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早在意這個知識點,孩子他爸今天還在……

 今天,疾控君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李先生是某大型跨國公司的高級白領,

為攻克一個項目,

連續幾天和幾位同事吃住在公司辦公室。

第5天上午,簡簡單單應付了幾口早餐之後,

李先生繼續坐在辦公桌前趕材料。

寫着寫着,李先生感覺身體不適,

心臟越來越疼痛

汗水也越來越大,

不一會兒,衣服就濕透了

李先生請同事趕緊給妻子打電話

叫妻子開車過來接他去醫院

得知妻子從家中出發後

同事們把李先生扶到沙發上平躺下來

此時,

李先生心臟的疼痛卻越來越厲害

並如死一般地難受

終於,李先生的妻子開着車到了公司樓下

兩位同事便把李先生扶進電梯

要強的李先生怕耽誤了項目開發進度

不讓同事們和他一起下樓

電梯終於到一樓大廳

李先生艱難地離開電梯,

朝着妻子停車的門外走去

可剛剛邁開幾步

就硬生生地倒在了地上,

再也沒有起來。

等120趕到時,

已經沒有了生命體征。

經過醫生的講述,

李先生的妻子淚灑當場,

懊悔不已

她說,要是早在意這個知識點

孩子他爸就不會走了

對李先生的離去深表惋惜的時候

您可能也會問同樣的問題

這個知識點是啥?

   心梗多發生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狹窄基礎上,由於某些誘因致使冠狀動脈粥樣斑塊破裂,血中的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塊表面聚集,形成血塊(血栓),突然阻塞冠狀動脈管腔,導致心肌缺血壞死。

李先生髮病後,應該做什麼?

     患者一旦發病,盡量安靜平躺,撥打“120”,接受“120”指導,避免亂用藥。

在120達到之前,同事們還能做些什麼?

>>>2小時

     根據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特點,縮短髮病至開通急性閉塞的心臟血管是整個救治過程的核心。這個過程通常分為兩個部分,即發病至到達醫院急診大門和急診大門至開通閉塞血管。後半部分在醫院進行。由於目前胸痛中心建設的大力推進,急救速度已經基本達到臨床指南的要求。但是,前半部分在院外發生,不可控因素較多。

     在急救交通網絡較為完善的情況下,院前急救時間可以控制在2小時以內。

對心肌梗死第一救治現場正確的判斷和正確的處理,對整個救治過程起着關鍵的作用。這個過程主要依賴於患者及其旁觀者,所以提高公眾的判斷能力和急救能力是一項重要措施。

>>>30分鐘

     心肌梗死的主要癥狀是劇烈胸痛,但胸痛可以由很多原因引起,其他原因包括主動脈夾層、肺栓塞等。對於普通人而言,準確鑒別胸痛的病因顯然是不現實的,就算是受過專業訓練的醫生,也需要多種輔助檢查的幫助。不同病因的後期處理方式可能截然相反,但前期的急救是類似的,均按最嚴重的病因進行對待,心肌梗死就是最常見的病因。通常,心絞痛疼痛時間不超過10分鐘,胸痛超過這個時間就要警惕心肌梗死的可能,超過30分鐘就要撥打“120”緊急送醫院。

     在胸痛發生後,“120”到來之前,個人的自救對於患者預後至關重要。

無論哪種病因的胸痛,儘可能減少患者的活動量都是有益的,避免走動、咳嗽等,應安靜平躺,避免頻繁搬動患者。應盡量避免予以止痛藥物,因為大部分非甾體類抗炎葯對於急性心梗都是有害的。避免使用平時治療心絞痛的硝酸甘油,因為心梗患者常伴有低血壓,硝酸甘油可能加重休克。

>>>立即心肺復

     嚴重的心梗患者容易發生呼吸、心跳驟停,此時需要心肺復蘇治療,切勿做掐人中等無效救治。如果有旁觀者,應頻繁呼叫患者,判斷其意識情況。如果有醫務人員在場,應判斷是否存在呼吸心跳後,再決定是否給予心肺復蘇。普通人通常不具備該技能,在患者突發意識不清後,可立即啟動心肺復蘇,早期贏得救治時間。

     有效的心肺復蘇有胸廓按壓深度的要求,如躺在柔軟的床面或沙發上,施救者無法有效進行按壓,也無法判斷按壓的深度,所以應把患者轉移至硬質地面上。高質量的心肺復蘇可以為醫務人員的急救贏得關鍵的時間。如果旁觀者無心肺復蘇技能,可以向“120”尋求指導,因為即便是低質量的心肺復蘇,也優於無心肺復蘇。

>>>尋找AED

     大面積的心肌梗死會嚴重影響心臟的電活動,部分患者會出現心室顫動。那麼就要在心肺復蘇的基礎上,使用體外自動除顫儀(AED)。目前,很多人流量大的地方,如機場、商場、火車站等,已經配備了AED。

AED一般放置在顯眼的地方,通常為紅色,標註“AED”等字樣。取下來後,按照裡面的說明書開機、貼電極片,AED會自動分析是否需要除顫。機器建議除顫後,還需旁觀者按除顫按鈕。這個操作過程一般較為簡單,無需特殊培訓。

在公共場所,在啟動心肺復蘇之前應開始尋找AED備用,儘早使用AED恢復正常心律,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護患者的腦功能。如果發病現場為患者一個人,在撥打“120”之後,應儘快打電話通知附近親友前來,保持電話暢通,並讓自己處於容易被發現的位置。

>>>等待救護 

     車患者發病後需要送醫院急救,通常建議等待“120”急救車前來。因為他們反應迅速、搬運手法專業、有急救技能、熟悉急救路線、了解合適的救治醫院。但有些特殊情況,急救車無法及時到達或者不能到達,就可以讓旁觀者駕車帶患者到醫院。

千萬要避免患者自行駕車去醫院。因為駕車的一系列動作可能加重疾病本身,另外引起胸痛的疾病通常變化迅速,如駕車過程中突發意識喪失,可能引發車禍,不僅引起自身的繼發傷害,還可能傷害周圍的車輛和人群。

如果周圍有多家醫院可在同等時間內到達,盡量選擇具備心臟介入能力的醫院。因為心肌梗死最關鍵的治療措施是開通閉塞血管,目前介入治療是最優選方案,而基層醫院通常不具備完善的介入治療的設備和人員。另外,有些重症病人需要急診外科手術或高級別的呼吸循環支持,基層醫院通常也不具備該能力。

如果具備心臟介入能力的醫院路程較遠,患者病情危急,可能會在路程上耽誤病情,可先送至基層醫院,進行溶栓及對症支持治療,為轉至具備心臟介入能力的醫院贏得時間。

疾控君再次提醒

時間就是心肌

時間就是生命

生命遇險情

撥打120

今天

是第6個“全國心梗救治日”

之所以定在11月20日

是希望人們牢記兩個“120”

一是急性心肌梗死發生後要迅即撥打120!

二是急性心肌梗死搶救的黃金時間為120分鐘!

心梗常見的誘因如下

1、勞動強度過大

體力勞動過重、體育活動強度過大,會使心臟負擔加重,導致冠狀動脈不能充分擴張而造成心肌缺血。

2、飲食不規律

進食大量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後,導致血黏稠度增加,此時容易在冠狀動脈狹窄的基礎上形成血栓,從而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3、情緒變化太大

激動、緊張、憤怒等激烈的情緒變化易誘發急性心肌梗死。

4、吸煙、飲酒

吸煙和大量飲酒可誘發冠狀動脈痙攣及心肌耗氧量增加,從而誘發急性心肌梗死。

5、便秘

便秘也是誘發急性心梗的原因之一,且便秘在老年人當中十分常見。

5件小事預防心梗

1、七八分飽清淡飲食

每餐最好吃七八分飽,並控制肥肉、動物內臟等高甘油三酯、高膽固醇的食物。

2、排便不過於用力

即使大便乾燥難排,也不要過於用力,必要時可用開塞露等輔助方法應對。

3、運動量力而行

最好進行快走、慢跑等較溫和的有氧運動,老年人和心臟不好者最好別參加競技性運動。

4、及時釋放壓力

及時把煩惱、怨氣等不良因素髮泄出來。心情緊張時,自然站立,閉上雙眼,做深呼吸,有助放鬆身心。

5、提防晨起突發心梗

早晨起床後,身體分泌腎上腺素等壓力激素,導致血壓上升,再加上整晚沒喝水,血液比較濃稠,容易發生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