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去寺廟裡燒香拜佛只需要帶着一顆誠心和三支香即可,但現在去寺廟,不僅需要門票,還需要購買香燭。
收門票其實還能理解,畢竟寺廟的日常經營也需要經費,但一把普通的香燭,卻比外面要貴上一倍還要多。
這一點,筆者可謂是深有體會!
當然,對於這一現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反對的,自然也有贊同的。
事實上,不僅是寺廟本身,就連現在的一些僧人,其生活狀況也超出了我們在傳統意義上對僧人的理解!
比如我們本文即將說到的這位——“黑絲女僧人”釋智定,她的故事一定會讓你大跌眼鏡。
釋智定,原名史愛雯,1967年出生於中國吉林省一戶普通人家。她的家庭並不富裕,甚至可以說還比較拮据。
也許是因此出身不好的緣故,史愛雯很早便對金錢有着強烈的渴望,她總幻想着有朝一日能賺到很多錢,擺脫現在的生活,實現所謂的財富自由。
然而,殘酷的現實卻將她的致富夢擊得粉碎!
由於沒有太高的學歷,也沒有過硬的技能,因此她只能以打零工勉強度日。
儘管每天累得氣喘吁吁,但賺來的錢也只能糊口,根本不足以實現她那所謂的致富夢。
既然在內地無法實現自己的夢想,那就索性去海外闖一闖,說不定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一番天地。
1993年,史愛雯不顧家人的反對,毅然決然從大陸前往香港,尋找新的出路。
那個年代的香港,是中國最為繁華的地區之一,儘管當時還沒有回歸,但大陸已經有很多人過去經商、工作和學習了!所以,史愛雯並不算“特例”。
可問題是,到了香港之後,就真的能一飛衝天了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大城市的機會雖然多,但想要抓住,卻也不是那麼容易。
一個人不論在何時、何地,都需要有真本事才行,一個沒有過硬本領的人,無論機會再怎麼多,他也抓不住。
不過,對於剛到香港的史愛雯來說,讓她揪心的並非所謂的學歷和本領,而是——戶口!
作為一個外來務工人員,史愛雯自然不可能會有本地戶口,而她也就不能享受香港本地市民的待遇。
所以戶口問題,就成了史愛雯當前急需解決的首要問題。能否在香港紮根,就看能不能拿到當地戶口了!
可問題是,怎樣才能獲得當地戶口呢?在經過一番打聽後,史愛雯得知:只要跟一位本地香港人結婚,就能獲得香港戶口。
很快,在朋友的撮合下,史愛雯和一位姓‘岑’的貨車司機結了婚,順利獲得了香港戶口,並改名為‘龍恩來’。
然而,這僅僅只是她計劃的第一步而已!
婚後,史愛雯的生活並沒有多大的改觀,雖然不愁吃穿,但這跟她夢想中“錦衣玉食”的奢華生活,其差距還是很大的。
尤其是在看到香港那些富太太們的奢華生活後,更加刺激了她追逐財富的慾望。
於是,在拿到香港居民身份證後,她便給丈夫提出了離婚!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史愛雯開始打起了寺廟的主意,她聽說寺廟中每年僅是香客們的捐贈、香油錢,就能夠達到幾百上千萬的收入,寺廟中的僧人生活得非常“滋潤”。
於是,在2002年的時候,史愛雯來到了香港寶蓮寺剃度出家,賜法號“釋智定(下文皆用此名)”,其師傅是寶蓮寺的第六任住持‘初慧大和尚’。
進入佛門後,釋智定便展現出了高超的學習能力和悟性,師傅也越來越喜歡這個聰明伶俐的弟子,對她很是關照,並有意將她培養成自己的接班人。
如果不是有後來的事情,恐怕不會有人相信這個品學兼優的佛門弟子,會是這樣一個表裡不一的人。
然而殊不知,釋智定平日里的這些行為舉止,都是她刻意偽裝出來的,目的就是為了能成為初慧師傅的接班人,從而實現她“發財致富”的夢想。
後來,釋智定成為了定慧寺住持,此時的她,已然迎來了自己人生的巔峰時刻。
掌握寺廟大權的釋智定,終於可以正式開啟她的致富之路了!
2006年8月,時年39歲的釋智定,與年僅23歲的內地商人‘劉建強’結婚。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劉建強早年間也曾出家當過和尚,他之所以會與比他大10多歲的釋智定結婚,並不僅僅是因為所謂的愛情,而是為了獲得來港“撈錢”的機會。
婚後,夫妻二人開始“強強聯手”,將他們的“生意”越做越大,劉建強不僅順利拿到了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證,還獲得了寶蓮寺賜給的法號——“釋智強”。
轉眼間七年時間過去,釋智定和釋智強的這場“利益聯姻”也走到了盡頭,兩人隨即辦理了離婚手續。
然而沒過多久,釋智定又找到一個名叫‘高武國’的男教師發展戀情,兩人於2012年10月底正式註冊結婚。
有趣的是:這個高武國原來也是一位出家的和尚,在與釋智定結婚後,同樣獲得了寶蓮寺賜給的法號“釋智光”,並在寺內擔任領班重任,地位甚高。
眾所周知,尼姑與和尚是不能結婚的,釋智定此舉,無疑犯了佛教戒律。
然而,釋智定卻對此冠冕堂皇的解釋說:之所以與人“假結婚”,目的是為了為香港輸入內地人才。
按照釋智定的解釋,她的做法非但無過,反而有功,為了給香港輸入人才,她這是“不得已而為之”。
但其實,這樣的解釋,不過是為了掩蓋她的貪腐而已!
釋智定在掌握寺廟大權後,便開始全力打造自己的物質生活!
她不僅花重金為自己在寺廟裡建了一間豪華的屋子,還配備了各種豪車。原本的佛門聖地,已然成為了她享樂的“後花園”。
然而,最讓人氣憤的是,釋智定在穿衣打扮上面,也絲毫不像一個僧人的樣子,甚至還在袈裟里穿黑絲襪,這簡直讓人無法理解。
從外面看去,定慧寺就是一個殘舊不堪的“破寺廟”,到處受到白蟻的侵蝕,牆體已經發霉變黑,地磚也因破損開裂,一眼看上去,整個一“破敗景象”。
據說在這之前,曾有地產商表示花上億元收購此地,但被釋智定給拒絕了,大有“視金錢如糞土”之意。
但其實,這一切只是為了粉飾虛張而已!
據曾進入過女主持釋智定房間的‘善信’說:裡面有九個大小不同的衣櫃,以及專門用來放置護膚美容用品的柜子。
不僅如此,裡面還設有私人浴室,衣櫃里還有假髮,以及很多款式的衣服、裙子,還有大批外國名牌化妝品、皮鞋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裡面居然還有一個吹風機!或許沒有人能想到,一個剃髮皈依的出家人,居然還需要吹頭髮?
作為一個寺廟的住持,釋智定平時也不住在寺廟,而是住在她的私人別墅中。
白天正常在寺廟裡“上班”,到了晚上,就坐着一輛由一個男司機駕駛的七人房車,直奔大埔比華利山別墅過夜。
據披露,這棟別墅是以釋智定的徒弟‘王卉(法號釋妙慧)’的名義,於2012年12月以3950萬元買入的。
這個‘王卉’,是從內地來的,在出家前已經結婚,並育有兩個女兒,最大的女兒已經有9歲了!
一個寺廟住持,居然能擁有幾千萬的巨款,縱觀漫漫歷史長河,這恐怕還是獨一例。
除此之外,釋智定的日常生活也極為奢靡。
如果寺廟中沒有必須舉行的法事,釋智定從別墅回到寺院後,會繼續在她的豪華套房裡睡覺,中午起床後則帶着徒弟王卉去附近的商場逛街,喝下午茶。
此外,在電子產品上面,釋智定使用的都是最新款的蘋果手機和蘋果電腦。至於平日里出行,則基本都是BBA級別的車輛。
身為寺廟住持,釋智定不僅不念佛誦經,反而經常外出“找樂子”,或與三五好友喝酒打牌,或去五星級酒店享受山珍海味。
此外,釋智定還非常喜歡狗,她對狗的寵溺,已經達到了無可比擬的程度。
在釋智定的房門外,曾張貼着這樣一句話:“內有大小寶,出入小心,敬請關門”。
其中所謂的“大小寶”,指的就是她養的兩條狗。
夏天的時候,釋智定房間里的空調二十四小時都是開着的,但這並不是給人吹的,而是給狗吹的。據說每個月花費在買狗糧上的錢,就多達7000港元。
要知道,在當時那個年代,普通上班族一個月的工資都沒有這麼多,由此可見其生活之奢靡。
但我們也不禁疑問:釋智定的這些錢,究竟是從哪裡來的呢?
首先第一個來源,同時也是最大的一個來源,即——社會捐款。
我們在上文說到,釋智定成為定慧寺的住持之後,曾有開發商看中了寺廟這一地皮,並表示願意出上億的價格收購。
也許在開發商看來,定慧寺已經是殘破不堪,寺廟中的僧人生活艱難,因此釋智定住持一定能夠接受這樣的“豐厚”條件的。
結果卻讓開發商大失所望!面對上億收購資金的誘惑,釋智定竟然毫不動心,果斷拒絕了開發商的收購請求。
這件事被曝光後,人們對釋智定這樣的做法大加讚賞,並紛紛稱讚她有骨氣,視金錢如糞土,保持了一個僧人該有的品格。
於是從這之後,很多人就開始自發為定慧寺捐款,用來修繕寺廟,改善一下寺廟中僧人們的生活條件。最終,籌集到的善款多達670萬元。
然而,在後來的調查中卻發現,這筆670萬的善款並沒有用來修繕寺廟,反而還不知所終了。
這些錢當然都是用在釋智定的個人享樂上面了!
定慧寺的收入雖然很多,但其賬目卻非常地混亂。
據悉:定慧寺在2014年的開支為160萬元,而其中居然有高達24萬元的交際費,真不知道這些所謂的“交際費”,都用在什麼“交際”上面了。
最可笑的是,居然還有高達18萬元的交通費,若不是全國旅行,這所謂的交通費,還真用不了這麼多。
根據定慧寺的董事‘翁靜晶’說:她覺得這些賬目存在造假,並稱香港稅務制度也存在一定的漏洞,對慈善用途的賬目監管不足,所以才導致這些善款被挪用。
不得不說,釋智定的這種行為確實讓人氣憤,在我們大多數人的印象里,僧人都是純凈、自發、謙虛、無私、慈悲的,但在釋智定身上,我們卻只能看到奢靡、腐敗、拜金,這簡直就是佛門中的恥辱。
善惡終有報,天道好輪迴;不信抬頭看,蒼天饒過誰!2015年,香港入境處人員趕到定慧寺,調查釋智定被指控涉嫌“假結婚”等,隨即將其拘捕。
一同被拘捕的,還有釋智定的現任丈夫釋智光、徒弟王卉,還有一名傭人。等待他們的,將是法律的制裁!
一個揮金如土的寺廟女主持,最後竟然落得如此結局,真乃可悲可嘆也!
“黑絲女僧人”釋智定的故事看完了,不知道給你感觸最深的是什麼?
在筆者看來,“慾望”對一個人的影響和掌控是非常恐怖的,有些人為了自己的“貪慾”,不惜鋌而走險,給國家和社會帶來了傷害。
釋智定皈依佛門十餘載,念了無數的佛經,怎麼就沒有明白“因果報應”這樣簡單的道理呢?
當然,這也許跟她早年的生活有關,但這並不是主要的原因。
隨着時間的推移,一個人對於金錢的認知和態度就會有所轉變,並不會為了金錢而去鋌而走險,做一些違反亂紀的事情。
很顯然,除了幼年時期的生活影響外,釋智定本身的性格缺陷,以及香港繁華的景況,也是促使她走上這條“不歸路”的重要原因。
俗話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我們切不可為了錢財,而走到釋智定的這條絕路上去。
相反,我們要腳踏實地,用自己的勤勞的雙手,創造屬於自己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