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凡情感
飯店內 ,唐嘯雲端着酒杯祝他媽50歲生日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他媽當眾宣布家裡有兩件喜事,一是自己生日,二是兒子明天轉正。她說兒子所在的公司是一家頂級外企 。兒子已經獨立帶團隊。唐母言談之間,都是驕傲和自豪。
剛畢業就被知名外企錄取,還獨立帶團隊 。場上眾人都很是羨慕。一時間,親朋好友對母子倆的吹捧讓氣氛熱烈到極點。都誇讚唐嘯雲的母親教子有方。
唐嘯雲站起來說:
媽,我有今天小小的成就,都是多年來您含辛茹苦地培養我。媽,您辛苦了。
看到人家兒子那麼優秀且知道感恩,來賓們紛紛誇讚他懂事。
是人就怕比較,唐嘯雲的舅媽看到外甥如此優秀,教導兒子小瑞要跟表哥學習。小瑞不服氣地說,你怎麼不跟大姑學學?
唐母看侄子沒有禮貌,讓他給弟媳婦道歉。
知道你哥哥為什麼能成才嗎?不管是大事小事,都得講規矩。沒有規矩就不成方圓。就拿這吃飯來說,但凡每次出門吃飯,不管這一桌子有什麼樣的菜,但是這每一道菜他都必須要全部吃到。這樣才能保證營養均衡。今天你哥哥也是這樣,你沒注意到嗎?
小瑞不滿地說:不能按照自己的喜好吃飯,那人不成了機器人嗎?
唐嘯雲反駁表弟:
人吃飯不是為了自己的喜好,而是為了更好地汲取營養。父母的話是沒有錯的,每一句話都是為你好。
唐母對兒子的回答很滿意。她抿着唇,但是臉上的笑意怎麼也藏不住。
兒子優秀又懂事,是每一個為人父母的驕傲。唐母想到自己多年來的心血終於看到了曙光,一時心中百感交集。但是,她做夢 沒想到,她的五十歲生日竟成為她人生中最後一個生日 。
她更沒想到,剛剛在宴會上當眾說她是個好媽媽的兒子,會在頃刻之間對她下狠手。她臨死也不能閉眼的是,兒子砸她的那件兇器竟然是她一直以來的驕傲。她的寶貝兒子,用那個她引以為豪的獎盃狠狠砸了她很多下。
唐母到死都不知道,是她當眾說的這幾句話加速了她的死亡。
關於這起慘劇的內因,人們有不少評論。
有人說因為母親對兒子太嚴格,導致兒子長期在 母親的精神操控下心理扭曲了。
網上關於這類文章已經有很多,今天我想聊一聊父母跟孩子在家庭中情感錯位的嚴重後果。
在一個家庭中,父母是長輩,孩子是晚輩。父母對孩子有撫養 和教導義務。這種 教導是有界限的,如果做父母的沒有遵守這種界限,就把對孩子的感情按照自己的邏輯給弄錯位了。
說起界限感,是近幾年被人們頻繁提起的一個詞語。不管是在 家庭中或是在朋友同事之間,每個人都應該遵守一定的規則,也就是保持一定的界限感 。一旦失去這種界限,就會滋生很多不必要的矛盾。比如婆婆或者丈母娘過分干涉小家庭導致孩子們矛盾不斷。比如已婚人士要和異性保持一定的邊界感。否則也會引發很多衝突,嚴重的可能會導致人家夫妻離婚。
所以,我們會經常呼籲大家一定要有邊界感。也就是說,每個人就如棋盤上的棋子,在一些人際交往中應該恪守自己的準則,在自己的小天地中,不越界,不過多干涉。
但這種界限感一旦到了父母和孩子之間,或許就會引發很多爭議。有人可能會說,那是我們的孩子,我們管他吃喝,供他上學,我們管教他一下怎麼了?
還有人說,那是我們的孩子,我們辛苦就是為了孩子,我們願意節衣縮食讓孩子生活得更好,所以我們情願做孩奴。當然,你想怎麼樣對待孩子,這是你的自由。但是我們也看到,很多在父母溺愛中長大的孩子,長大後會成為父母的心病。
那父母錯位下長大的孩子,又會如何?
這起弒母案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我們回看唐嘯雲母親對他童年到成人後三個階段的精神和心理摧殘,就能懂唐嘯云為何如此狠心弒母。
童年,一分之差,就上綱上線到人生高度
唐嘯雲的母親是個高中教師,她對兒子非常嚴格。嚴格到什麼程度呢?案發後,法官在他們家發現的那本《小雲成長記》中,看到了令人髮指的事實。
兒子考了九十九分,她讓兒子寫檢查。
今天,數學期中考試,我只考了99分。 這個成績非常不應該,我明明可以做得更好,因為一個小小的失誤,損失了這一分,我對不起我的母親,也對不起自己。
這兩行字,是唐嘯雲對丟失的這一分的檢討,更是他的自責和對母親的愧疚。
下面是他母親的評語:
看上去只丟掉了一分,但未來很有可能會因為這一分而輸掉你整個人生。
記住,人生就是一場戰鬥。任何一點小小的失誤,就將讓你一敗塗地。 千里之堤,毀於蟻穴。學更要好好,你要好好反思。
對一個孩子來說,一分真的不算什麼,孩子馬虎,粗心都可能造成錯誤。唐母想讓兒子吸取教訓,可以有很多種辦法。比如她完全可以制定一個錯題本,讓孩子把每次考試的錯題寫在上面,事後多做幾遍,弄清楚這次為什麼錯,下次孩子再遇到這樣的題,就會輕而易舉地做對。
可她卻因為這一分,就上升到人生的高度去指責兒子。
她對兒子不是教育,不是鼓勵,她是在給兒子製造壓力。一個孩子,他最初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一定是從父母這裡得到的,當母親給他灌輸這種錯誤的,扭曲的價值觀時,他沒有區分和辨別的能力,就會很自然地把這一切看做是理所應當。
所以長大後的唐嘯雲才會對錶弟說,媽媽說的都是為你好。
對有些父母來說,這句“為你好”又害了多少孩子!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以為父母這麼做都是為自己好,所以當他們滿足不了父母的期待時,他們會自責,會覺得對不起母親。
也正因為這個原因,青年的唐嘯雲在偷看錶弟玩遊戲時會寫下那樣的檢討書。
青年,從人格上羞辱兒子
有一次,唐嘯雲的表弟在玩遊戲,他在旁邊偷看了兩眼。被唐母發現,於是唐嘯雲又寫下檢討書:
2014年,表弟在玩遊戲,我在旁邊偷看了兩眼。 這是我墮落的開始,我應該對錶弟起到表率作用。 而不是和表弟一起在遊戲中墮落。 遊戲是引誘我的惡魔,我一定要抵擋住他的誘惑。我萬分心痛,在此我深刻檢討自己。
對唐嘯雲來說,他人生的前十幾年,都是按照母親的教導去做一個規規矩矩的孩子。但他到底是個孩子,他有孩子的天性,他對不懂的事情有好奇心,所以他偷看錶弟打遊戲。這很正常。但在唐母的價值觀引導下,唐嘯雲卻認為自己墮落了,並做出深刻的檢討。
唐母依舊在下面寫了評語:
通過這件事情可以看出來你是一個意志力相當薄弱的人。這樣的人 難以承擔重任你表弟很快活,可他註定永遠是個普通人,如果你想做普通人,沒問題啊,那就不要做我的兒子。
所有做父母的,都盼着子女成才,這本沒有錯。但過來人都知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犯錯,這也是人之常情。一旦遇到這種事情,做家長的應該指出孩子的錯誤,再慢慢引導孩子正向價值觀。
但唐母卻把這件事看得很大,並且有了很極端的對應措施。
她先是指責兒子意志力薄弱,又威脅兒子如果想做一個普通人,就不要做她的兒子。
她不僅從人格上一再打壓兒子,還拿出殺手鐧威脅兒子。對孩子來說,最害怕的當然是父母的拋棄。因為他們無論從身體上還是精神上,都沒有長大。在他們有失誤時,他們需要的是父母的幫助和耐心引導,而不是無休止的貶低,打壓,甚至是威脅。
從童年到青年,唐嘯雲一直處在母親的極端控制中。他在母親的這種高壓和貶低中快要窒息,他想要逃離母親,他想要反抗母親,於是在填報志願時,他平生第一次違背了母親的意願。
填報志願,不尊重兒子的選擇,灌輸扭曲價值觀
填高考志願的時候,唐嘯雲決定遵從自己的內心報自己喜歡的專業。他想學中文, 唐母認為學中文以後不好找工作,就一定讓兒子學計算機。 兩人陷入僵持中,那是母子倆第一次冷戰,唐嘯雲最先敗下陣來,主動去找他母親承認錯誤。兩人這才和好,而這段過往也被寫進了日記中。
我錯了,我不該在沒有徵求媽媽意見的前提下,是擅自選擇中文系,這種行為是對自己,也是對媽媽極大的不負責任,媽媽很久沒有理我,我不怪她,她把我當成最親密的人,而我卻傷了她的心。
在這段日記中,唐嘯雲再次跟母親道歉。他一生唯一的一次反抗最終還是母親勝利了。他的心情肯定糟糕到極點。在這樣的情況下,唐母依舊在兒子的檢討下面寫出自己的評論。
人生如戰場,怎麼能夠毫無長遠計劃,僅憑個人一時的喜好信馬由韁? 只有弱者才會口口聲聲喜歡什麼,討厭什麼,一個強者是不會被這些稍縱即逝的情感左右的,為了成功,必須保持清醒。
在唐嘯雲的童年,青年乃至高考成年時,幾乎他的每次檢討下面,唐母都給出犀利的評論,那些評論針針見血,那些評論全都是對兒子人格的侮辱。我們不難想象,唐嘯雲是如何一次次忍受母親的這些惡毒攻擊的。
其實,他曾經有過小小的反抗,但最後都失敗了。而母親打敗他的方式也很簡單,那就是用他的錯誤來懲罰她自己。
錯位而令人窒息的母愛
唐母從來不打兒子,但是她會用比打更狠辣的方式來摧殘兒子的心。
劇中有個情節,童年的唐嘯雲已經吃飽了,她還勸他吃。
他說:媽,我真的吃飽了。
唐嘯雲如此聽話,他說吃飽肯定就是已經吃飽了。如果換做其他母親,或許就會隨著兒子心意去說話。
但唐母卻笑着說,吃飽了哈,那我替你吃。接着她一塊又一塊地夾着紅燒肉送進嘴裡。
我們可以想象,唐嘯雲看着母親那個樣子,心裡是什麼滋味。他覺得是自己的錯導致媽媽這麼傷心。他會愧疚,自責。
所以他懇求母親:
媽,我吃,我吃。
唐母這才笑着說:這就對了。
唐嘯雲考了九十九分,唐母暴跳如雷,但她沒有對兒子施暴,她 說:媽也有責任,說完她狂扇自己耳光。直到兒子跪下來求她,她才肯罷手。
唐母用近乎殘虐的方式懲罰自己,讓兒子心疼她。而她,也果真達到了目的。唐嘯雲自此以後不敢反抗她,凡事都聽她的,母子倆在外人面前扮演着母慈子孝的場面,實際上呢?唐母很知足,唐嘯雲很痛苦。
母子二人,一個滿足於這種現狀,一個恨不得想要逃離。遺憾的是,唐母從來不懂兒子的真實心理。她也從不去感受兒子的痛苦。
她一直都不知道,她把自己和兒子的感情弄錯了位置。本該是媽媽心疼年幼的孩子,並且去哄着孩子。她卻用自虐的方式逼著兒子心疼她,從而去做違背自己心意的事情。
一個偏執的母親,用錯誤的方法,和錯位的感情,去定義她和兒子之間的一切。她自以為很愛兒子,卻不知道她在一步步扼殺孩子自由,獨立的天性 。
如果說唐嘯雲最開始會心疼母親的這種自虐。隨着時間的推移,隨着這種事情的一再發生,他的心態也逐漸發生變化。特別是報考志願時,他唯一的一次反抗,最終還是敗給母親時,他內心的偏執也越來越厲害。他既害怕母親,又仇恨她,他恨她控制自己的人生,恨她用懲罰自己的方式來懲罰他。
在唐嘯雲的成長過成中,母親對他的傷害和精神控制,是他心態扭曲的關鍵因素。
因為害怕母親傷心,害怕母親的極端。所以,他就當一個很乖的兒子,他完成媽媽讓他做的一切。母親讓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而且他沒有任何的要求。他只要求她別再用懲罰自己的方式來懲罰他這個做兒子的。在他被開除後,他因為害怕母親會責罵,所以每天假裝去上班。直到唐母生日那天,第二天就是他轉正的日子,他的謊言再也瞞不下去了。再加上唐母在宴席上說的那番話,促使他下了弒母的決心。
令人悲痛的是,他殺完母親之後殘忍地將她分屍,因為他覺得母親是個魔鬼,他要把她的身子撕開。這樣母親就不會活下來了。
一個兒子覺得生他養他的母親是魔鬼,他該是對她有多大的仇恨啊。而這種恨,固然是因為他的偏執,更多的是唐母對他錯位情感之下的失敗教育。
可憐唐母到死都不知道,兒子為何對她有那麼大的仇恨?
唐母的兩種錯誤,毀了她自己和兒子的人生
劇中唐母被唐嘯雲用獎盃殺死在沙發上,電視劇給了一個特寫,唐母身後的牆上掛滿了獎狀,那是她在兒子很小的時候就對他嚴格要求才換來的獎狀獎盃,這些是她和兒子共同努力的結果。這些是她半生的心血,更是她作為母親的驕傲。但她到死都不知道,正是這些她引以為傲的行為,在兒子心中埋下了仇恨。
當她離開人世的那一刻,牆上的那些獎狀在無聲地默哀。它們是這對母子情誼深厚的見證者,更是這對母子走向滅亡的見證者。
唐母在教育兒子的過程中犯了兩種錯。
一是精神操控,想讓孩子活成自己心裡想的模樣。為人父母,都巴望着孩子成才,這本沒有錯。但唐母卻用檢討書去貶低孩子,對孩子造成人格上的嚴重傷害。
二是用扭曲的價值觀去引導孩子
唐嘯雲從小到大都很聽話,但他內心又極度反感母親的控制,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決定反抗母親一次。只可惜他用的方式愚昧又慘烈。
我們不能否認唐母對兒子的愛,這點唐嘯雲也知道,所以他才會對羽霏說:
我的願望是不聽媽媽話一次,我媽如果活着,她一定不希望我死。這次她再也不能如願。
唐嘯雲說完這句話,臉上露出笑容,這笑容是那麼凄涼,一個孩子寧可賠上母親和自己生命的慘重代價,也要反抗母親一次。可見唐母對他的那些教育,是如何讓他仇恨並且扭曲的。
在唐母對他長達數年的精神摧殘下,他不敢反抗,不能有自己的思想,他活成了母親的替代品。唐母完全讓兒子活成了另一個自己。何其悲哀!
心理學碩士於玲娜說過: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心理健康的人,你最好先讓自己成為一個心理健康的人。
不能讓扭曲的愛,作為一種痛苦的遺產,代代相傳。那麼,合格的父母究竟應該是怎麼樣的?
合格的父母是讓孩子忠於自我
意公子曾經在一個視頻中說:如果說對孩子有期待的話,她對孩子的期望是永遠忠於自我。我們大人看似是在 教育他們,但其實無形當中是在破壞和干預他們。
我們經常會對孩子說你應該這樣,或者說你不應該這樣。其實在這個過程中,事實上他們已經喪失了可以表達自我,忠於自我的生命力量。我們能做的就是保護他們,給他們創建一個可以忠於自我的環境。
所以我一直相信一件事情,孩子不是你生的,他只不過是經由你的身體來到了這個世界上。他們有他們生命本來應該活出的樣子。
意公子給小兒子取名是之,她希望孩子能如實地活出他本來的樣子。所以她對孩子們的期待就是希望孩子們能夠永遠忠於自我。
她認為父母要在孩子小時候去尊重他們的需求,尊重他們的喜歡。
今天看到意公子這個視頻,我特別有感觸。在我們那個年紀,沒有學過心理學,沒有這些可以讓你改變認知的文章和視頻,我們總是憑着自己的本能去管教孩子。我是七零後,我不知道其他人是怎麼教導孩子的,總之我自己就曾經犯過一些錯誤。這些也是我後來學心理學才意識到的,所以我現在做什麼都先徵求孩子的意見。既然之前不懂,以後我會盡量彌補,儘力去做一個合格的媽媽。
父母子女一場,我們都要學會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尊重他們的需求和喜歡。我們為孩子們提供愛的供養,陪伴他們成長。然後你就安心靜待花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