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百歲老僧,一聲佛號,一生誦念!眾生:他是真正的獨身活佛

2022年10月14日15:13:05 佛學 1269

這位百歲老僧,不識字,不懂經文,可謂萬般殊勝,一聲佛號,一生念誦,竟是整整92年。一生行坐住卧,修行之舉道盡禪僧真正本色。然而,他的一生卻是無人問津,更無人認真向他發心學習,和尚在世時,每每有人提起這位禪僧,總是寥寥一句:他只是一位普通和尚,是個不識字的普通農民。可就是這麼一位普通農僧,僅六字真言,聲聲佛號,一言一行竟訴盡了世間真正的長壽之道,人生智慧,可謂聖賢應化。也難怪,了悟其中的芸芸眾生不禁感嘆:世間竟有這麼一位普通僧,一直在度眾生,眾生卻不知。他是名副其實的獨身活佛。

中國百歲老僧,一聲佛號,一生誦念!眾生:他是真正的獨身活佛 - 天天要聞

他即是平凡普通而又傳奇殊勝的海賢老和尚。


老規矩,讓我們走入海賢法師的修行人生,了悟他平凡普通下的至善真性。更了知他向你我訴盡的人生長壽智慧之言。


晚清光緒二十六年八月十九日,豫南唐河縣少拜寺鎮,一名男孩呱呱墜地,給世間增添了些許新生的希望與歡樂。


然而,他的出生或許本是一件不幸,可謂生不逢時。又或許是早已命中注定的命數,只待歸位。


只不過,當下之時,男孩不僅沒有口含金湯匙的優越,甚至連安身活着都成了奢侈。示現在男孩眼前的世界儘是灰暗與苦難。此時,正是亂世當道,百姓民不聊生,可謂哀鴻遍野。


在這樣的亂世時代下,原本詩書禮經,識字讀書的願景就這麼化為了泡影,這位男孩看來註定是識不了幾個字了。未來的人生也一眼望到了頭。


別說識字讀書,隨着時代的變遷能夠吃一頓飽飯,有個手藝活下來已屬萬幸。這一切看來,這位男孩必定在亂世洪流下惶惶了度一生了。


同樣的窮苦孩子們已經早早步入世間,體悟萬般塵世動亂,以求安身立命。


而男孩的人生有了一些不一樣。


殊不知,萬般苦難之下總會有那麼一絲希望與因緣。男孩的母親一生茹素念佛,在苦難之下有了一片信仰。母親參禪禮佛的清凈之心倒是熏陶着男孩的整個童年。這喃喃佛音,一聲聲佛號猶如蓮花之種就此在男孩心中紮下了根。


如此一來,倒是如內在自性療愈了亂世之苦一般,造就了男孩淳樸善良的殊勝性格,更造就了他極致殊勝的孝心。


這番孝心竟讓鄰里之間也大為讚歎:“如此亂世之下,竟還能留得這般淳樸心,實在難得了。”

中國百歲老僧,一聲佛號,一生誦念!眾生:他是真正的獨身活佛 - 天天要聞

誰也不曾想到,這份難得的淳樸心,這一留,就是一輩子。如果說,留得這份心,不求飛黃騰達,與母親念經誦佛,守得幾畝良田,能夠安心活着,也算是安身立命了。


怎料到,人生無常,上天之命誰也無法抗衡,竟這樣毫不留情的早早降下了劫難,猶如給予男孩這一生必要歷經的考驗。一道晴天霹靂轟然落下。


男孩在安定佛音中成長,已是匆匆12年。這一年,父親突然亡故。這自然為本是窮苦的男孩一家雪上加了霜。


往後餘生,男孩僅能盡了孝心,與母親相依為命,挑起家庭重擔。這或許是冥冥中註定的因果,只在此刻令男孩能擔盡世俗之責,負盡仁孝。心中的那顆蓮花種子也好似在這一刻生根發芽,只等着哪一天心生蓮花。


這一天,如期而至......猶如因果下的宿命。


漸漸長大成人,已是民國9年。蓮花之芽綻然開放,一番決定在男孩心中油然而生,令母親也倍感吃驚。


“我想要出家。”一切毅然決然,堅若磐石。


母親也知道,這已是孩子屬於自己的宿命,這孩子生不逢時之下,早已盡了一片孝心。自己為其種了佛因,這佛果必要孩子自己去領受了。母親僅是寥寥一句,少了一些不舍,多了一些歡喜:去吧,阿彌陀佛。這也許也是男孩母親心中的夙願,需要孩子去延續吧。


隨即,告別了母親,男孩前往桐柏山太白頂雲台禪寺,正式皈依傳戒老和尚,取法號海賢。如此一來,了卻了世俗,海賢的漫漫修行路在此拉開了帷幕。


然而,海賢和尚的修行路,修行之法卻是如此特別。沒有高僧大德的傳奇歷程,沒有萬人頂禮的歡喜追隨,沒有建寺安僧的不凡壯舉,更沒有萬千殊榮一身的榮譽。連周圍的民眾都會心生疑惑:“海賢和尚,他是個普通人啊,有啥好頂禮的。”

中國百歲老僧,一聲佛號,一生誦念!眾生:他是真正的獨身活佛 - 天天要聞

殊不知,這份普通人的不普通,竟道盡了真正的禪僧本色。誰也不曾想到,普通的海賢以普通為法,一言一行間早已向眾生示現了真正的佛法。


海賢跟隨師父傳戒研習佛法,想要獲得自性,成就自心。這佛法修行,本是參禪打坐,深入經藏。這海賢自幼不識字,更應加倍研習才是。


可傳戒一番教誨,僅六字之言竟道盡了海賢一生修行妙法:“就念這個,念到往生,你能悟自性,這一生足矣。”


這一番教導令海賢及眾僧不明所以,倍感困惑。


“師父,何為佛法?”

南無阿彌陀佛。”

“師父,到底何為佛法?”

“南無阿彌陀佛。”


沒想到,這六字真言卻是這人人都會的“南無阿彌陀佛”,就這樣成了海賢這一生唯一的修行功法。

中國百歲老僧,一聲佛號,一生誦念!眾生:他是真正的獨身活佛 - 天天要聞

可誰又能一聲佛號,念誦一生呢?這一念,念了整整92年,直至往生。


南無阿彌陀佛,海賢遇人,心中不斷。南無阿彌陀佛,行坐住卧,聲聲如心,連綿不絕,不曾中斷。


佛性猶如通過這簡簡單單的六字之言度了海賢自心,更度了世間眾生。


眾生百姓與海賢相遇,總有一股慈悲之心油然而起,竟無意間心生歡喜。眼前的這位禪僧看起來普通,但卻有了不同。與之接觸交流,可謂和藹可親,溫良舒適,莫名的親切感。竟無法在他身上找到世間一絲的傲慢,對萬事萬物好似缺失了所有的惡意。


百姓就如他的孩子一般,即使犯了無心之過,甚至得罪了海賢,他竟都毫不在意,僅僅慈悲微笑,從無責備。口中念念有詞,從不中斷。


“老師父,如何才能像你一樣,遇萬事都不生氣呢?老師父,如何才能證入佛道呢?”


海賢師父僅是寥寥一言,沒有多言,誠意教導:“無論男女老少,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終能圓融佛道。”


百姓聽完直呼妙哉,沒有想到,看起來普通的一介禪僧,卻有如此妙心。匆匆幾十載,百姓卻不知其義。


隨即,百姓這最後一問,可謂道盡這海賢一聲阿彌陀佛下的一身修行風骨,訴盡世間長壽智慧之道。


“老師父,那如何才能長壽呢?”


海賢和尚哈哈一笑:南無阿彌陀佛。答案昭然若揭。

中國百歲老僧,一聲佛號,一生誦念!眾生:他是真正的獨身活佛 - 天天要聞

行坐住卧間,已是匆匆百年。百年之間,海賢竟從未需要他人照顧,甚至還會反過來照顧他人,一生從未心生怨氣惡念,慈悲善良常掛心頭。如他之所說:一切困苦,阿彌陀佛自會照料,佛本渡人,何來眾生渡我。


或許,自幼的清苦人生令他更能悟得佛之真理,在貧苦萬難中以佛渡自心,造就這平凡下的非凡。


他百年來的每日修行,錚錚風骨向眾人示現,令眾生頂禮讚嘆。


生活自給自足,開墾荒地,達至100畝。一句阿彌陀佛,一手鋤頭一手筐。糧食,蔬菜,水果皆為一人耕種。農坡勞作,成了這阿彌陀佛下的別樣修行。

中國百歲老僧,一聲佛號,一生誦念!眾生:他是真正的獨身活佛 - 天天要聞

難怪有不明就裡的百姓會說上一句:海賢和尚是一位普通的農民。


待到豐收之時,一番不普通行為更令眾生心生讚歎:他是一位真正的獨身活佛。


取走供自己食用的瓜果蔬菜,剩下的大部分,海賢不去賣,竟皆數贈給了困苦的民眾。哪裡有窮困百姓吃不飽,他都一一照顧,哪怕自己一無所有。


直到有一年,老和尚之風骨竟讓政府也無比動容。


那一年,饑荒成災,政府需要賑災。此時的海賢老和尚,自給自足,更是囤積了1200斤糧食。這些糧食,自用的話。足以度過災難。怎想到,海賢一番決定油然於心:


這些糧食,全數贈予賑災。此話一出,當地政府傻了眼,他們本想向老和尚收購些許,緩燃眉之急。怎料到,老和尚會有這樣的決定。


這即是財,法布施。


老和尚一生愛惜,節約。陋室一間,晚上,能不用燈火,就不用燈火,在他心裡,早已有一盞明燈常亮,照亮世間。

中國百歲老僧,一聲佛號,一生誦念!眾生:他是真正的獨身活佛 - 天天要聞

早早入睡,凌晨1,2點早早起身,老和尚一天的修行也就開始了。念佛,燒香,拜佛,百年間,日復一日,從未改變。


或許,佛祖早已不舍海賢和尚在世間貧苦度日,那一天終究到來。


照常念佛,只不過那一晚,電燈常亮,猶如和尚之心燈,只為渡世間。老和尚無痛在聲聲“南無阿彌陀佛”之下示寂往生,享年112歲。


這即是老和尚一生的修行,少了一些傳奇,就如你我一樣的平凡人,只不過,他的心中多了那一句句連綿不絕的“南無阿彌陀佛”。


圓寂百日之時,眾生百姓,為此立碑,以此頂禮:老和尚平淡修行,護持一生,為我輩之楷模。

中國百歲老僧,一聲佛號,一生誦念!眾生:他是真正的獨身活佛 - 天天要聞

以此緬懷贊禮。

佛學分類資訊推薦

一個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認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聞

一個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認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說過,智慧不可傳。在佛陀看來,這塵世間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對於那些悟性不夠的人,哪怕你傾囊相授,也只能是對牛彈琴,毫無作用。對此,不少人都疑惑,人與人之間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極大嗎?很遺憾地說,人與人之間的悟性、認知差距,比人與哈士奇之間的物種差距還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聞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這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節日,許多地方都會舉行相應的慶祝活動。然而,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卻讓人對這一天降雨產生了恐懼。那麼,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處呢?四月初八浴佛節的由來四月初八浴佛節,又稱佛誕日,是佛教的重要節日之一。
這個“寶”要趕快找到? - 天天要聞

這個“寶”要趕快找到?

緣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歡迎收看《妙志禪悟》,我是妙志。本期視頻給大家帶來的內容是:這個"寶"要趕快找到?接下來請花幾分鐘時間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寶",就是指每個人覺醒之後的心靈的力量。但這心靈的力量裡面又是無我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
想不到葫蘆島還藏着一座寶寺,建築錯落有致,佛法景緻富有禪意 - 天天要聞

想不到葫蘆島還藏着一座寶寺,建築錯落有致,佛法景緻富有禪意

何為明性?明性既明心見性,在佛教當中的意思是真心顯露出來而測地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可以理解為,明性即為本我!我們常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種,如果連自己的本來面目都不知道,又該如何認識這個世界呢。也許只有認識本我,才能夠又勇氣面對一切苦難。
四月四“菩薩生日”不一般“百年難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樣 - 天天要聞

四月四“菩薩生日”不一般“百年難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樣

頭兒,四月四到了,俺們東北的人都知道這一天,有個特殊的名字,叫“菩薩生日”。你信不信,這可是百年難遇的大吉日呢!咱們來看看,這個菩薩生日有啥不一樣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評論區留下一句:“一順百順,菩薩保佑”,為自己、為孩子、為全家接福納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後遁入空門,還有1人當了居士 - 天天要聞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後遁入空門,還有1人當了居士

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此文僅在今日頭條發布,任何平台不得搬運,搬運必究“信仰”一詞最早便是源於佛教經典之中,佛典中所闡述的"信仰"乃是對於天地萬物以及祖先的尊敬與景仰,這兩者的有機融合便構成了我們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義。
中國那麼多寺廟,為什麼他們家那麼好看 - 天天要聞

中國那麼多寺廟,為什麼他們家那麼好看

很多人都把靜安寺稱為“中國最貴的寺廟”,因為它地處在上海最繁華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邊更是車水馬龍,鄰邊也多是商場和寫字高樓。來寺廟的信眾更是數不勝數。它為什麼會在這?經歷了什麼?又為什麼強調要造得金碧輝煌?
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前拒絕吃藥,將遺囑和後事托與妙蓮法師 - 天天要聞

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前拒絕吃藥,將遺囑和後事托與妙蓮法師

關於“天才”的傳聞,從古至今從未有過停歇,似乎每個時代都會湧現出那麼幾個天賦異稟的能人,展現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對普通人而言,德、智、體、美、勞,一生能精通於幾樣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難於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這些都是彈指間就熟練掌握的技巧。
提升認知,堅定信念,才會開始真修 - 天天要聞

提升認知,堅定信念,才會開始真修

一門深入,長時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識,提升認知。正確的認知,幫助我們少走彎路。才能堅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紹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識,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個中派的情況等等。這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