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紅衫羽歌
不知道你的孩子是否經常會對你說:
“媽媽/爸爸,我害怕!我不敢睡覺,你能陪陪我嗎?”
“ 媽媽/爸爸,我們家裡有怪物,太可怕了!”
你聽完後是不是馬上安慰孩子:“別怕,媽媽/爸爸在,沒有怪獸,勇敢一點!”
但是,說再多類似的話都無濟於事。
我家6歲的孩子也曾說過類似的話,我當時也是這麼安慰他的。但是不管說多少次,孩子還是害怕,晚上上廁所都要我陪着。
這該怎麼辦呢?其實,比起安慰孩子,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明白恐懼的是什麼,從哪裡來。
前幾天朋友推薦的一本有意思的繪本,說的就是孩子害怕的故事。
這本繪本的名字特別有意思,叫《聽說你家有怪物》!
看到這個書名,很多孩子就樂了。
這本繪本講的是一個什麼故事呢?
講的是一個叫盧多維卡的小姑娘,她養了一隻叫豆豆的貓。
她發現晚上的時候,家裡就會出現很多怪物。但是到了白天,怪物就不見了。
難道天亮了,怪物都去吃早餐了?
這本繪本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帶我們走進一個孩子的想象世界,最終幫助我們發現,所謂的怪物,其實並不可怕,只是家裡的物品。
原來,面對恐懼,安慰會顯得蒼白無力,重要的是學會如何面對。
所以,當孩子和我們家長說害怕時,他們首先需要的不是安慰,而是接納孩子的膽小。
告訴孩子這是正常的,和孩子聊聊自己小時候害怕的故事。
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會有害怕的時候。
色彩對比
這本繪本看完,我的第一個感受是:色彩對比強烈。
我們可以看到,小姑娘盧多維卡介紹自己時,畫面是五顏六色的。黃色的裙子、紅色的貓、綠色的樹,就連房子,也是色彩斑斕的。
而到了晚上,畫面則是暗色的,大多是黑色和深藍色。
同樣的,晚上的時候,怪物是黑色的。
但是白天的時候,發現所謂的怪物,不過就是家裡的物品組合而成的,顏色也是五顏六色的。
為什麼要有這樣一個色彩對比呢?
我覺得,這是通過色彩對比告訴孩子:看着很可怕的怪物,其實並不可怕,只是家裡隨處可見的物品。
亮色和暗色對比,更具有視覺衝擊,減少孩子的恐懼心理。
孩子的想象世界
孩子的想象力都很豐富,記得曾在網上看過一些孩子寫的詩:
“每次下雨時,我都出來陪你玩耍,可你卻把我弄得臟髒的。”
網絡圖片
“誰也沒有看見過風,不用說我和你了。但是紙幣在飄的時候,我們知道風在算錢。”
網絡圖片
任何事物,在孩子的眼裡,都可以變得富有詩意。就連天上的雲、地上的樹葉,在孩子看來,都是可愛的動物。
我曾經問過孩子:你經常說害怕,到底害怕什麼呢?
孩子回答:怕腦子裡想的?
那你的腦子裡想的啥啊?
孩子哭喊着:我不說!說了我就更害怕了!
後來,孩子才告訴我:他害怕黑夜裡的一切,自己的影子、衣櫥里的衣服、衣帽架上的物品,還有怕掛在床頭的浴巾等。
這些在他眼裡,都可以變成可怕的怪獸。
以前我真的不理解,看完這本《聽說你家有怪物》,我才明白!
那我們該如何讓孩子擺脫這種恐懼呢?
其實,我們只需要讓孩子明白:他們害怕的東西不存在,其他的交給時間。
和恐懼和平共處
故事的最後,盧多維卡竟然也變成了怪物,我家娃管她叫飛貓大嘴怪。
你看,尖尖的耳朵,兩個大翅膀,還有白森森的大牙齒,這真是太可怕了!把盧多維卡的貓咪都嚇得都炸毛了!
其實啊,這只是關燈後,床上的盧多維卡。
小繪本,大道理。看完繪本,我們應該有哪些思考呢?
當孩子說害怕時,我們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平時不要恐嚇孩子。
我們也不要把自己的怒火發泄在孩子身上,造成孩子膽小怕事的性格。
家長發火的樣子在孩子看來,就像是一個大怪物。
就像是《俄羅斯奇遇記》中,小頭爸爸發火的樣子在大頭兒子看來,就是一隻噴火的大怪獸。
二,不要掩蓋孩子的恐懼。
有的家長看到孩子害怕,就會嘲笑孩子,說“男子漢怕什麼”“這個你都害怕”等類似的話。
這樣做不但無濟於事,反而會加重孩子的恐懼心理。
三,不要任由孩子恐懼。
家長要讓孩子明白害怕的是什麼,如果孩子無端恐懼,家長不應該讓孩子一直處於害怕中,而是要讓孩子明白恐懼的來源。
就像是繪本中的怪物,其實就是家裡的物品,沒必要害怕。
也許有人會問,看完這本繪本,孩子就會不怕黑了嗎?
不一定,也許還是怕黑。但是,至少會讓孩子明白,這個世界上的很多東西都是不存在的,都是想象出來的。比如怪獸、妖怪、鬼怪等等。
最後,與其安慰孩子不要害怕,不如讓孩子學會接納,接納自己的膽小、自己的不完美,學會和恐懼和平共處。
那麼,終有一天,孩子會自己走出恐懼,擺脫內心的枷鎖。
跳舞的怪獸也很可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