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想發我兒子吹黑管的照片的,後來想想還是算了;
保姆要精通英法雙語,中西餐融會貫通,工資2萬5隻是打底;
花7萬7隻能買18k金的眼鏡,直男都喜歡送粉色的瑪莎拉蒂。
這些話都是“梗”嗎?這些話出自“凡爾賽文學大師”@蒙淇淇77的微博。
01
凡爾賽文學的起源
凡爾賽文學是微博@小奶球老師以《凡爾賽玫瑰》為背景創造的一種“文學體系”。
這種“文學體系”經常出現與社交平台,通過反向性的描述,從而在不經意間體現出優越的生活行為。
那麼什麼是“凡爾賽文學”?
凡爾賽文學簡稱“凡學”,它是假裝抱怨實則炫耀的代表詞。
簡而言之:運用最低調的方式,曬出最高貴、奢華的優越感。
想要真正意義上理解凡爾賽文學,請牢記一下三大要素:
· 先抑後揚,明貶暗褒(不能直接炫耀,沒有“凡”味兒);
· 自問自答(沒有觀眾就創造觀眾,營造一種被關注的氛圍);
· 靈活運用第三人稱視角(藉助他人之口讚美自己,才更高級)。
基本了解知識點後,細品解讀凡學在生活中的運用。
關於孩子
解讀:
通過小黃毛得知,孩子是北京的小學生,而且回家上樓找媽媽。
關於婚姻
解讀:
和先生一起同眠時,學習葡萄酒知識並明日和先生進行法式大餐。
關於房子
解讀:
凡爾賽的奧義是,當你不方便直接炫耀,不妨使用第三人稱,從杭州一棟樓的家到北京的大別墅的家,借他人之口說出。
關於保姆
解讀:
保姆是年輕女孩,本科,英語六級,比別人家老阿姨年輕。月薪兩萬五,更說明家底富裕。老盯着自己先生看,則說明老公長得好看,有魅力。
學會解讀後,那麼凡爾賽文學,在哪裡最常見呢?
在家長圈裡為了更高階的曬娃,這些父母選擇了一種更為低調的包裝方式:“凡學”。
02
家長圈裡的凡學比賽
其實,凡爾賽文學的“鼻祖”就是來自於家長們。
他們遍布朋友圈、家長群、平日交談中,為了就是比比誰對孩子好。
畢竟在他們眼中,還有什麼能比“娃的優秀”更值得炫耀的?
所生活在“凡爾賽文學”中的孩子,依舊令人感到熟悉,從言語中嘻細細品味,確實是“別人家孩子”的模樣。
這些孩子基本不用家長們的操心,生活自理,自覺懂事,學習成績科科滿分,家裡牆上布滿了各式各樣的獎狀,又能輕輕鬆鬆考上名校... ...
字裡行間都透入出家長們對於“凡學”真諦,這也絲毫不會影響他們對孩子炫耀和誇獎。
對於孩子的炫耀和誇張,有本質上的差別,一不小心孩子就成了工具人,還不是愛的成果。
合格的父母,給與愛的教育;理智的父母,從不炫耀孩子。
03
教育無需凡爾賽文學
《三十而已》里的顧佳,為了給孩子最好的教育資源,用貸款在上海買了一套大豪宅,因為這個小區擁有全上海最優秀的師生資源。
為了讓孩子能順利通過面試,顧佳做足了充分準備:
把孩子的日常習作裝訂工整,證明孩子天資聰穎,並用自己專業的英語,擋下老師的所有疑惑。
其實,電視劇也映射現實,很多中國家長都有教育焦慮,這背後都是不可忽略的焦慮感。
在中國家長面對這種焦慮時,往往不會帶來很好的結果,他們會選擇給孩子報過多的興趣班和課餘作業。
然而,家長們所做的這些會導致,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去工作來賺錢。
從而,讓家長陪伴在孩子身邊的時間越來越少,而孩子也大概率會被過多的壓力和學業壓垮。
同時,家長越是焦慮在某種程度會對孩子的要求不斷提高,為孩子付出的同時就已經計算好了付出所帶來的成績。
而這些期望一旦沒有達到,家長就會大失所望,將自己的負面情緒傳遞給孩子。長此以往,孩子的自信心將受到嚴重的打擊甚至摧毀。
在育人的道路上,少一些炫耀,多一份關愛;
少一些攀比,多一份陪伴;
少一些競爭,多一份鼓勵,家長和孩子會收穫多一份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