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短短3萬天,一晃就混到了退休。退休了,不管你承不承認,就是意味着自己老了。
老了,就老了吧。老了,有老了的活兒法,老了我們也要有自知之明。一抹晚霞里,做個智慧的,不討人嫌的老人。
那麼,怎麼做才能不被兒女所嫌棄呢?我們不妨從下面7點入手,不給他們嫌棄咱的機會!
①,要有邊界感
兒女長大了,結婚了,他們就成為了獨立的個體,我們這幫老傢伙的任務就算完成了,就“靠邊站”吧!
此時與子女相處,一定要有邊界感,別有事沒事的,總上兒女家去,不要輕易打擾他們的生活。
距離產生美,適用於任何關係,其中也包括父母與子女的關係。任何關係,走得太近,都將是一場災難。
②,有自己的老窩
老了,不論自己的老窩,是大還是小,是新還是舊,必須滴,高低地得有一個。
到啥時候,兒女的家都不是自己的家,而自己的家卻永遠是兒女的家!
老窩就是自己的根據地,就是自己的歸宿!自己的地盤,自己做主!
千萬不要幻想,和孩子同住在一個屋檐下。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只要生活能夠完全自理,就不要輕易地與孩子同住在一個屋檐下。
就拿一日三餐來說吧,孩子們,年輕人都喜歡煎炒烹炸,紅油辣鮮的,一盤一盤的,咱們呢,就喜歡蒸煮燉。
蒸米飯吧,也是,孩子們喜歡硬的,有嚼頭的,一個粒兒,是一粒兒的。而咱們喜歡爛糊爛糊的,不然的話,牙不好,胃也得作妖!
你說說,這飯怎麼做吧?一頓兩頓的可以對付,天長日久,那就不是對付的事了,誰也對付不起呀!
再說了,孩子們的消費觀和咱們也不一樣,現在的孩子花起錢來都大手大腳。
咱們60後,都從苦日子中熬過來的,能看習慣嗎?看不習慣就得叨叨。
你叨叨,孩子不願意聽,說淺了吧,不疼不癢,不當回事兒。說重了吧,就得炸毛!弄不好了,還得踩雷!
唉,兩代人的代溝是不可逾越的,長期住在一起難免會產生摩擦,一地雞毛!倒不如,各過各的,各生歡喜!
③注重個人衛生
老了,也要注重自己的個人衛生,注意個人形象,把自己的衛生切實管理好。
要做到勤洗頭,洗腳,洗澡,勤換衣服,別整天邋裡邋遢的,不修邊幅,有的甚至還有老人味兒……
把自己打扮的乾乾淨淨,清清爽爽的,一是對他人的尊重,二是自己活的也有尊嚴。別給孩子留下,嫌棄咱們的機會!
④,適當地托舉孩子
養育孩子是恩,托舉孩子是的德。該幫孩子的時候就幫一把,該托舉孩子的時候就得托舉!上一代,托舉下一代,生生不息!
我同學的妹妹,做法就很奇葩!兒子家忙的“天翻地覆”,他頭不抬眼不睜的,就像個沒事似的。你說說,鄰居都看不下去了,都前來幫忙!
她卻該玩玩,該游游,做起了甩手掌柜。兒子兒媳嘴上不說,但心裡有數。這樣的老人雖說實屬少見,但是做法確實欠妥,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
⑤,有自己的養老錢
養老錢可多可少,有就比沒有強!老了,不依附兒女過活,這樣晚年生活才有底氣,活着才有尊嚴,仗義!
沒有養老錢,那可就不好說了,兒女們,對你行不行?孝不孝?那全憑自己的造化了!
⑥,不磨孩子
老了,我們要有一個好心態,凡事看輕看淡,別有點啥事兒的,就開始磨孩子。
孩子們的生活也不容易,壓力也不小,他們也要養育他們的小娃娃。
有的老年朋友就是大事小事兒,都統統的找孩子。孩子本來忙上班,忙家庭,忙得像個陀螺似的團團轉。
他倒好,今天一個電話,明天一個視頻的,孩子不來他就磨叨,孩子來了,也解決不了啥實質性的問題。
人老了,腰疼,腿疼,偶爾腦袋瓜子疼,都不算啥大毛病。這種小打小鬧的病,用醫生的話來講,不是病了,是人老了而已。
就是兒女請假,陪你上醫院,樓上樓下檢查兩天也沒檢出啥大毛病,你說磨兒女也沒有啥意義呀。
有些小毛病,吃點小藥片兒就能得到緩解和維持,也沒有更好的治療辦法。
老了就要正視自己的衰老,少給兒女添麻煩,不磨兒女才,是明智的老人!
⑦,活到老,學到老
人老了,也要接受新鮮事物,與時俱進!不與社會脫節,該學的東西要學,該掌握的要掌握。
智能手機會用,網上購物會購,上醫院檢查身體會預約醫生,外出滴滴打車……這都是最基本的生活技能,都得掌握。正所謂,技不壓身,活到老,學到老!
以上7條,有自己的老窩,有自己的養老金,和兒女相處有邊界感,注重個人衛生,不與社會脫節,不磨孩子,托舉孩子。若你都一一做到了。兒女們,想嫌棄咱,都沒機會!
網圖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