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忌滿,事忌全”: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留餘地

《鹽鐵論》中說:“水激則悍,矢激則遠。”

看到水面的浪花,不是本事;看到水底的暗流,才是。

一個人混得好不好,不是今天是否得意,而是一直都得意,卻不被人知道。

聰明的人,人生總是有空,忌諱圓滿,做事不求全。

凡事留下餘地,進一步是輝煌,退一步是海闊天空。

01

情緒不拉滿,留三分面子。

三國時期,袁紹、曹操、許攸都是從小玩到大的朋友。

許攸和袁紹,還是奔走之友,一起建立了地方勢力,袁紹是諸侯。

天下混亂時,大家都爭奪權勢,官渡之戰發生了。曹操和袁紹對峙多日,決一雌雄。

袁紹擔心許攸反叛,就把其家眷都扣押起來。

沒想到,朋友在一起,一點信任感都沒有,許攸一氣之下,投靠了曹操。並且把袁紹的糧草情況,都如實告知,設下了“攻打烏巢糧庫的計謀”。

曹操出其不意,把袁紹的糧草燒毀,取得官渡之戰的勝利,打下了一統中原的基礎。

此後,許攸逢人就說,自己是曹操的貴人。看到曹操,許攸直呼其小名:“曹阿瞞......”

曹操被人呼來喝去,內心很難受,就找了個借口,斬殺了許攸。

袁紹因為情緒拉滿,導致許攸反叛自己;許攸因為情緒拉滿,把自己的命都丟了。幾個朋友,幾次內鬥,沒有一個贏家。

從人情的角度,他們並沒有深仇大恨。內鬥的根本,是面子上過不去。

俗話說:“人要臉,樹要皮。”

又說:“人不要臉,天下無敵。”

這人的面子,你給了,那麼你自己也會有面子。給面子的方法,就是不要把情緒擴大,而是降低。

就算是爭鬥起來了,你也要冷靜,和顏悅色地說話。對方,也是伸手不打笑臉人,氛圍感會好很多。

社會學家赫·斯賓塞說過:“觀點最終是由情緒,而不是由理智來決定的。”

聰明的人,總是處於理智的狀態。情緒來了,理智的態度,會對其進行克制。

想一下,以後還要打交道,仇人都可能成為同夥。你就不會情緒爆滿了。

02

家庭不完滿,留三分遷就。

在結婚的時候,我們送祝福:“婚姻美滿。”

在祝壽的時候,我們說:“活一百歲。”

在送孩子讀書的時候,希望是:“考上滿意的大學。”

就是找對象,都希望:“門當戶對。”

反正我們什麼事情,都希望是完滿的。完整的家庭,美滿的結局,這就心滿意足了。

但事實上,很多家庭是不完滿了,也不會完滿。

本想好好孝順父母,卻發現有的家庭,父母早故,根本沒有給子女孝順的機會。

要找一個門當戶對的人,卻不料,遇到了一個窮小子,一個灰姑娘。

希望和妻子一起過日子,得到妻子的各種幫助和理解。但是婚後多年,妻子各種不理解,還對金錢很摳,或者很大方,讓男人困擾不已。

兄弟姐妹在一起,有人小氣,有人大方,有人計較,一頓團圓飯,都有幾次爭吵。

如果你非要求完滿,你就看周圍的人,都不順眼;家裡的事情,都不好,壞事太多了。你甚至常常想要逃離,和愛人離婚。

聰明的人,學會了遷就。

愛默生說過:“思想是會享用它的人的財產。”

好好享受家裡的各種不完滿,你會發現,身邊的人,都帶來了各種好處,是有愛的人。

比方說,妻子大大咧咧,就是給了丈夫細心的機會。兩個不是旗鼓相當的,但是形成了互補,也是天生一對。如果兩個都注重細節,一些瑣事,更有可能針鋒相對。

家人在一起,往往是“榫卯結構”。一個人的缺點,成就另一個人的優點,彼此遷就,不完滿就是完滿。

03

錢包不裝滿,留三分空餘。

春秋時的范蠡,靠經商成為了富豪。

可是在天災發生的時候,他就把錢財散盡,幫助窮苦人。

三次散盡錢財,但是他並沒有變窮,反而更富有了。他對自己的賺錢方式,這樣總結:“財如流水,堵不如疏。”

你要聚財,就如同在溪流上修水壩。

水壩修好了,水會集中起來,越來越多。但是水壩太高了,就壓力過大,很容易崩潰。

還有一點,就是你一直堵住水流,你讓下游的人沒有水喝了。這下游的人,毫不客氣,會破壞水壩,或者攻擊你這個修水壩的人。

做生意,講究的是“賤買貴賣”。也就是說,要有舍有得。什麼都不付出,是什麼都得不到的。

一大批的金錢從你的手裡經過,你留住的,也就是一部分。

都要留住,那就註定一點都留不住。

聰明的人,把錢包常常騰空。在錢包滿的時候,就施捨,就讓利於人。利潤降低了,但是口碑好了,從而薄利多銷,累積財富更多。

有一些錢,給他人賺,就形成了利益圈,從而你的人生,眾人拾柴火焰高。

04

《警世通言》中說:“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便宜不可佔盡,聰明不可用盡。”

凡事到了盡頭,就會走向虧損,對自己各種不利。

除了以上幾種情況,不要滿,在工作、名譽、關係、壽命、功德等方方面面,都不要求滿。

人這一輩,記住一句話:“不滿是向上的車輪,能夠載着不自滿的人類,向人道前進。”

凡事有幾分餘地,生存就有了空間。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