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總是敲自己的頭,是因為好玩嗎?

差一點

我們就擦肩而過了

有趣

有用

有態度

“寶寶快一歲了,最近他總用手打自己的頭,不管高興不高興,怎麼回事?是生病了嗎?還是單純覺得好玩?”,很多寶媽在平時都會遇到寶寶打自己頭這一情況,具體是什麼原因呢?

前庭系統發育

拍打頭部和孩子前庭系統發育有關係,有的寶寶打頭、搖頭,甚至撞頭,有時搖擺身體,這和寶寶喜歡扶着地跳動一樣,都是正常現象。這是寶寶前庭系統發育需要尋求的刺激。前庭是維持平衡的器官,多數嬰兒會有一個前庭“自我刺激”的階段,會做出上下跳、搖頭晃動身體的動作。

有3%~15%的嬰兒還會用頭去撞擊其它物體。這種行為可在短時間內消失,也可持續較長時間,大部分在1~1.5歲消失。

好玩

如果寶寶打頭時邊拍打邊開心地笑,則應該放心,這可能只是寶寶的一個習慣性動作。家長可用玩具或其它活動分散寶寶注意力。

但如果隨着月齡增加,癥狀持續加重,應去神經科就醫,排除行為障礙等問題。

寶寶生氣

寶寶不會準確表達,有時候生氣,會通過打頭的動作表達自己生氣、憤怒。針對這樣的寶寶,家長最好給寶寶一些柔軟的靠墊,讓他通過打這些東西,發泄自己的不滿和憤怒,等寶寶發泄完,也要及時安撫寶寶。

尋求刺激

一些寶寶愛打頭是尋求刺激,開始時可能是偶然碰撞,發現很刺激,於是慢慢就形成打頭的習慣了。解決的辦法主要是讓他的手有事干,讓他的注意力分散到其它方面,他就會漸漸不做這個動作了。

出牙

寶寶出牙會引起牙齦紅腫痛,有的寶寶會通過打頭來表達自己的不舒服。

寶寶出牙可以隱約看到口腔局部牙齦發白或稍微充血紅腫,觸摸牙齦時有牙尖樣硬物感。牙齦腫痛和不舒服是出牙過程中不可避免的。

處在這個階段的寶寶會煩躁哭鬧,為了減輕寶寶的不適,爸爸媽媽可以用紗布蘸冰水擦拭腫脹的牙床,同時達到按摩和冰敷腫脹牙床的雙重功效。除了冰敷也可以給寶寶冰凍後的牙咬膠,也能緩解出牙的不適。

頭皮癢、面部有濕疹等

如果孩子頭面部有濕疹、痱子、頭皮長疹子,引起頭皮癢或者出汗刺激瘙癢的話,由於孩子還不會表達,也會做出拍打頭部的動作,所以家長要用心觀察孩子表現,發現以上問題要及時給予正確護理。

中耳炎

中耳炎會導致寶寶出現耳痛的癥狀,月齡大的寶寶能準確表達疼痛的部位,小寶寶不會說話,可能就用打頭的方式來表達。

中耳炎在六個月到三歲大的孩子中是最常見的,中耳炎表現為寶寶易發怒、耳痛、發燒、耳朵流水、睡眠不好和聽力障礙等。如果寶媽懷疑寶寶得了中耳炎,需要帶寶寶儘快就診,進一步確診,在醫生指導下給寶寶用藥治療。

如果是可以交流、並且能理解大人話的大寶寶,那麼打頭一般多帶有寶寶個人情緒,如需求未滿足、沒有順着寶寶的意願等等。建議參考以下四種方法來讓這種行為漸趨消失:

01

只做不說法

如果打頭過重,有可能傷到寶寶自己,媽咪只要把寶寶的手撥開就行了,不要用語言去指責、命令,說多了反而是負強化,會讓寶寶更關注打頭的行為。

02

行為忽略法

如果打頭不是很嚴重,不會受傷,次數也不多,不妨忽略這種行為,因為有時越關注,寶寶越打得起勁。

03

轉移注意力法

幼兒的注意力不穩定,很容易被新的目標所吸引,這時媽咪不妨往寶寶的手裡遞新玩具或新物品,並用言語引導。比如,拿一個小綵球故作驚訝地對寶寶說:“哇,這個球好重呀,我都拿不動了,寶寶看看能不能拿動啊

04

目標替換法

如果轉移注意力不成功,也可以改變受擊目標。即教寶寶用小手打其他安全的部位。比如拍手、拍打小屁屁,但一定要教寶寶輕打,而且是帶有娛樂性的方式,讓寶寶覺得這只是一種好玩的遊戲。

陪寶寶一起成長的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不知道向誰傾訴,可以添加小助手,和眾多姐妹們一嘮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