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養不出自律的孩子?可能你忽略了最關鍵的一點

文/婷媽

在養育孩子長大成人這條路上,充滿挑戰,我們都希望孩子能成為自律的人,自覺學習、規律生活。可很多時候,孩子卻總是難以達到我們的期望。

其實,孩子之所以不自律,或許是我們忽略了一些至關重要的因素。

1、家長缺乏榜樣示範,孩子難有參照

孩子就像一張白紙,他們最早的行為模式往往是從家長身上模仿而來的。

鄰居老王總是抱怨孩子做作業不專心,一會兒看電視,一會兒玩玩具,完全沒有自律性。

可他自己呢,下班回家就躺在沙發上玩手機,一玩就是幾個小時。

孩子寫作業的時候,他也沒有營造一個安靜的學習氛圍,不是大聲和朋友打電話,就是開着電視看劇。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怎麼能學會自律呢?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如果我們自己都做不到自律,又怎麼能要求孩子做到呢?

我們希望孩子早起讀書,那自己就不能總是睡懶覺;我們希望孩子少玩電子產品,那自己也要控制使用手機的時間。

只有家長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自律的榜樣,孩子才會有學習和參照的對象,慢慢養成自律的習慣。

2、過度管控,孩子缺乏內在驅動力

有些家長對孩子管得太嚴,從早到晚,孩子的一舉一動都在家長的掌控之中。

阿強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安排得滿滿當當,孩子每天除了完成學校的作業,還要參加各種課外輔導班。

孩子連一點自由支配的時間都沒有,久而久之,孩子對學習產生了抵觸情緒,變得越來越不自律。

孩子需要一定的自主空間來發展自我管理能力。

過度管控會讓孩子失去對自己生活的掌控感,他們做事情只是為了滿足家長的要求,而不是出於自己的內在意願。

我們應該適當放手,給孩子一些選擇的權利,比如讓他們自己安排周末的學習和娛樂時間。

當孩子感受到被信任,他們會更有動力去自我約束,從而培養出自律的品質。

3、忽視興趣培養,孩子難以持久堅持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自律的重要動力源泉。

小李的孩子成績一直不太理想,學習也很不自律。

後來,小李發現孩子對繪畫很感興趣,於是就給孩子報了繪畫班。

在繪畫的過程中,孩子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和專註,即使沒有人督促,也能主動去練習。

如果孩子對一件事情沒有興趣,就很難全身心投入,更難以做到自律。

我們要善於發現孩子的興趣點,鼓勵他們去追求自己熱愛的事物。

在興趣的驅動下,孩子會更願意主動付出時間和精力,也更容易養成自律的習慣。無論是繪畫、音樂還是體育,只要是孩子感興趣的,都能成為他們培養自律的途徑。

寫在最後

想要養出自律的孩子,我們要從自身做起,做好榜樣示範;適當放手,給孩子自主空間;用心發現並培養孩子的興趣。

育兒之路任重道遠,讓我們一起努力,為孩子創造一個有利於培養自律的環境。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婷媽alan,國家認證育嬰師、家庭教育講師,致力於小故事中分享育兒經驗,歡迎關注我,一起陪伴孩子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