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學期末,小張因一門考試成績不如意而驚呆,並且一人獨坐良久後竟然趴窗準備往下跳,幸虧周圍有同學見到,幾個同學一起拽,才總算被拽了下來。當時,小張就一直在說著“算了,我廢了,完蛋了”等自我放棄的言語。
問題分析
今年剛上初中的小張,性格略有偏執和刻板,對於老師課堂上的試卷分析等重複內容常感覺不耐煩,不願聽;有時對老師布置的作業量也表示無法接受但又不得不完成而煩躁不已。因生活中一些看似無法解決的小問題而生氣。
02
雙胞胎哥哥小明,從小到大永遠要比弟弟乖,弟弟吃飯吃到一半就跑開不吃了,他會安靜地吃完才離開、出門在外,從來不會第一個提出走不動要抱。後來上學了,成績一定要比弟弟好、弟弟會的技能,自己也一定要會……
問題分析
在競爭關係中小明通過壓抑自己的需求來迎合父母的要求,並因此獲得父母的關注和肯定,久而久之離真正的自我越來越遠。
03
克爾凱郭爾提供了一種解決辦法:只要拾起面對自己的勇氣,就能夠找回內心的平靜與和諧,切勿妄想成為其他人。當我們不再否定真實的自己並且試着去發現和接受我們真實的本性時,絕望就消失了。
他強調個人的責任感,以及發現個人的真正本質和人生目標的需要,這種觀點被看作存在主義的哲學開端。
04
我真正需要做的,是搞清楚我到底在做什麼,而不是我必須知道什麼。
所以要學習辨證地看待自己。如果只看到自己的長處或短處都說明不夠全面,則要練習找找自己的另一面。然後接納完整的自己,並試着做一回真實的自己。
小明:“媽媽,我這次考試又排進了前5名。”
媽媽:“嗯好,你是怎麼做到的?這麼多的科目,你最喜歡哪一門?為什麼喜歡?“
實施方案:
第一,要覺察到生活中自己表現出刻板固執的時刻;
第二,刻意用一些措施來修正自己的認知,例如思辨訓練;
第三,目標設置合理化,讓自己有機會獲得成功的體驗,以增強自信心。
小明:“媽媽,我這次考試又排進了前5名。”媽媽:“嗯好,你是怎麼做到的?這麼多的科目,你最喜歡哪一門?為什麼喜歡?“
實施方案:
第一,父母要注意當弟弟提出需求時,也留意關心一下哥哥;
第二,多引導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在老師怎麼說的,爸媽怎麼說的後面再問一個你怎麼想的;
第三,對於孩子的行為和想法,家長要多中立、允許和少評價(即家長要做”大眼睛,大耳朵,小嘴巴“),了解孩子們背後的心理需求,才能對症下藥。
最後,要做真實的自己就需要從小開始練:小時候,家庭多允許多包容;小事情,自己多嘗試多訓練。慢慢有了經驗,自信心就自然建立了。
作者:黃怡
來源:劉博士心理諮詢陽光工作室
編輯:長寧心理服務中心
長寧心理服務中心
做有溫度的社會人
一切從心開始❤