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智慧」禪宗的管理智慧

2022年10月10日12:51:16 佛學 1968

禪宗提供的是關於個體如何實現人生終極價值的學說,同時禪宗本身就是一個組織化的宗教社團,在管理措施上體現出獨特的管理思想,其內容包含着極其豐富的管理智慧。

禪宗的管理智慧具有以下特色:第一,注重心態管理;第二,強調直指人心;第三,講究身體力行。

明心見性的心態管理

現代的管理活動通常習慣於依靠制度規範、知識技術、方式方法等外在因素,而禪宗的管理智慧則強調着眼於組織成員的心態,通過改變成員的心智模式、堅定共同願景,推動組織目標的實現。

「禪宗智慧」禪宗的管理智慧 - 天天要聞

心有本性的主體意識

中國禪宗的創宗人物惠能在其代表作《壇經》的開篇就提出“定慧不二”的命題。這個命題強調“定慧等”,“定”與“慧”二者是體用一致的關係。當你安定了自己的內心時,你已經達觀了真理;你要想勘破世界的本質,只要體驗自己寂靜美妙的內心就可以了。“我”與“佛”渾然一體,對於修佛者而言,重要的是認識這一事實,而不是離“我”求佛。

禪宗的成佛論要旨在體悟自心清凈,旁騖他求必定修不成正果。凡愚之人不知道他們己身中就有凈土佛性,所以就求這求那;覺悟的人則清楚,心中自有本性,絕不能於心外求生佛國。

“心有本性”的思想,對於樹立人的主體性,從而在現實生活與管理活動中發揮主觀能動性,勇於承擔責任,敢於開拓創新,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發明本心的成功之道

既然己心是覺悟成佛的關鍵,那麼,行為主體外向索求,必以其內在本心為根基。“禪”的要點不在其形式。“佛”無處不在,向沒有佛性的地方用功永遠不能成佛,而離我們最近的具有佛性的地方就是自己的心性,所以要“明心見性”。

禪宗的這一思想包含着深刻的管理智慧。當代有些組織的目標往往不切實際,真正的需求並沒有表達出來,而表達出來的又非真正的需求。這其實就是管理活動處於迷失狀態的表現之一。迷失方向的又一種表現,是有些組織無視自身的資源、特色、優勢,一味地學習別人的經驗,盲目地信奉流行的理論主張。

一個組織,只有正確把握存在和發展目標,勾畫出組織成員接受並心甘情願地為之奮鬥的共同願景,才可能形成源源不絕的內在動力,從而使組織不斷向前發展。

聖雅倫的董事長梁伯強有一段精闢的自白——我對“聖雅倫”充滿着信心,而且越來越喜歡它,把它定為我實踐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實驗室。在許多人眼裡,我們的產品附加值並不高,但是我認為,在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里,開發生產這種“能賺錢的有核心技術的”日用產品,具有成本低、市場大的優勢。技術含量高的科技產品不可缺,量大面廣的日用產品同樣不可缺,各有各的市場,各有各的消費對象。梁伯強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選擇適宜自己的產品。這是聖雅倫的優勢。

「禪宗智慧」禪宗的管理智慧 - 天天要聞

境由心生的管理效應

禪宗管理智慧將人的意識活動的“心”作為組織的關鍵要素,認為只有先喚醒人的心靈,才能給管理目標註入不竭的動力。

現代管理學經歷了一個逐步強調人的心性作用的過程,講究利用人的心靈力量,注重提升人的品質。這一趨勢表明現代管理理論越來越重視組織成員心靈的覺悟,把具有心靈主導性的人作為組織成就功業和保持長久生命力的根本,這與禪宗管理智慧所倡導的“境由心生”不謀而合。

直指人心的溝通藝術

禪宗反對藉助經典解讀和義理剖析的方法和途徑傳授佛法,而是主張直接訴諸人的直觀感悟,直指人心,呈現出獨特的管理溝通藝術。

不立文字的心靈溝通

禪宗直指人心的溝通原則是在“佛祖拈花,迦葉微笑”的創宗論中得以確立的。在禪宗看來,佛法不在經典中,不可能藉助經典向外探求獲得,而只能向內探求,在師徒間的會意中獲得。迦葉得到佛法的過程沒有經典,也沒有語言,只有會心一笑。因此,佛法只能直下修行者的內心世界去探求、體驗和領悟。

可見,禪宗所確立的“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佛法傳授方式,強調的是人與人之間心有靈犀,心心相印,體悟會通,心領神會。這種不依靠文字語言的心靈溝通方式,在人們的日常生活與管理活動中,常常會發生某種神奇的作用。

善於溝通的人,經常會用一些非常簡單的動作來達到與人溝通的目的,比如拍拍下屬的肩膀就表示了對下屬極大的激勵。這種簡單的方式,往往比花很多錢買很多禮物都要有效得多。溝通要重視技巧,這套技巧在我們中國就叫做“通彼此之情”,而不是講道理。通不是直接通理,而是要先通情,而後達理。

「禪宗智慧」禪宗的管理智慧 - 天天要聞

觸動人心的溝通形式

“直指人心”溝通方式的運用之妙就在於要避免溝通手段對信息傳遞的擾和扭曲,以便增強溝通的效果。換言之,任何溝通手段都必須有利於對象心靈的開悟,使溝通對象獲得關鍵性的信息。

禪師悟道的這些因緣中其實包含着禪宗“直指人心”的五種溝通形式:

一是言語點化式的溝通。對那些悟性極高的人,只要運用簡單明了的語言直接點化,即可達到溝通的目的。

二是旁敲側擊式的溝通。包括運用針對性的格言警句、包含玄機的辯論、寓意深刻的“大白話”和喻體精妙的比類語,間接提醒。

三是破除成見式的溝通。蠲除知見是直接的破除,棒喝和截流則主要是阻止溝通對象習慣思維的發動,故屬於間接的破除。

四是非面對面式的溝通。信息的發出者先發出模糊的信號,繼而讓溝通對象自己在日常生活過程中悟解。因為人一旦想參透某種話頭又不得其解時,勢必念茲在茲,從而在不經意間因聞聲、睹物、勞作、旁聽等機緣而茅塞頓開,豁然開朗。

五是轉移式的溝通。溝通主動者從溝通活動中退出來,代之以提供公案,最終獲得解悟。

必須強調的是,禪宗“直指人心”的溝通方法在運用過程中,始終堅持“不說破”的原則,即溝通任務的完成最終靠溝通對象自己體悟。也就是說,“心”與“心”交流,離開手段和橋樑不行,但完全依賴外在媒介也不能達成目的,關鍵在於能不能喚醒溝通對象心靈中本有的情感意識。溝通的手段只要能夠觸動對象的心志,就已經達到溝通的目的。

「禪宗智慧」禪宗的管理智慧 - 天天要聞

心心相印的組織效用

“直指人心”的溝通方式,取得了“心心相印”的管理效果。而這種以其成員的心靈相通為存在基礎的組織形式,對於現代管理的組織溝通也是有益的啟示。

從現代管理學的角度看,這種“直指人心”的溝通方式,有利於組織成員,特別是上下級之間更有效地達成共識,增進情感,加深理解,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從而維持組織的正常運作,促進組織事業的順利發展。在禪宗的思想中,人是心性主體,如果說管理主要的是做人的工作的話,那麼管人就要管到心。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應該努力架設一條心靈感通之橋,藉助心靈的感應,統一認識,協調行動,減少矛盾,改善經營狀況。

日本本田公司是一個善於藉助內部溝通來培養團隊精神的成功典範。為了內部溝通最大化,公司採取了三種方式:

首先,公司利用特殊的組織結構營造溝通契機。在本田公司中,沒有私人辦公室,所有人都在一個沒有間隔的辦公室里辦公,辦公桌彼此相鄰,絲毫沒有等級差異,這種工作環境特別容易激發團隊精神。

其次,公司通過實行團體決策引發持續深度的內部溝通。各個部門都指派人參與決策過程,如果有人提出良好的構想或方案,將由全部參加者逐步達成共識。

再次,公司通過崗位輪換來促進或保持內部溝通。本田公司經常讓團隊成員彼此轉換工作,以避免長時間做某一項工作而導致厭煩。


日常行為的自我修鍊

既然覺悟涅 不是在靜坐禪定的狀態下可以獲得的,那麼,成佛就不能排除日常的世俗生活,世俗生活也是通向佛境的常規路徑。禪宗強調眾生應該正確對待日常生活,抱着一顆平常心,身體力行,在日常行為中實現人生終極理想。

「禪宗智慧」禪宗的管理智慧 - 天天要聞

持平常心的修鍊前提

禪宗提倡僧眾在身體力行的過程中必須保持一顆平常心。只有具備了平常心,身體力行才不至於違背佛性。平常心是禪宗的重要行為原則。從另一個角度講,“平常心”之專註的反面要求就是給心靈留足空間,增強心靈的容納度。

1957年,咬緊牙關走出絕境的李嘉誠開始生產既便宜又逼真的塑膠花,當時既沒有漂亮的廠房,也沒有開拓出廣闊的市場。

有一天,一張報紙上登出了破舊的“長江塑膠廠”和似乎無所作為的廠長。李嘉誠自然知道這種反面宣傳將使他再次“兵臨絕境”。他當即心生一計,決定充分利用這種免費宣傳。於是李嘉誠拿着這份報紙,背着自己的產品,走訪了全香港上百家的代理商。

李嘉誠很坦誠地對他們說:“你們看,‘長江塑膠廠’在創業階段的廠房是夠破的,我這個廠長也是夠憔悴且衣冠不整。但請看看我們的塑膠花,還有幾款我們自己設計且連歐美市場都沒有的品種,我相信質量可以證明一切,歡迎你們到我們廠來參觀訂。

請您轉發分享,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佛學分類資訊推薦

一個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認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聞

一個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認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說過,智慧不可傳。在佛陀看來,這塵世間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對於那些悟性不夠的人,哪怕你傾囊相授,也只能是對牛彈琴,毫無作用。對此,不少人都疑惑,人與人之間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極大嗎?很遺憾地說,人與人之間的悟性、認知差距,比人與哈士奇之間的物種差距還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聞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這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節日,許多地方都會舉行相應的慶祝活動。然而,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卻讓人對這一天降雨產生了恐懼。那麼,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處呢?四月初八浴佛節的由來四月初八浴佛節,又稱佛誕日,是佛教的重要節日之一。
這個“寶”要趕快找到? - 天天要聞

這個“寶”要趕快找到?

緣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歡迎收看《妙志禪悟》,我是妙志。本期視頻給大家帶來的內容是:這個"寶"要趕快找到?接下來請花幾分鐘時間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寶",就是指每個人覺醒之後的心靈的力量。但這心靈的力量裡面又是無我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
想不到葫蘆島還藏着一座寶寺,建築錯落有致,佛法景緻富有禪意 - 天天要聞

想不到葫蘆島還藏着一座寶寺,建築錯落有致,佛法景緻富有禪意

何為明性?明性既明心見性,在佛教當中的意思是真心顯露出來而測地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可以理解為,明性即為本我!我們常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種,如果連自己的本來面目都不知道,又該如何認識這個世界呢。也許只有認識本我,才能夠又勇氣面對一切苦難。
四月四“菩薩生日”不一般“百年難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樣 - 天天要聞

四月四“菩薩生日”不一般“百年難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樣

頭兒,四月四到了,俺們東北的人都知道這一天,有個特殊的名字,叫“菩薩生日”。你信不信,這可是百年難遇的大吉日呢!咱們來看看,這個菩薩生日有啥不一樣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評論區留下一句:“一順百順,菩薩保佑”,為自己、為孩子、為全家接福納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後遁入空門,還有1人當了居士 - 天天要聞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後遁入空門,還有1人當了居士

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此文僅在今日頭條發布,任何平台不得搬運,搬運必究“信仰”一詞最早便是源於佛教經典之中,佛典中所闡述的"信仰"乃是對於天地萬物以及祖先的尊敬與景仰,這兩者的有機融合便構成了我們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義。
中國那麼多寺廟,為什麼他們家那麼好看 - 天天要聞

中國那麼多寺廟,為什麼他們家那麼好看

很多人都把靜安寺稱為“中國最貴的寺廟”,因為它地處在上海最繁華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邊更是車水馬龍,鄰邊也多是商場和寫字高樓。來寺廟的信眾更是數不勝數。它為什麼會在這?經歷了什麼?又為什麼強調要造得金碧輝煌?
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前拒絕吃藥,將遺囑和後事托與妙蓮法師 - 天天要聞

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前拒絕吃藥,將遺囑和後事托與妙蓮法師

關於“天才”的傳聞,從古至今從未有過停歇,似乎每個時代都會湧現出那麼幾個天賦異稟的能人,展現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對普通人而言,德、智、體、美、勞,一生能精通於幾樣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難於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這些都是彈指間就熟練掌握的技巧。
提升認知,堅定信念,才會開始真修 - 天天要聞

提升認知,堅定信念,才會開始真修

一門深入,長時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識,提升認知。正確的認知,幫助我們少走彎路。才能堅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紹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識,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個中派的情況等等。這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