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與寺院
馬東
陳總是熟識多年的朋友,一直在山東,最近來了河西。我到張掖,約陳總來見面。
陳總從酒泉坐高鐵趕來,留了幾縷長長的鬍鬚,稀疏飄逸的鬍鬚,看着像換了一個人,修鍊的道士,陳總卻又不似,道人清瘦,仙風道骨,陳總卻胖的有點圓潤,一時不知道如何描述。
陳總習書法,用古樸的筆法和古樸的紙,他說最近寫的都送與我,我說陪你去看看大佛寺吧,近千年的古迹和一些國寶級的珍品,想來他是喜歡的。
馬可波羅曾在甘州(張掖)逗留一年之久,《馬可波羅遊記》第61章“甘州城”如此描述:“甘州是唐兀忒省(西夏)的首府,幅員遼闊,甘州支碩和受理全省大權(元時甘肅行中書省治所在甘州),人民大多信奉佛教,也有基督教和回教徒”。
走向大佛寺途中,我向陳總擺弄着肚子里積攢的一些故事。大佛寺是西夏皇家寺院,傳說忽必烈等兩位皇帝也出生於此地,佛寺內的西遊記故事壁畫也早於小說成書。我說著,陳總笑着,你倒是如數家珍,信手拈來。
“西夏有多大的地盤?”
陳總突然撂來一句,我愣了一下,完全不按套路出牌。
“河西四郡應該都在西夏的控制之下”。話說著到了大佛寺的售票中心。72小時核酸過期,我被拒之門外。有些沮喪,再三堅持下,陳總一人進了大佛寺,我去核酸。一個人逛大佛寺,陳總不知道會不會孤單。
進不了大佛寺,我一個人去西來寺。
民主西街往西,過縣府街十字,右側,張掖木塔悄然聳立,藍天上的兩朵白雲在慢慢靠近,似乎要給什麼生出一對翅膀出來,一個中年男子蹲在陰涼處,旁邊是一個小女孩,小女孩緩緩伸出小手,地上有五六隻白色胖乎乎的鴿子跳躍,鴿子叨食着小女孩手上的食物。
裊裊的誦經聲從木塔里傳出,一個中年婦女站在我前方兩米,鞠躬叩首,默默地開始順時針繞塔。抬頭,被刺眼的陽光晃了一下,順着右手邊向塔後走去,迎面,還是那個鞠躬叩首的中年婦女,我有些不自然的慌亂。竟然忘了佛教的一些基本習俗。
下台階,經過一條長廊,長廊下三三倆倆的老年人在打牌,陽光下過馬路,拐進西來寺巷。
從北面巷口進入,行不足百米,門朝西的一個小院,南華書院,精緻幽靜,花花草草精神地支愣着,微風,搖頭晃腦,好似悟開滿足的神情,一扇門開着,門口的指示牌上寫着“某某交流中心”,本以為沒人,抬腳踏進屋內才發覺寬大的桌子後面坐着一個人,一個年輕的女子。順口說到:
“這裡是交流中心嗎?怎麼還有圖書館的牌子?”。
“這裡是南華書院,也是甘州圖書館的分館”。
“甘州圖書館以前不是在大佛寺院內嘛”。說完我轉身走了出來,丟下了那個內心凌亂一頭霧水的女娃。我和書有緣,你女娃一點不知。
南華書院的斜對面是西來寺,門朝東開,我似乎第一次才知道這個真實,大門緊閉,門上貼着大大的告示,因疫情防控自某日起暫停一切宗教活動,大門兩側的牆上寫着一樣的字,“南無阿彌陀佛”,南側的牆角下蹲着兩個人,立着一個男人,下棋與觀棋者,高高的圍牆內傳來鼓樂的聲音,不知道是在做法事還是在做功課。
西來寺也沒有進去,執拗地再去大佛寺,叫了同事兩人。
講解員是一位漂亮年輕的小女子,說一口流利標準的普通話,語速緩靜而清晰,我指着佛寺院外牆壁上的取經圖。
“講講西遊記故事”。
“講裡面的壁畫吧,那個是遠古的”。
我試探着問了問,“你在哪裡上的學?”,“蘭大,計算機”,我本意是想看看她是否出自育才中學,是了,也好攀一個校友。
近千年,佛祖還那樣安靜地側卧着,視之若醒,呼之若寐,臥遊三千世界。
卧佛大殿內左手側壁畫有一個酷似孫悟空的造型,念念不忘,每次陪客來都要指給人看,一直也沒弄明白,他為什麼會站在那裡。對於我的提示,小美女也沒有任何回應。
原以為豬八戒的高老莊在高台,今天卻聽說在臨澤。
許多傳說野史一直都還是傳說,沒有佐證,也沒辦法佐證。
“般若藏海”殿內的“張掖金經”和“大唐西域記”一直是我最喜歡的,去年有段時間讀書,還專門來大佛寺看“大唐西域記”珍品。
1975年農曆臘月二十三夜晚,火炕失火,年74歲的本覺尼師被燒死,在拆毀燒損的房屋時,人們在姚姓尼師的卧室里發現了一條暗道,過暗道是一個夾牆式的密室,長40米,高20米,厚4米,12個經櫥整齊排列,明成祖永樂年間北京官版初刻初印的《大明三藏聖教北藏》和明正統六年至嘉靖三十七年王貴主持抄寫的金經《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等622卷完好保存。
看着那座漢白玉雕像,我敬佩無比。
如果說馬可波羅見證了甘州佛教的興盛,我和身邊的人也有可能見證了另一種傳承。
“美女,你是本地人嗎?”。
“我是張掖人,我來大佛寺工作四年了”。四年張掖人,從來的那一天起就是張掖人啦。
哦,我也是張掖人,雖然三十多年前我離開了生活近二十年的張掖,但我一直是張掖人。
我用張掖話向小美女告別。
突然意識到大佛寺院內生長着許多高大的柳樹,夕陽西下,柳樹下的條凳上坐着兩位白髮老人。
告別姚尼師,再看一眼側卧的佛祖,大殿內的地上端坐着一男一女,盤腿,雙眼閉合,雙手疊加,手心向上,面向大佛。阿彌陀佛!
天依舊是藍的,那兩朵白雲似是給心情加了一對翅膀。
喜歡院內這一直的寧靜。
(作者簡介:馬東,現居寧夏銀川,曾隨父母在甘肅張掖生活學習近二十年。好讀書,喜攝影、旅行,時做散文、遊記,曾多次自駕穿越甘青藏、新疆、東南亞等地,致力於讀萬卷書,行萬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