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因高麗寺,小眾,卻有大隱風範,
您知道嗎?
在整個西湖內應該是一個很特別的存在。
緣由居然有四:
一是,以高麗冠名寺廟的,這在西湖範圍是唯一。
二是,寺院內沒有一個僧人,卻被譽為“華嚴第一山”。
三是,杭州寺院多為明清風格,但這裡卻不一般,佛像體態豐盈,多為唐宋風格,採用的已近失傳的“生漆脫胎”工藝,很是難得。
四是,慧因高麗寺內還藏有江南寺院絕無僅有的、世界第一高的轉輪藏,高達13.6米。通身用楠木雕就,且用金箔裝飾。
慧因高麗寺位於杭州玉岑山、筲箕灣西北面,五老峰東南面,與俞曲園墓、陳夔龍墓、于謙祠等古迹相鄰。
慧因高麗寺始建於927年,由吳越王錢鏐建造。後屢毀屢建,到晚清寺廟建築基本無存。2007年,這座歷史名剎終於得到復建。
1085年(北宋元豐八年),高麗國王文宗王徽的第四個兒子“佑世僧統”義天,遠涉重洋到杭州來求佛法,並隨師傅凈源入住慧因寺。其歸國後,將《華嚴經》三部170卷送與慧因寺,並捐資建造華嚴經藏經閣及菩薩像等,使慧因寺名聲大振,被譽為“華嚴第一道場”,俗稱高麗寺。
天王殿
天王殿為慧因高麗寺第一重殿堂,殿內以仿唐宋時期四大天王青銅像立於須彌山黃金、琉璃、白銀、瑪瑙四陲,象徵護持人民國土與佛法。
旁襯絲綢彩繪及《慧因寺山圖》等,以稱頌慧因高麗寺重建盛事。兩壁面以饒富杭城山水韻味的雲水紋烘托物換星移杭城宗教發展史
四片玉石版精雕展現莊嚴佛國與說法盛會的佛教內涵。
此殿的展陳手法將現代與傳統有機揉合,既精緻又不失莊重。
大殿前的放生池
池內睡蓮盛開 頗有幾分禪意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為佛寺正殿,大雄是稱讚釋迦牟尼佛威德高上之意。
現殿內佛像以慧因寺歷史中最興盛時期--宋代的群像布局呈現。紅花梨木精雕的須彌座上布列了塑像十九尊,用以表現三世諸佛、十方菩薩、聲聞羅漢、一切聖賢。
大雄寶殿這樣的布局的確不多見;
而佛像大多富態豐盈,的確為唐宋風格。
背牆為三幅傳統彩繪,兩側陳列造像石刻。整個殿堂肅穆莊重,營造出唐宋佛殿的氛圍。
鐘樓
鐘樓為寺院懸掛大鐘之閣,上書“響振林泉”。據說新鑄的梵鍾融入了唐宋的佛教圖案,並吸取同時期高麗、新羅時代的梵鍾特色,鑄造工藝精緻。以精鑄梵鍾祝願眾生"聞鐘聲煩惱清菩提長智慧生,離地獄出火坑願成佛度眾生"。鐘樓底層展示中韓各國佛寺代表性的古鐘模型與相關紀念品(可惜我去時沒有開放)。
輪藏殿
這不僅是慧因高麗寺中最獨特的殿宇,亦是海內外絕無僅有之巨構。
輪藏是傳統寺院專設藏放經卷的殿宇,唐宋時江南地區盛行,但當代江南地區寺院的輪藏已無遺構留存。
現復建的木作輪藏共四層五重檐,高13.5米,為國內最大的轉輪藏。其中三層內置經書與佛像文物,頂層為傳統宋式佛道帳的天宮樓閣,通體鐫雕天龍飛天護持佛經與佛法,整體按傳統宋式小木作法以楠木精雕而成,蘊含了江南地區樓閣式木塔建築的優秀技術傳統。
這座數噸重的精美建築,據悉可以以普通的人力推動。4人各據一角,手握木製推手,一致用力徐徐往前推,這座金燦燦的“龐然大物”便開始緩緩轉動,甚為神奇!因為行進速度很慢,可以有足夠的時間,慢慢品賞其內的陳列品。
華嚴經閣
華嚴經閣為整個慧因高麗寺中軸空間序列的端點,閣內復建了楠木宋式壁帳,以藏佛教經籍,並展示高麗佛教界提供的大藏經雕版及各式典藏佛教文物。
其環境結合佛龕與飛天彩繪的設計,瓔珞珠玉圜佩的叮噹中,彷佛置身極樂世界中……
迦藍殿
大覺
高麗大覺國師義天僧統,據傳義天出生時有香氣鬱然,久而後散。
義天堂正中陳列大覺義天大師的銅塑坐像,環以12幅銅板連環畫展陳義天大師的生平事迹。
懸掛着“學者如歸”匾額的偏殿是佛教交流陳列室
中國大陸與朝鮮半島(高麗)的佛教交流肇始於公元四世紀中後期,迄今已有1600餘年的歷史。其交流活動影響之廣泛、深遠、持久是世界文化交流史上的罕見現象。在兩國佛教交流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高僧大德很多,由於場地的限制,本陳列室最後展出的是22位高僧的相關事迹。
在這裡設計了青石浮雕的大覺義天入宋求法和歸國時的航海圖,今人可追隨義天大師足跡重走歷史路線,象徵傳統文化脈絡
我在高麗寺遊覽一個多小時,幽靜、古樸的氛圍讓人印象深刻。可惜前後只碰到2位遊客,人的確很少。我很納悶,這座歷史名剎復建的意義究竟何在?
回家查閱相關資料可知,復建的慧因高麗寺具有超越一般寺院的特殊意義與價值。
一方面,由於北宋時期凈源法師的大力弘揚與海東法子義天的捐資獻經,使得它成為華嚴宗的中興重地和教藏中心,對中國佛教史和對朝鮮半島佛教有着重要的影響;另一方面,它也是中國大陸與朝鮮半島長久的友好歷史的見證。因此,慧因高麗寺本身雖非文物建築,但卻蘊藏着極豐富的文化內涵,承擔著以當代精神繼續發揚佛教文化,持續見證佛教文化交流的歷史的使命,是一處具有宗教文化展示性質的旅遊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