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河南千年古剎被盜,意外發現一座地宮,一位高僧枯坐其中

2022年06月25日18:25:16 佛學 1542

在我國廣闊的土地上,分布着近萬座寺廟,其中不少古廟都已歷經千年風雨。

河南嵩山太室山的南麓,便有着一座千年古剎——法王寺,相傳它最早建於公元71年,距今已經近兩千年之久。

2000年,河南千年古剎被盜,意外發現一座地宮,一位高僧枯坐其中 - 天天要聞

2000年,由於法王寺遭到一夥盜墓賊的毒手,使得廟裡的僧人發現了法王寺地下隱藏千年的秘密。

在專家的陪同下,人們發現了被塵封一千多年的法王寺地宮。

當眾人進入地宮後,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一具乾屍枯坐在石台上,身邊放着一個精美的盒子。

從乾屍的體態來看,這是一位僧人,在身旁的盒子中,專家發現了一枚佛舍利,一時間諸多疑雲圍繞在眾人心頭,這位高僧是誰?他為何會獨自枯坐在此?

這座法王寺是我國最早的寺廟之一,它只比我國第一座寺廟白馬寺的建成時間晚了三年,是佛教傳入我國後,最早興建的寺廟之一。

2000年,河南千年古剎被盜,意外發現一座地宮,一位高僧枯坐其中 - 天天要聞

相傳,法王寺是漢明帝劉庄為印度高僧“攝摩騰”和“竺法蘭譯經傳教而下令建造的。

在建成後的近兩千年時間裡,法王寺多次改名,經歷了無數波折,最終在宋仁宗時期定名“嵩山大法王寺”,此後沿用至今。

1987年,法王寺經歷了一次大規模的修繕,這次修繕中並未發現地宮的存在,這也給十三年後法王寺被盜墓團伙盯上埋下了伏筆。

2000年春的一天,法王寺的僧人在送走了所有的香客和遊客後,照例進行打掃,僧人們輕輕拭去佛像上的灰塵,隨後在方丈的安排下,在殿堂里誦經禮佛。

2000年,河南千年古剎被盜,意外發現一座地宮,一位高僧枯坐其中 - 天天要聞

入夜後,僧人們紛紛就寢,只留下幾名守夜僧靜坐在殿堂中,此時他們不知道的是,一個盜墓團伙已經無聲無息地潛入到了法王寺內,他們的目標,正是法王寺地宮。

這個盜墓團伙在作案前可謂是做足了功課,他們查閱了大量關於法王寺的資料,畢竟這是一座千年古寺,其中不知埋藏了多少不為人知的珍寶。

半夜時分,趁着僧人熟睡,盜墓團伙帶着工具,來到了法王寺,在確定沒有被人發現後,盜墓賊拿着工具開始挖掘。

不一會兒,一個一尺見方的洞穴就被挖好,幾個盜墓賊翻身入洞,打着手電摸索着前行。

行進了一會後,盜墓賊除了黃土之外毫無發現,正當一伙人準備掉頭離開時,一扇石門在手電的照射下,出現在了眾人的眼前。

2000年,河南千年古剎被盜,意外發現一座地宮,一位高僧枯坐其中 - 天天要聞

團伙里有經驗的成員,一眼就看出這是地宮的石門,並且斷定這扇石門背後就是法王寺的地宮,他們此行要尋找的珍寶,很可能就藏匿在石門之後。

在石門周圍找了一圈後,盜墓賊並沒有發現任何機關,為了避免夜長夢多,幾個盜墓賊掄起工具,試圖強行破壞石門進入地宮

但盜墓賊破壞石門發出的聲音,引起了幾名守夜僧人的注意,幾名僧人迅速朝着聲音的方向跑來,與在外把風的盜墓賊撞了個面。

負責把風的盜墓賊眼見已經敗露,趕忙朝着洞內大喊,不到一分鐘的時間,洞里的盜墓賊匆匆忙忙鑽出地面,帶着工具逃離現場。

2000年,河南千年古剎被盜,意外發現一座地宮,一位高僧枯坐其中 - 天天要聞

由於盜墓團伙人數較多,守夜僧人根本無力阻攔,只能眼睜睜地看着盜墓賊們逃之夭夭。

守夜僧人連忙叫醒了方丈和其他僧人,隨後在方丈的帶領下,幾名僧人下到了洞穴里。

不一會兒,方丈一行就發現了那扇石門,看着這扇門,就連方丈也呆住了,因為他在寺里這麼多年,也從未聽說過寺廟地下還有着一座地宮。

擔心貿然打開石門會引發未知的機關,方丈並沒有着急打開,而是等到翌日天亮後,選擇了報警並且通知了有關文物部門。

這天上午,專家和民警趕到現場後,在和方丈商討後決定打開地宮。

眾人來到石門前,經過專家的反覆確認後,在專業工具的幫助下,這扇石門被順利打開。

2000年,河南千年古剎被盜,意外發現一座地宮,一位高僧枯坐其中 - 天天要聞

石門背後,是一條長達數米的狹長甬道,寬度還不到一米,勉強能夠讓兩個人並肩而行,一行人打着燈一步步向前摸索着前進。

穿過甬道後,眾人來到了地宮的大廳,在大廳之中有一座石台,上面盤坐着一具乾屍,在乾屍的身旁還放着一個精美的盒子,除此之外,大廳里別無他物,並沒有什麼珍寶。

專家一行人圍繞乾屍觀察了許久,方丈結合乾屍的體態以及身上殘破的衣物推斷出,這具乾屍應該是一位高僧,不過暫時無法得知他的身份。

方丈將目光轉到石盒上,他猜測這應該是用來存放佛舍利的工具,果不其然,在打開石盒後,方丈在盒中發現了一枚骨狀物,經過仔細辨別,這正是佛舍利

2000年,河南千年古剎被盜,意外發現一座地宮,一位高僧枯坐其中 - 天天要聞

雖然不知道這顆佛舍利具體是哪個部位的,但無論如何這都是一件令人興奮的消息,因為在此之前的幾百年里,法王寺還沒有發現過佛舍利,而作為擁有千年歷史、我國最早的佛教寺廟之一,這一點着實有些遺憾。

這一發現被迅速報告給了相關部門並引起高度重視,經過研究後,有關部門決定對法王寺地宮進行發掘,防止再度被盜墓團伙盯上。

經過為期月余的清理髮掘,法王寺地宮的全貌終於展現在世人面前。

這座地宮由大廳和幾個甬室組成,專家經過仔細的清理,共發現了20多件器皿,包括銅器、玉器、陶製品等等

2000年,河南千年古剎被盜,意外發現一座地宮,一位高僧枯坐其中 - 天天要聞

雖然僅僅發現了20餘件文物,但每一件都有着上千年的歷史,件件都是珍品,當然,在地宮發現的所有文物中,佛舍利絕對是最令人興奮的,更是珍品中的珍品。

清點完所有的文物後,專家隨即將視線放在了那具乾屍上,為了探究乾屍的身份,專家們進行了多番探討。

對於乾屍的身份,眾人說法不一,但在探究乾屍為何會和佛舍利一同出現在地宮中時,幾位專家的看法不謀而合。

專家推測,這位高僧應該是在生前時,法王寺遭遇變故,為了保護佛舍利,高僧不得不選擇帶着舍利,潛入地宮內,最終在地宮內坐化,後來地宮被掩埋於地下,法王寺為此沉寂多年,當法王寺再度興盛時,舍利之事早已不為人知

2000年,河南千年古剎被盜,意外發現一座地宮,一位高僧枯坐其中 - 天天要聞

為了徹底弄清乾屍的身份和地宮沉寂千年的緣由,專家再次對法王寺地宮展開了仔細的發掘,這一次,專家在地宮石門之外,發現了一方石碑。

這方石碑之上,密密麻麻地刻着一些文字,專家認為這方石碑是解開地宮乾屍之謎的重要線索,隨即對石碑進行研究。

經過專家的辨認,這方石碑上總計刻着88個字,碑文的最上方是釋迦舍利藏志”,這就說明,這方石碑是記載佛舍利入藏法王寺一事的石碑。

碑文正文記錄了佛舍利是在隋朝仁壽年間入藏法王寺的,“仁壽”是隋文帝楊堅於601-604年使用的年號,碑文的落款是“圓仁,天如”時間為“大唐會昌五年”

2000年,河南千年古剎被盜,意外發現一座地宮,一位高僧枯坐其中 - 天天要聞

按照碑文的記載,專家查閱了相關的史料,根據史書記載,“圓仁”並非我國本土高僧,而是從日本遠渡而來,“天如”則是那個時期法王寺的一位高僧

公元838年,45歲的圓仁以“請益僧”的身份,隨遣唐使來到大唐,隨後來到揚州開元寺學習梵語,其後幾經輾轉於大華嚴寺、資聖寺、大興善寺大法王寺等地。

有了這方石碑,專家初步判斷這具乾屍的身份為圓仁,至於為何圓仁會帶着佛舍利在地宮內坐化,專家從石碑上所刻的“大唐會昌五年”中,找到了答案。

大唐會昌五年,即公元845年,此時在位的唐朝皇帝是唐武宗李炎,他在位時期實行了滅佛政策,史學家將這一事件稱為“武宗滅佛”或“會昌毀佛

2000年,河南千年古剎被盜,意外發現一座地宮,一位高僧枯坐其中 - 天天要聞

唐武宗之所以發動滅佛行動,是因為在唐朝時期,寺廟和僧人享有特權的。

首先,寺廟不用繳稅,其次,僧人也可以免除賦役,在這樣的背景下,寺院經濟瘋狂擴張,到了唐武宗時期,其規模甚為龐大,已經嚴重影響了國家財政,且威脅到了統治集團的利益。

到了會昌年間,朝廷因討伐澤潞(今山西霍山以東以及河北涉縣等地),急需財政支持,再加上唐武宗李炎本人又崇信道教,在李德裕的支持下,唐武宗發動了滅佛行動。

在滅佛行動下,全國各地的寺廟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打擊,輕則被裁撤人員,重則被直接拆毀,僧人也受到了殘酷對待,大量僧侶被殺,僥倖存活的僧人也被迫還俗,僧人的數量急轉直下,佛教遭遇到了重創

2000年,河南千年古剎被盜,意外發現一座地宮,一位高僧枯坐其中 - 天天要聞

據數據統計,武宗滅佛行動在全國拆毀了近5000座寺廟,為唐朝皇室收回了多達千萬公頃的土地,數十萬僧人被殺,被迫還俗的僧人共計26萬有餘,是佛教傳入我國後,遭遇的最嚴重的重創之一。

石碑中的“會昌五年”,更是時值武宗滅佛的高潮。此時的圓仁,正在法王寺傳播佛法,在聲勢浩大的滅佛行動下,法王寺和圓仁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打擊。

在官府的窮追猛打下,法王寺的諸多門殿悉數被毀,寺內的佛像也被破壞,僧人有的被殺,有的被迫選擇還俗,一場滅頂之災已經降臨在法王寺。

在這緊急關頭,為了保護佛舍利,避免它落入官兵之手,圓仁法師果斷地站了出來。

2000年,河南千年古剎被盜,意外發現一座地宮,一位高僧枯坐其中 - 天天要聞

圓仁自知根本無力與官兵對抗,便選擇帶着佛舍利,在天如法師的帶領下,獨自潛入了地宮之中避難,在將圓仁送入地宮後,天如轉身離去,繼續和官兵對抗

等到外界的喧囂平息時,圓仁已經在地宮內度過了數天,好在地宮內儲備有供寺廟日常所需的食物,圓仁得以堅持下來。

數日之後,圓仁聽覺外界已經平靜,本計劃帶着佛舍利走出地宮,但轉念一想,官府為了斬草除根,勢必會派遣士兵在寺廟守株待兔,圓仁思緒良久,最終放棄了逃生的機會,選擇留在了地宮中。

幾日後,圓仁靜靜地在石台上坐化,佛舍利被他放在身邊,由於當時法王寺眾多僧人被殺,還俗的僧人在高危的時局下,也不敢回到法王寺,這座地宮也逐漸被人遺忘。

2000年,河南千年古剎被盜,意外發現一座地宮,一位高僧枯坐其中 - 天天要聞

不過人間自有真情在,當初將圓仁帶入地宮的天如,在一段時間後,回到了法王寺。

天如回到法王寺後便直奔地宮而去,當他打開地宮的石門後,卻發現圓仁早已坐化。

天如法師知道,圓仁是為了保護佛舍利而獻出了生命,他決定將此事記錄下來,遂找到工匠刻了一方石碑,豎立在地宮石門外。

其實,天如法師本有機會可以將佛舍利帶出地宮,但可能是礙於當時的時局,天如法師沒有選擇這樣做,而且佛舍利藏在地宮裡,這本就是最好的保護。

會昌六年唐武宗李炎去世後,繼位的唐宣宗李忱重新尊崇佛法,使得滅佛行動宣告結束,從此,圓仁法師便和這枚佛舍利一起,被封藏在了法王寺地宮之內,這一封就是一千多年

2000年,河南千年古剎被盜,意外發現一座地宮,一位高僧枯坐其中 - 天天要聞

直到2000年,那個盜墓團伙意外挖到了地宮石門,這才使得法王寺地宮重見天日,圓仁和佛舍利也終於不再蒙塵,時隔千年回歸到社會視野中

此後,法王寺多次舉辦展覽,圓仁法師的屍身和佛舍利作為鎮廟之寶也參與了展出,不過隨着法王寺地宮故事的傳播,一些學者對這具乾屍的身份提出了質疑。

因為有史料記載,唐宣宗大中元年,即公元847年,圓仁法師攜帶佛經、法器等物東渡回國,並且受到了當時的天皇接見,後來他在比睿山建立寺院弘傳佛法

公元854年,圓仁出任延曆寺第三代座主,秉承日本高僧最澄遺志,繼續弘揚大乘戒律,十年後病逝於日本。

2000年,河南千年古剎被盜,意外發現一座地宮,一位高僧枯坐其中 - 天天要聞

按照這個記載,圓仁最後是回到了日本,那麼法王寺地宮內的乾屍就不可能是圓仁,至於他到底是誰,至今仍沒有一個令人徹底信服的說法。

不過筆者猜測,這具乾屍應該是時任法王寺的住持,因為當時的圓仁只是恰巧在法王寺,他並非法王寺的僧人,況且佛舍利如此重要的信物,不太可能交由一個外來僧人保存。

其次,那方石碑的落款是“圓仁,天如”,這是兩個名字,而石碑的落款一般都是碑文的撰寫者,有時也會有石碑的鐫刻者,這就說明這方石碑的碑文,是由圓仁和天如兩個人共同撰寫的

如果那具乾屍是圓仁,那這方碑文就是天如為他撰寫的,那麼落款就應該只有“天如”,他又怎麼會將碑文記載的對象寫在落款里?何況此時圓仁已經坐化?這不就好比墓碑的落款是墓主人?

2000年,河南千年古剎被盜,意外發現一座地宮,一位高僧枯坐其中 - 天天要聞

所以事實或許是這樣的:時任法王寺住持為了躲避官府的追捕,也為了保護佛舍利,帶着佛舍利在圓仁和天如的見證下躲進了地宮。

後來外界平息後,圓仁和天如找到機會回到這裡,當他們打開地宮石門時卻發現住持已經坐化,在悼念的同時,兩人一起撰寫了碑文。

待石碑刻好後,兩人又找機會將石碑豎在了石門外,這樣一來,就可以解釋碑文的落款為何是圓仁和天如兩人了,後面的圓仁回國也就合乎情理

遺憾的是,我們或許永遠無法得知這具乾屍的真實身份,他是圓仁也好,不是也罷,但他是為了保護佛舍利而獻身的,這一點毋庸置疑。

2000年,河南千年古剎被盜,意外發現一座地宮,一位高僧枯坐其中 - 天天要聞

因為他的心中,作為一個僧侶,佛舍利就是他的信仰,為了信仰獻身,自己死而無憾。

佛學分類資訊推薦

一個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認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聞

一個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認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說過,智慧不可傳。在佛陀看來,這塵世間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對於那些悟性不夠的人,哪怕你傾囊相授,也只能是對牛彈琴,毫無作用。對此,不少人都疑惑,人與人之間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極大嗎?很遺憾地說,人與人之間的悟性、認知差距,比人與哈士奇之間的物種差距還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聞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這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節日,許多地方都會舉行相應的慶祝活動。然而,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卻讓人對這一天降雨產生了恐懼。那麼,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處呢?四月初八浴佛節的由來四月初八浴佛節,又稱佛誕日,是佛教的重要節日之一。
這個“寶”要趕快找到? - 天天要聞

這個“寶”要趕快找到?

緣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歡迎收看《妙志禪悟》,我是妙志。本期視頻給大家帶來的內容是:這個"寶"要趕快找到?接下來請花幾分鐘時間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寶",就是指每個人覺醒之後的心靈的力量。但這心靈的力量裡面又是無我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
想不到葫蘆島還藏着一座寶寺,建築錯落有致,佛法景緻富有禪意 - 天天要聞

想不到葫蘆島還藏着一座寶寺,建築錯落有致,佛法景緻富有禪意

何為明性?明性既明心見性,在佛教當中的意思是真心顯露出來而測地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可以理解為,明性即為本我!我們常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種,如果連自己的本來面目都不知道,又該如何認識這個世界呢。也許只有認識本我,才能夠又勇氣面對一切苦難。
四月四“菩薩生日”不一般“百年難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樣 - 天天要聞

四月四“菩薩生日”不一般“百年難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樣

頭兒,四月四到了,俺們東北的人都知道這一天,有個特殊的名字,叫“菩薩生日”。你信不信,這可是百年難遇的大吉日呢!咱們來看看,這個菩薩生日有啥不一樣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評論區留下一句:“一順百順,菩薩保佑”,為自己、為孩子、為全家接福納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後遁入空門,還有1人當了居士 - 天天要聞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後遁入空門,還有1人當了居士

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此文僅在今日頭條發布,任何平台不得搬運,搬運必究“信仰”一詞最早便是源於佛教經典之中,佛典中所闡述的"信仰"乃是對於天地萬物以及祖先的尊敬與景仰,這兩者的有機融合便構成了我們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義。
中國那麼多寺廟,為什麼他們家那麼好看 - 天天要聞

中國那麼多寺廟,為什麼他們家那麼好看

很多人都把靜安寺稱為“中國最貴的寺廟”,因為它地處在上海最繁華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邊更是車水馬龍,鄰邊也多是商場和寫字高樓。來寺廟的信眾更是數不勝數。它為什麼會在這?經歷了什麼?又為什麼強調要造得金碧輝煌?
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前拒絕吃藥,將遺囑和後事托與妙蓮法師 - 天天要聞

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前拒絕吃藥,將遺囑和後事托與妙蓮法師

關於“天才”的傳聞,從古至今從未有過停歇,似乎每個時代都會湧現出那麼幾個天賦異稟的能人,展現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對普通人而言,德、智、體、美、勞,一生能精通於幾樣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難於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這些都是彈指間就熟練掌握的技巧。
提升認知,堅定信念,才會開始真修 - 天天要聞

提升認知,堅定信念,才會開始真修

一門深入,長時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識,提升認知。正確的認知,幫助我們少走彎路。才能堅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紹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識,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個中派的情況等等。這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