這一切,又像很多人兒時看周星馳的電影《喜劇之王》。會忍俊不禁,這就是一部喜劇。而現在,竟都成了劇中人。


就如我這一刻,上一秒,我萬分膜拜高僧之修行,縱使無數極致苦難集於一身,卻能信念堅如磐石,一朝成佛,寥寥真言,可謂字字珠璣,引人發省。殊勝神奇經歷更是令你我眾生萬般歡喜。


“世間苦難到來,想想這些高僧之言,膜拜弘揚這些大德,那世間還有什麼疾苦呢?”此時的我天真地以為,我修的應該還不錯,都弘揚了這麼多大德殊勝之跡了,可謂福報滿滿。


耳濡目染這麼久,區區人生無常,一念定能得高僧妙法共鳴,一念生清凈吧。就如禪僧有言:世間萬般磨難,一句阿彌陀佛足矣。可謂萬般殊勝。


可當下的我,經歷這親人無常之事,卻會如此驚慌失措,回看寥寥過去之文,都是我一字一句由心書寫,當時心中喜悅竟在此時蕩然無存,連看都看不進去了。縱使一句句阿彌陀佛言誦,渴望得來清凈。卻得來心中一念:阿彌陀佛定不下你的心。


隨着,二叔傳來時而緩解,時而又嚴重的祖父之況時,內心也是心如亂麻。可見,在未知面前,所有心中萬法諸佛好似都被恐懼吞沒。什麼佛性之光在此可謂黯淡無光。


“嗯,佛法度不了無常,殊勝高僧之神跡成不了信心。”


而最終定我心的更是那主治醫生那寥寥一言:“CT檢查沒有腦部病變,放心吧,你父親是擅自停葯了吧,要終生服藥,不能停。不然,一旦神經出現波動,就控制不了了。”


一切塵埃落定,原來是祖父覺得好得差不多了,在一定時間裡擅自減少藥量了。


事情過去許久,我內心信念也算是徹底崩塌了,自知修得實在太差了,不明到底為何。還是被無常所縛。甚至引得同修之人告誡:“你弘了那麼久的活佛,活佛的真言,你是一句也沒記在心裡啊。”


“無常之事無法改變,但心可以安定面對。那時,你不是常掛嘴邊么?”


直到,想起當代一位苦行之僧所言,一切猶如柳暗花明。


你以為頂禮膜拜萬千神佛,就能一念成佛了?萬千諸佛固然殊勝,但那不是你的佛法,不是你的內心,更不是你的事迹。


就如這芸芸眾生,頂禮膜拜各大高僧,尋訪千山萬水,四處奔波,只為面見名師大德。弘揚名師神跡,更願能如師般一朝成佛。


可眾生不曾想想,這世間哪有什麼一蹴而就的頓悟,哪有什麼本來無一物,只有日日夜夜的時時勤拂拭罷了。


這禪僧,即是虛雲老和尚。

頂禮禪師,一心悟性!禪師:別拜我的事迹,拜你的內心 - 天天要聞

對啊,我們看到的都是各大德的神奇成佛殊勝之跡,心生歡喜,猶如閱覽一番,就如經歷了高僧一生。卻全然忘記了一眾高僧,日復一日,無論嚴寒酷暑,人生苦喜,身穿破衣,食不果腹,甚至命在旦夕之下的那一句句,連綿不絕,聲聲不斷的“阿彌陀佛”。


佛法永遠不是用來臨時抱佛腳的殊勝神通,沒有人生日常世俗下的觀照自心,哪有那極致苦難下的一朝頓悟呢?


“別再拜我的事迹,弘我的佛法,眾生應當拜自己的內心,找到屬於自己的佛法。”


從今往後,一番決定就此在我心中升起。感恩粉絲讀者。往後餘生,將會以自身感悟與各位一起學習。高僧人物傳或許將不再更新,承蒙厚愛。

佛學分類資訊推薦

一個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認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聞

一個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認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說過,智慧不可傳。在佛陀看來,這塵世間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對於那些悟性不夠的人,哪怕你傾囊相授,也只能是對牛彈琴,毫無作用。對此,不少人都疑惑,人與人之間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極大嗎?很遺憾地說,人與人之間的悟性、認知差距,比人與哈士奇之間的物種差距還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聞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這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節日,許多地方都會舉行相應的慶祝活動。然而,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卻讓人對這一天降雨產生了恐懼。那麼,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處呢?四月初八浴佛節的由來四月初八浴佛節,又稱佛誕日,是佛教的重要節日之一。
這個“寶”要趕快找到? - 天天要聞

這個“寶”要趕快找到?

緣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歡迎收看《妙志禪悟》,我是妙志。本期視頻給大家帶來的內容是:這個"寶"要趕快找到?接下來請花幾分鐘時間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寶",就是指每個人覺醒之後的心靈的力量。但這心靈的力量裡面又是無我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
想不到葫蘆島還藏着一座寶寺,建築錯落有致,佛法景緻富有禪意 - 天天要聞

想不到葫蘆島還藏着一座寶寺,建築錯落有致,佛法景緻富有禪意

何為明性?明性既明心見性,在佛教當中的意思是真心顯露出來而測地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可以理解為,明性即為本我!我們常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種,如果連自己的本來面目都不知道,又該如何認識這個世界呢。也許只有認識本我,才能夠又勇氣面對一切苦難。
四月四“菩薩生日”不一般“百年難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樣 - 天天要聞

四月四“菩薩生日”不一般“百年難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樣

頭兒,四月四到了,俺們東北的人都知道這一天,有個特殊的名字,叫“菩薩生日”。你信不信,這可是百年難遇的大吉日呢!咱們來看看,這個菩薩生日有啥不一樣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評論區留下一句:“一順百順,菩薩保佑”,為自己、為孩子、為全家接福納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後遁入空門,還有1人當了居士 - 天天要聞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後遁入空門,還有1人當了居士

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此文僅在今日頭條發布,任何平台不得搬運,搬運必究“信仰”一詞最早便是源於佛教經典之中,佛典中所闡述的"信仰"乃是對於天地萬物以及祖先的尊敬與景仰,這兩者的有機融合便構成了我們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義。
中國那麼多寺廟,為什麼他們家那麼好看 - 天天要聞

中國那麼多寺廟,為什麼他們家那麼好看

很多人都把靜安寺稱為“中國最貴的寺廟”,因為它地處在上海最繁華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邊更是車水馬龍,鄰邊也多是商場和寫字高樓。來寺廟的信眾更是數不勝數。它為什麼會在這?經歷了什麼?又為什麼強調要造得金碧輝煌?
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前拒絕吃藥,將遺囑和後事托與妙蓮法師 - 天天要聞

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前拒絕吃藥,將遺囑和後事托與妙蓮法師

關於“天才”的傳聞,從古至今從未有過停歇,似乎每個時代都會湧現出那麼幾個天賦異稟的能人,展現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對普通人而言,德、智、體、美、勞,一生能精通於幾樣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難於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這些都是彈指間就熟練掌握的技巧。
提升認知,堅定信念,才會開始真修 - 天天要聞

提升認知,堅定信念,才會開始真修

一門深入,長時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識,提升認知。正確的認知,幫助我們少走彎路。才能堅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紹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識,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個中派的情況等等。這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